分享

深圳小书店呐喊:“我们虽小,活得还好”

 百城主人 2014-12-21
原标题:“我们虽小,活得还好”

  ▲13家类型各异的小书店负责人昨日齐聚2013深圳首届小书店论坛。

  在实体书店艰难求生的当下,为何仍然有众多民营小书店在默默坚守?它们又是如何生存?如此“活着”又是为了什么?11月5日下午,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深圳晚报联合主办的“我们虽小,但活得还好”2013深圳首届小书店论坛在罗湖举行,来自深圳的13家类型各异的小书店负责人齐聚论坛,就深圳小书店的生存状态及发展前景展开讨论。

  勾勒深圳小书店发展史

  昨日的论坛上,既有“老深圳”熟悉的求实书城,也有今年春天才开业的“我们书房”;既有出售古籍、二手书的“尚书吧”、“外来之家”,又有专业书店“建筑书店”。而这些书店的负责人更是跨越老中青三代,从20后直到80后,就像小津概念书房的店主爵士猫所说:“爱书的人是永远存在的。”他们开书店的故事更是勾勒出20多年深圳民营小书店的发展史。

  论坛主持人、深圳晚报副总编辑梁二平表示:“书业、纸媒面临新的挑战,无论国内国外,大的书店变化很大,但并不是说都关门了,诚品开到了香港,开到了最豪华的商场里;小的也不至于风声鹤唳,二楼书店开到了三楼、四楼,但坚守这部分的人还在,书店在,开书店的人还在。不容悲观、也不容乐观。”

  论坛现场,各书店的负责人说得最多的是对书的热爱和对书店前景的展望,有不少店主在谈到自己的经营过程时更是禁不住潸然泪下。在电子书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有经营者对书店的前景依然看好,相信书店与纸质书会永远存在;也有经营者认为传统书店终将消亡,书店只有转型为活动空间才能维持生存;更有经营者大胆设想,提出发展电子阅读、侧重知识交易的“未来书店”。虽然类型各异,但是对于民营书店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

  多元化经营是生存之道

  求实书城的负责人王世德今年已经84岁。1994年,退休的王世德和夫人一起来到深圳,从在马路上摆摊到在香港、深圳开了多家实体书店再到2008年后受网络书店的冲击,王世德见证了20年来深圳的图书市场变化。从事图书批发的他指出,现在一般大中城市只有一个批发市场,形成了市场垄断,造成了垄断价格,造成了场租的贵租金,比周边房屋租赁要贵出一倍以上。王世德建议,应该放开图书批发,进行场地投标。此外,他提出,书展应该走进基层,特别是街道、社区、商场,“但在社区,卖书的抢不过卖衣服的,根本挣不出场地的租金。”

  今年刚开业的“我们书房”店主王宝珍特别提到,家里一半的书都是来自“求实书城”,从最初的女人世界的书摊一直追到现在的八卦岭店,她说:“人家说买房买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买着买着就开了书店了。”“虽然10多年,虽然不断有书店在消失,但还是有很多新书店开出来。竞争不只是在书业,10多年来倒闭的商场比书店要多得多”,王宝珍指出,“我开书店是很快乐的事,希望提供给书友好的环境和氛围,没想过把它当作赚大钱的途径。”

  而一向被视为文艺青年聚集地的小津概念书房,多年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读者,从小津走出的读者更是创办了行者书屋、纸书坊等小书店。店主爵士猫表示:“每个月卖书的金额只是书店营业额的十几分之一,小书店要生存下去,必须要多元化经营。”

  将建立深圳小书店联盟

  “外来之家”的店主陈金龙也提到,要开拓发掘模式,在坚守原有门店,把书推上网络销售途径,比如以二手旧书为主的外来之家、阿朱书屋、淘书乐,大部分旧书进入了网络销售平台。

  除了深圳本地的书店店主,论坛还现场连线北京蜜蜂书店负责人张业宏、杭州三悠小铺负责人尤艳艳、《独立书店,你好》主编薛原等人,分享他们的经营心得。张业宏指出:“小书店生存状况比较难,但同时,新开的书店,从形象到气质再到经营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店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书店,而且是全方位变化和升级。未来书店的经营管理方法需要不断去学习、去升级,更要做专业的形象设计。”而薛原也对书店未来十分乐观:“书店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东西,总是有生存的空间。”

  论坛的最后,各书店达成共识,将由深圳晚报社牵头建立“深圳小书店联盟”,给大家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洞察小书店存在的问题,提供小书店新陈代谢的讯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