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

 闯王兄弟 2014-12-22

苏立文:如果说你们要收藏的话,有三个建议。第一个是你喜欢这个艺术品本身。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你要用来做研究,你可能要去研究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各个艺术家的流派,所以你收藏用来研究。第三个就是你去购买这样的艺术品去作为一个投资,预期升值。在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是最好的,第二种方式我们可以接受,第三种方式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主持人:苏老,您对当代的中国美术是否了解?您最喜欢的当代的中国艺术家有吗?

苏立文:我喜欢的艺术家有很多,如果我现在在这里提及的话,观众们可能会觉得我喜欢这个,那么我没有提及的那个可能我不喜欢,实际上我可能都喜欢。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在25号的时候,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给苏老颁了一个友好贡献奖,在您授奖的时候有什么感想?另外您对中国美术史的这个研究方面还有什么样的一些计划没有?

苏立文:我首先觉得非常得惊喜,然后非常开心,我觉得这个奖项给予了我更多的荣誉。我同时想到有一些更多的一些同僚在西方,跟我做着同样的工作,去发掘中国美术,中国当代美术,可能他们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希望你们能够更加关注他们,更加发掘他们。

主持人:有什么计划。

苏立文: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在今后是中国和欧洲的艺术是怎么样相互发现的,比如说当康有为在欧洲的时候,我非常想知道他在欧洲看了一些什么样的画,他是怎么样,在他的心中欧洲的艺术是个什么样的感觉,他对这些画写了一些什么东西。同时我也想把中国是如何发掘和感受西方艺术与西方是如何发掘和感受中国艺术进行一个对比。

主持人:谢谢,同一时刻我们的王迦南先生也获得了友好传承奖,王先生现在对这个友好传承有什么样的理解?

王迦南:友好传承其实是说,我们现在等于是讲解志愿者,这个基金会的意思就是要鼓励大家在每个人的本职工作之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兴趣,要去关注他们。因为这个随着我们的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东西在不断被丢失掉,这有时是发展现代化的必然的代价,但是有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经意,我们对这些东西的不重视,因为有些文化形式或者是一种吴老的这种手艺一旦丢失就和一个物种的消失一样是不能被恢复的,所以我们在西方花了好多时间去研究,比如中国明清的历史,搜集中国清代的艺术品,这可能是我们的兴趣,搜集民间的工艺品,搜集剪纸,我们为此写了很多书,主要的目的是这些东西没了是很可惜的,大家应该重视这些东西。包括我们去很多中国的剪纸之乡,他们自己家里挂的都不是剪纸,挂的是大明星的像,他们觉得那个好。后代人已经不知道这些剪纸的含义了,这样的话这些的生命力在民间就会消失掉。在很多国家,我们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有些人或者有些国家的某些人他们是很积极地在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很有感触。所以在我们画画的以外的时间里面,我就跟我的太太蔡小丽我们一直在做这些事情,所以可能基金会觉得这种行为值得鼓励,就是比方说一个志愿者—像我们奥运会那么多志愿者—他做的比较好,应该鼓励一下。所谓这个奖就是一个鼓励志愿者的这个意思。

另外呢,因为我同苏先生这样一个很特殊的关系,我在我的画展里面苏先生也为我们来提出很多很多好的建议,从80年代开始,从那个时候他给我们提出建议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渐了解他的重要性,他的收藏在世界上等于说独一无二的收藏,他不仅仅说是就是收藏一些重要的中国画,他主要是同整个时代的中国画家有一个非常私人的交往。这一点是一般任何收藏家都很难做到的,因为他经历了这么长的一个时期,我们可以想象从39年的时候到了香港,然后到了贵阳,这么漫长的时期。所以我每次想到这些经历都很感动,那个时候他的绘画都是从那个时候,同艺术家的联系中慢慢建立起来,这个收藏是很有价值的。从中看出他选择画家的观点,所以我们很愿意帮助苏先生在中国做这样一个展览,让中国人认识20世纪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做了这么多事。

主持人:我听说现在在做苏老的年表是吧?

王迦南:我们在做一个。我希望,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就是我只能说我希望,我们能够研究苏立文,我们研究他不仅仅是研究他做过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苏立文的眼睛去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艺术,这个是很重要的。那么外国人如何看,有时候我们是很盲目的,我们认为人家是怎么看我们,但是不见得真正是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艺术,所以在这一点上,可能这个意义会远远超过比如说他的收藏,这也是他更重要的贡献。我这样认为。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大家对苏立文这个名字都很陌生,您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王迦南:造成这个事情的原因,可能就是当时没有人来做这样的一个事,这是非常简单的。比方说我记得有一个人去了美洲把一种植物带到欧洲,说这个东西是可以吃的,这个东西叫西红柿,以前没有人想到西红柿是可以吃的,就是这么简单。后来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吃,或者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螃蟹可能以前没有人吃。为什么没有人吃?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吃西红柿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想到苏立文是这样的一个人,现在我们想到了,所以做这件事情我们很高兴。

主持人:也是对咱们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或者说美术史有一个梳理,有一个正视。

王迦南:我收藏民间剪纸或者出版明信片的时候我一定要说得非常清楚,第一我不是集邮家,我看到明信片,收藏明信片是喜欢上面的图画,就是为了玩的。我收藏剪纸更是为了玩,我不是剪纸学家,我甚至都搞不太清楚这中间的技术,就是因为我喜欢我去研究。那么我写了一些东西就我的可能去写,所以我说第一我的观点叫瞎子摸象,看到什么是什么,我希望大家都瞎子摸象。第二,就是要做一个票友,以前我们唱戏的时候多好啊,你说梅兰芳梅老板的时候,那么多人喜欢京戏才能红,现在没有票友了,京戏慢慢没人唱。对于苏先生这种理论问题,根本不是我一个画家可以承担的一件事情。我就是一个喜欢苏老先生理论研究的票友,或者现在说叫粉丝,我是他的一个票友,我只是做了一个票友做的事情,真正的研究工作是一定有我们国家相关的机构,我们国家有非常多的非常好的美术史家,是他们做出的评价。

主持人: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老是不是以前也是票友,慢慢走到学院派的感觉里去了。苏老您研究了这么多中国画,可能对艺术方面也有非常深厚的理解,我们很想问您,您会画画吗?

苏立文:我会画一点。

王迦南:画的不错,画的非常好。

苏立文:在成都,关山月教我画画,我教他英文。

主持人:我们也想欣赏一下您的画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

王迦南:他学建筑的,他画过很多非常仔细的建筑(图),那个准确性就是我们说那个东西中国人还真的画不了,他画的教堂那些东西,有一些内在的笔触,随便弄一点,就跟中国人画,张大千随便弄一下,意思就都有了。

主持人:他是很细节的?

王迦南:他可以做的非常细,就是说你看上去是,他不是画雕塑,是稍稍画一下,那点阴影,整个雕塑的感觉在,这个东西我们看了很多,比如像以前拉菲尔看到画的速写都是很随意的,就是一下都出来了。他画的不错。

主持人: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们也欣赏一下。我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现代的中国普通人的艺术素养或者艺术的这种觉醒方面其实我觉得是比较弱的,从两位的感觉来讲,应该怎么样去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号召更多人去欣赏艺术,对艺术有更好的审美呢?

苏立文:我觉得你刚刚讲的这个问题,可能不只是现在的问题,在很久以前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所知道的都是更加广大的群众可能并不—对于艺术而言—并没有太多的能够参与到能够感受艺术、享受艺术的渠道。更多的情况下是受过教育的和一些精英,就是说掌控着和享受艺术的一些群体。我觉得如果说要讲如何开始去教育广大群众感受艺术,应该从学校开始,应该从最普通学校里面的艺术教师开始,美术教师、艺术教师他们应该拥有多方的、西方的、古代的和现代的更加广泛的艺术修养,这样他们才能够把这些修养和艺术情怀传递给他们的学生。

访谈结束后,嘉宾一行人与主持人合影(图片来源:新浪读书)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呢,您打算做些什么事?

王迦南:可能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是苏先生已经回答的非常好了,我想他刚才说的一个事情,其实就是这个艺术品我们也是共同的观念,因为我们经常探讨这个事情,艺术品实际上还是和人的精神是有一些直接的关系,如果你把它作为一种投资的商品,跟精神是,比如股票跟人的精神没有关系,跟人的生活可能会产生影响,对你的生活质量。艺术品正好是相反的,如果你作为一种投资的产品的话,它同人就没有关系。买不起股票的人对股票也没有关系,买不起画的人对画也没有关系,大家对这个就没有兴趣。这个不能说完全是很长时间的一种误导,至少也是说我们在认识艺术品方面的不全面,是不是这样?所以我想这个苏先生已经阐述的非常清楚。

主持人:谢谢两位,我还知道咱们苏老的收藏展是在什么时候会面向给大众?

王迦南:我们在计划做这件事情,就是叫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和中国美术馆合作在明年举行一个对苏老更大的一个纪念活动,加上让社会上能够评价他在65年以来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他会用他的收藏品更丰富这个纪念活动。

主持人:谢谢。我觉得今天也跟二位分享了很多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一些故事或者是美术和艺术的重要性,我希望二位还有机会再来到我们新浪跟我们继续分享更细节的东西,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