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大学毕业生的离去

 桃花江春水流 2014-12-22
导读
  ■有一种微笑型抑郁,心里可能很苦楚,很压抑,但未必每天将痛苦挂在脸上。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愿意倾诉、不愿意放弃“尊严”,内心深处不断积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身份高、学识高的成功人士,特别是男性身上。
  ■“家长最该做的,就是要让孩子能爱你,他们遇到问题时会想起父母。”在林昆辉看来,大学生自杀率高的原因并不在于时代和社会,也不是因为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打击,而是需要构建起完整的自助“拉力系统”。当推力大于拉力,或者只有推力、没有拉力时,自杀前的心理危机就产生了。
  ■家庭的生命教育,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家人间的关心变少了,家人间的对话与互动变少了,冲突和责骂变多了,这说明,你的家庭生病了,危机出现了,应该赶快解决。
  ■就在记者采访林昆辉的当天,就发生了3起通过微博进行网络自杀的直播事件,这3人无一例外都是年轻人,“时间是最紧张的,我们要及时找到他们,赶快进行干预。”在林昆辉眼里,自杀征兆往往归结为“六变三托”,即性情、行为、财务、语言、身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以及开始托人、托事、托物时。
  
  2014年11月19日,一个悲伤的日子。
  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学生阿非(化名),在朋友圈留下感谢话后,从宿舍楼纵身一跃,离开了这个于他难舍难离的世界。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首份预防自杀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死亡。
  另一份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15~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全世界所有地区。
  为什么是他?
  人大校园知行2楼,楼前已停满了自行车,早没有了之前坠楼的任何痕迹。一场慵懒的午休后,学生们从宿舍楼里走出,行色匆匆地赶往各自上课的地点。
  之前的那一声闷响,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不过小鹿还记得。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这位阿非的昔日同窗茫然地望着桌上美味的饭菜,脸上挂满遗憾。“可惜的是,他没有办法再去探索,去体验我们还能经历的生活”。
  和自己的很多同学一样,来自湖北的阿非也是一名天之骄子,从千军万马的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考入国内知名的这所高等学府。本已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准备出国继续深造,却选择了令人意外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出事的当天下午,小鹿正在附近的小饭馆吃饭,后来听人说“有人跳楼了”。经过知行2楼门口,救护车和警车来了,现场已经清理干净,死者蒙上白布。
  “没想到竟然是他!”过了好几天,小鹿仍然不能接受好友离去的现实。
  在小鹿眼里,阿非是一位乐观善良的人,家境非常优越,待人却很谦和,与人交往真诚,从不摆架子,也十分乐于助人,“他人缘非常好,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愿意给出帮助,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高富帅”。
  阿非喜欢踢足球,也多才多艺,以前在学生会文艺部担任副部长。小鹿介绍起一个细节,一次歌唱比赛,一位大一新生没来得及报名,给所有的文艺部干部发短信请求获得一次机会,最后只有阿非回复了她,答应帮她想办法。最后阿非说服了其他文艺部成员,又组织了一次海选,实现了这位新生的愿望。
  也许正是这样令人艳羡的优秀条件,当“坠楼自杀”这样的字眼安在阿非头上时,身边的人都感到惊讶和不解。
  为什么是他?
  生命有着深刻的意义,每个人都应当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一个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肯定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
  在北京市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看来,出现自杀的人,肯定是出现了心理或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出现幻觉和妄想后,会产生跳楼的行为;还有的是受到巨大的刺激,一时的冲动所致。但这两种情况导致自杀的还比较少。
  最常见的,还是抑郁症。
  “性格开朗未必不得抑郁症,有一种微笑型抑郁,心里可能很苦楚,很压抑,但未必每天将痛苦挂在脸上”。崔永华解释。这一类人容易产生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患者如同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其根源是患者无法正确地处理外界压力。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愿意倾诉、不愿意放弃“尊严”,内心深处不断积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一般发生在身份高、学识高的成功人士,男性多见。
  家庭至亲是最关键的环节
  “自己死了一了百了,父母怎么办?父母供你上学那么久,好不容易快毕业了,把他们扔下,他们怎么活呢?”李大姐在知行2楼旁的报亭做小生意已经有5年了,儿子在西安,大四快毕业了,全家都指望着他毕业找份好工作。
  阿非的跳楼,让她的心又悬了起来。
  这种情绪,同样也充溢着整个网络。“感觉这几天,爸妈的电话也多了起来。”小鹿这样跟记者说。不过,理性的声音也有,“我孩子也上大学,做父母的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望子成龙的心态要不得。只要孩子健康快乐,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就成。”一位网友在人大论坛里留下了自己的思考。
  “自杀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有些孩子家庭教育有缺失,比如从小对孩子太关注,过度溺爱,人格就不健全,心理素质不够坚强,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偏差,刚毕业的学生表现尤为明显。”崔永华说。
  而在台湾自杀防治协会秘书长林昆辉看来,大学生自杀率高的原因并不在于时代和社会,也不是因为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打击,而是需要构建起完整的自助“拉力系统”,而家庭至亲则是最大的“拉力系统”。
  何为“拉力系统”?每个人在想到自杀时,总会有另一个声音出现去阻止你,这就是所谓的“拉力”,它来自于情感的幸福感和自我的成就感,而“推力”就是创伤事件带来的痛苦感。
  这种痛苦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你永远不知道他会把哪件事情‘引以为苦’,比如在外人看来,95分已经很优秀,但是自己苦于为何没有考到100分。”当推力大于拉力,或者只有推力、没有拉力时,自杀前的心理危机就产生了。
  所以,林昆辉的建议不是训练孩子的挫折容忍力,而是协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成就的幸福感,衡量人情、友情、爱情、亲情的幸福感,维护好坚固的‘拉力’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不发生自杀。
  这四种情感的“拉力”系统,哪个缺少就要给予相应的训练。其中,父母是最可靠的感情拉力。
  “家长最该做的,就是要让孩子能爱你,他们遇到问题时会想起父母。”林昆辉说,自杀者心中有父母时,他不会去死,而心中如果已经没有人值得他留恋,他才会失去生存的动力。“要让孩子明白,生命不是只为自己活,而是要爱别人。”
  家庭的生命教育,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家人间的关心变少了,家人间的对话与互动变少了,冲突和责骂变多了,这说明,你的家庭生病了,危机出现了,应该赶快解决。
  在一次为家长讲课的过程中,林昆辉问听众有没有对孩子生气打骂的情况?现场家长们先是沉默,继而齐刷刷全高举起手来。其实,家长并不是气孩子做错了事,而是孩子明知做错了却不肯改正。孩子一味做错事却不肯改,可以说是缺乏品德,但品德不会先天就有,全赖后天养成,也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欲望,学会尊重别人,这样走向社会才会具有品格力。”
  请珍惜这最后的机会
  实际上,阿非并不是人大今年第一个自杀坠楼的学生。6月14日,品园5楼就有一位财政金融学院男研究生坠楼。“这几年,人大每年都有坠楼的学生,发生后现场都会很快处理掉,很多同学已经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人大研究生二年级同学小王这样对记者说。
  最主要的还是迷茫和压力。
  崔永华主任接诊过的青少年心理病人中,不乏各种因为压力导致抑郁症。有就业的压力,继续出国深造的压力,经济的压力,交往的压力。现代社会的人面临压力程度要更大,来源比以往要多一些,压力过多,会促发抑郁症的产生。
  其实,排解压力的方法并不神秘。在人大,有一个专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组织,名叫朋辈心理咨询中心,同学们亲切地叫它“朋辈小屋”。在这个小屋里,没有器械,没有药物,有的就是同龄人之间进行的心理沟通和交流。
  “我们不限专业,不管哪个专业都可以进来,培训体系非常标准化,参考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桥’朋辈心理咨询项目,学生要学习实操课程,每周参加2h技巧咨询训练小组/1h互相练习”,心理健康中心负责“朋辈中心”工作的徐紫薇对健康时报记者介绍。朋辈中心迄今已招募9期,近300名学员从这里走了出来。
  学生在大学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心理困惑,比如大一新生新入校,可能经常咨询关于个人适应、如何融入新环境、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到了大二、大三、大四,更多的是就业择业考研的焦虑,以及谈恋爱中的情感困惑,研究生面临更多的是就业压力。“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脱离自己的家庭,慢慢独立成人,心理上逐渐成熟和独立,找到自我认同感。”徐紫薇说。
  “生命健康与自杀干预引入校园已经刻不容缓。”林昆辉最近刚从湖南回来。湖南某县城一个月发生了4起学生自杀事件,另一县城则发生了2起,当地教育部门请林昆辉过去进行自杀危机干预培训,而当林昆辉提出建立校园危机干预系统时,教育部门却回应不用了,这让他很无奈,“一次讲课有什么用,最后效果只是一场演讲而已。”
  林昆辉介绍,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的当天,就有3起通过微博进行网络自杀的直播事件,这3人无一例外都是年轻人,“时间是最紧张的,我们要及时找到他们,赶快进行干预。”
  “网络贴文,其实是自杀者最后的呼救,他们还留恋这个世界,但是已经没有能力救自己,这时需要关爱的行动,而不是关爱的语言,这时候文字都是很无力的”,林昆辉表示,当从朋友圈等社交网络途径看到类似厌世或告别语句时,所有人应做的第一反应是马上行动起来,找到他认识的人,请认识的人24小时陪伴在他身边,待情绪稳定下来再做心理治疗。
  林昆辉觉得,自己干得最棒的事情,就是和其他1000名心理咨询师共同建立的“希望24热线”。现在,这22条7×24小时生命危机干预热线已经在全国11个城市开通。“每天后半夜,才是自杀危机干预最忙的时间。”
  接电话接久了,林昆辉也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他们将自杀危机的九大征兆归结为“六变三托”,即性情、行为、财务、语言、身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以及开始托人、托事、托物时。
  每年的6月到9月是我国自杀高峰期。每个自杀者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动念,计划,执行。一般来说,在动念阶段由于内心矛盾,往往会有一些征兆出现,只有很少的自杀毫无征兆。但如果到了计划和执行阶段,轻生者可能会情绪非常平静,此时旁人难以识别。
  第一时间发现身边有自杀征兆的人,立即行动,关怀他,也许是最后能救助到他们的机会……
  相关阅读
  全国24小时自杀危机干预服务热线:
  北京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该热线设在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面向全国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免费咨询服务,为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疏导和干预服务,降低来电者的自杀风险。
  
  上海:
  希望24热线:4001619995,该热线隶属于上海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该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危机干预热线与生命教育非营利(NGO)机构组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