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甬商》|傅勤峰的黄酒人生

 haosunzhe 2014-12-22

傅勤峰标签

年龄:60岁

学历:大专

现职: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规模:黄酒年产总量6万吨


2004年,“阿拉老酒”初登中国瓶装黄酒舞台。在当时绍兴黄酒一枝独秀的中国黄酒行业,几乎鲜有人会料到10年后的今天,它将化作一匹酒香氤氲的黑马异军突起,并以破局之势将全国酒业的眼光再次聚焦在原本逐渐被人遗忘的宁波本土黄酒之上。

而对年近花甲的阿拉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勤峰来说,如今“宁波黄酒第一品牌”、“宁波黄酒第一人”、“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称号”等源源不断的业内殊荣无疑是对其近三十年来苦心经营坚守的最好回报与肯定!

一波三折宁波酒

曾经只要提起黄酒,人们似乎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绍兴,殊不知历史上宁波黄酒也曾极负盛名。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早已印证了宁波才是黄酒的起源地,而在之后的宋代《酒谱》中也记载称宋代全国名酒中,宁波的“明州金波”与绍兴的“越州蓬莱”已为当时齐名的美酒;甚至到了明清时期宁波“金波酒”美誉更一度甚于绍兴酒;及至20世纪50年代宁式黄酒仍然可与绍式黄酒齐名。

可就在短短50多年的时间里,绍兴黄酒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被其当做城市名片着重发展建设,长久以来占据黄酒行业翘楚的地位;与此同时众多宁波国营酒厂却因为体制转型等原因,逐渐从黄酒行业的竞争中节节败退,逐渐沦为名存实亡的摆设,徒留手工作坊式的民营酒厂在艰苦挣扎。

这无疑是所有宁波酿酒人心中的痛。他们中的很多人懊恼着,惋惜着,却无奈最终随之一同默落。而在这些人之外,同为宁波酿酒人的傅勤峰却始终坚守着黄酒这一历史悠久的宁波文化瑰宝。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终于在今日以亲切的“阿拉”之名将宁波黄酒消逝已久的尊严与荣耀找了回来!正是因为“阿拉老酒”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宁波没有优秀黄酒品牌的局面,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到宁波本土黄酒背后深厚渊远的历史文化底蕴。

笑谈风云创业路

尽管如今“宁波黄酒第一人”、“东海酒王”等褒奖已然加冕于一身,但当傅勤峰讲述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并不只是这些笼罩在他周围的光环,更多的,则是他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与刻苦。

据他回忆,当年进入高塘糖酒厂时自己才20岁,从事的也不过是负责生产工艺的技术工人。因为在平常所表现出的上进刻苦而被领导派往上海学习取经,回到宁波后的傅勤峰成功研制、开发了桂花汽酒等新型饮料酒产品,随即该产品就荣获宁波市科技新产品奖。随着桂花汽酒等碳酸饮料的投产,高塘糖酒厂正式更名为北仑饮料厂,该厂也成为宁波地区第一家做碳酸饮料的企业。

80年代中期,傅勤峰受中国改革开放热潮的思想启蒙,眼见千年传承的宁波黄酒日渐式微,硬是在领导挽留、亲友规劝和家人的反对声中,辞去了原在北仑饮料厂的副厂长之职,并以当时口袋中仅有的300元钱作为创业资本,几经借贷,终于创办起了一家“新碶酒厂”。在这间最初只有12人的酒厂里,他一人身兼厂长、技术、销售等数职,开始了他每日奔波不停的创业生涯。时至今日,傅勤峰仍对当时自己推着一辆自行车来回跑供销的情景记忆犹新。

经过几年的艰苦打拼,到2000年他的酒厂在宁波黄酒业里已积累了相当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与此同时,目睹着宁波地区上百家国家、集体、个体黄酒生产企业相继倒闭,居安思危的傅勤峰敏感地意识到,如果任由宁波黄酒业保持当时“无核心技术,无品牌效应,无生产规模”的“三无”状态持续下去,不但早晚会危及自己的企业,更让他痛惜的将是看着宁波黄酒业逐渐没落下去!

于是在2002年,傅勤峰怀揣着“复兴宁波黄酒”使命感,从市场竞拍中整体收购了国营宁波东风酒厂,并于2004年将企业正式冠名为“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从此开始致力于复兴宁波黄酒文化、重振宁波黄酒的漫长道路。天道酬勤,经过傅勤峰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阿拉酿酒日渐代表宁波本土黄酒业厚积薄发,开始源源不断地收获鲜花和掌声:

2005年,“阿拉老酒”获得“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这一国内酿酒行业的最高荣誉,也印证了其当初立志打破“宁波无优秀黄酒品牌”的目标。同时这也是建国以来宁波黄酒第一次获得如此的荣誉,更象征着阿拉酿酒从此进入产业转型和飞速发展的时代。2006年,在产品品质、技术和生产规模的支撑下,“阿拉”品牌一跃成为宁波黄酒行业的第一品牌,中国酒文化专业委员会更授予“阿拉老酒”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称号。2007年“阿拉老酒”又获得国家优级产品认证。如今,投资2.5亿元人民币新建的优质黄酒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阿拉酿酒年产总量已达到6万吨优质黄酒,位居中国黄酒行业前列。同时在市场方面,现在的“阿拉老酒”不但已经深入长三角地区,更出口欧、美、日等国家,品质口碑在国内外获得一致好评。

推陈出新创新高

“传统的黄酒行业要创新才有出路!”当提及宁波黄酒之所以先前沉寂而今又能凭借“阿拉老酒”快速崛起,傅勤峰斩钉截铁地说道。

傅勤峰透露,中国黄酒作为世界三大酿造酒之一,尽管好喝且营养,却容易上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傅勤峰组建了一支由国家级黄酒评委、黄酒专家组专家、高级酿酒师组成的专业队伍,找出了问题的症结,生产出不上头、不口干、口味醇厚的优质黄酒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同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傅勤峰斥巨资在安徽建立了固定的优质糯米种植基地,酿造用水采用优质水库泉水,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新的酿造工艺。

除了传统型黄酒的改良,在创新上傅勤峰也下了一番苦功。现代人注重养生,营养强化是当今功能性食品与营养食品最常用的手段。阿拉老酒高档品种中所添加的营养物质有异麦芽低聚糖、灵芝多糖、天然蜂蜜很好地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阿拉老酒”还引领了夏季黄酒消费潮流,改变了人们只在冬秋饮用传统黄酒的习惯。特别开发出了夏季饮用的“明州金波”,提倡夏季黄酒“冰着喝”,冬季黄酒“温着喝”,使宁波历史上的名酒再一次焕发了青春。

按照以往消费情况,黄酒的主要消费群体年龄集中在四十岁以上。为了拓展市场,阿拉酿酒特别针对白领阶层这些当前社会的主要消费者开发出了水果发酵的系列黄酒,如红枣黄酒,荔枝酒。其中用金柑酿造的黄酒最具宁波特色,也最有人情味。因为阿拉酿酒所在的宁波北仑区是全国四大金柑产区之一,个小的金柑通常难有市场,企业就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收购金柑。一方面由于本土出产,所以保证了原材料的品质,同时也帮助当地农民增收,可谓一举两得,此举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而当我们走进阿拉酿酒现代化的酿酒车间,干净整洁且高度科技化的机械设备则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傅勤峰对于黄酒这一传统产业创新所花费的巨大心血。

“相比传统黄酒业在生产工艺上的恪守成规,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让传统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使得黄酒的质量更为稳定,其原材料的利用率更为高效,劳动力更为节省,同时还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到节能减排。”傅勤峰说道。

用心育才传酒香

在很多人看来,能够仅凭阿拉酿酒这一支独军便将曾经萧条已久的宁波本土黄酒做到如今强势崛起的地位,其实单看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傅勤峰在业内外被奉为最具传奇色彩的成功人物。只是人们同样也会好奇,是否这样对他来说就已满足?而现已年近花甲的他是否对阿拉酿酒未来还有什么更为长远计划?

“阿拉酿酒的愿景就是:前期达到了区域性的强势品牌,接下来要成为国内的黄酒优秀品牌,然后再慢慢推广到国际上去!”傅勤峰谈及企业规划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目前我还想培养一支后备优秀团队,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

在团队建设方面,搞技术出身的傅勤峰显然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他回想起当年在上海学习研发的日子,表示,“年轻人要在黄酒这个行业有所作为,首先要懂技术,第二要懂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另据傅勤峰介绍,现在阿拉酿酒在招聘应届大学生时也是基本按照这个原则。所以面对厂里新招来的硕士生都被安排在车间主任、副主任这样的岗位,他是这样解释他的用心良苦的:“就是要硬逼着他们学!哪怕他不爱讲话也要逼着他与人去沟通!你技术再好不会跟下面员工沟通,还是没有用的!”

其实对于员工如此“苛刻”的要求,傅勤峰坦言是希望阿拉酿酒的下一代能从他手中接过接力棒:“宁波几千年流传下来黄酒我们一定不能失传,要把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所以我这一代人辛苦一点还是有点成就感的,当然希望也相信接下来他们能比我做得更好!”


甬商心路

“阿拉酿酒的战略目标是酿造健康黄酒,铸造百年品牌,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完成的,还需要慢慢地积累和逐步地沉淀,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下去。

我们国内企业的平均寿命都不长,主要是因为办企业的人心太浮躁。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把主业做好,不要被外面的诱惑影响。黄酒这个产业几千年下来变化太少,所以如今搞创新也一定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从多方面花时间去做。

也许最终的目标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但是我们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