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文化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结,深深埋藏在人们的心中;民俗文化没有走远,反而变得更现代化、多元化―――民俗,新春里的亮丽景致

 美玉无瑕sjr 2014-12-22

     正月里来是新春。走在岛城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上大红的福字、人头攒动的庙会和让人眼花缭乱的舞狮子、扭秧歌,所有这些,都透射出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钟爱和留恋。

  青岛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从明代起青岛就有正月里赶庙会的传统,正月里逛大街,赏民俗,看演出,是年节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一去天后宫看杂耍,初九到玉皇庙吃萝卜,正月十一到于姑庵逛庙会,正月十六去海云庵买糖球,此外,你还能欣赏到青岛纯正的地方戏———柳腔、茂腔,这其中,很多民俗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青岛的民间艺术品也种类繁多:版画、剪纸、金丝镶嵌画、中国结、石雕、根雕、葫芦雕……风格独特,制作精良。民俗文化为老百姓带来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反过来,节日也因此成为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下去的载体。

  这些丰富多采、源远流长的本土民俗文化,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是在节庆活动里才得以集中展示。而外来文化的涌入,或多或少分散了一些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热情。

  专家认为,民俗文化是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的今天,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需要人们去挖掘、光大,需要寻找新的活动载体。

  其实,民俗文化不是很多人想像的只有热闹的场面和华丽的外表,它还有着丰富的内涵。每一种民俗都可以让人触摸到文明的脉搏,一只萝卜,一个元宵,都能品出祥和的味道。在共同的节日里,共同的民俗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民俗文化活动的丰富也能让人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虽然经过代代流传,民俗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或者被赋予新的形式。比如说,现在流行的短信拜年、网上拜年,其实就是以时髦的形式延续旧的拜年传统,而除夕夜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大多数人心里也已变成了新的年俗。

  可喜的是,民俗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人们正在努力拉近与它的距离。这个春节,很多城市争打“民俗牌”,民俗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北京的白云观、厂甸、地坛、龙潭几大传统庙会7天时间内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同时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启动了“老北京商业习俗抢救行动”;天津市将扩建有着600年历史的潮音寺列入项目计划,并于春节推出了以“民俗、冰雪、美食、购物”为主题的迎春旅游系列活动,营造出的浓郁年味,同样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埠和国外游人;重庆也将在今年举办“东泉民俗温泉旅游节”。不仅如此,中国的民俗文化也早已走出国门:唐人街遍布全球,法国、英国、荷兰、瑞典纷纷刮起“中国文化风”,埃菲尔铁塔上的中国红,香榭丽舍大街上奔舞的巨龙,还有斯德哥尔摩人家里的红对联,所有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岛城,尊重和喜爱民俗文化的“回归风”同样盛行,今年春节,市文化部门就为广大市民捧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除夕夜,天后宫内世纪金钟被撞响的同时,青岛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拉开了帷幕:萝卜会、糖球会、香饽饽面塑大赛、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民俗风情展览、“百姓乐”文化艺术展演等,让市民们热情高涨。据了解,青岛天后宫民俗博物馆常年举办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也激起了群众的浓厚兴趣,市民纷纷报名学习各种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艺,免费向市民开放的“民俗文化藏品交流鉴赏大集”更是得到好评如潮。这一切都昭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求,昭示着民俗艺术的美好前景。民俗文化没有走远,反而变得更现代化、多元化,现代文明可以创造发达的经济,但创造不了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结,她深深埋藏在人们的心中,只要挖掘它的内涵,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它必将发扬光大,大放异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