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街市,菜市场也成文物

 驴游记 2021-05-06

        地处闹市中心,街坊每天买肉买菜的菜市场成为保护文物,这并不多见,红街市就是澳门文物名录中仅有的一处街市建筑。所谓街市,在广东话里面的意思,就是相对固定传统形式的菜市场。说到红街市,在澳门街坊心目中,重要程度显然高于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赌场,奢华的赌场只是调味品,朴素的红街市才是必需品。

       红街市,因为面对的是罅些喇提督马路,所以被命名为提督街市,又因为建筑物外墙为红色,所以更广泛的是俗称为红街市,这座建于1936年的菜市场,是目前唯一被列入澳门文物名录上的街市建筑。不管国内还是国外,菜市场都是最能反映当地风土民情的地方,也是最具本土特色的一个地方,出去旅游,有时间一定要去附近的菜市场转悠转悠,看看民生百态,比跟着旅游团赶鸭子般去景点有意思得多。尽管澳门相对广东来说,区别不大,但毕竟被殖民了几百年,中西文化交融,红街市作为难得的文物菜市场,也是了解澳门风土人情的好地方。

 建于1936年红街市,采取钟楼式设计,占地甚广,楼分三层,一楼,二楼两层宽敞阔大,第三层则狭高如塔,实用性不大,装饰性较强,衬托整座建筑宏伟壮观。

红街市外绕以围墙,有露天回廊,整座建筑都呈鲜艳的红色。

 红街市被密密麻麻的高楼环抱着,红街市狭义上是座菜市场,广义上代表这一片区域,这里是附近居民的生活中心,澳门九个街市之中最出名的一个。

 70多年过去了,红街市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它是生活着的文物建筑。

 红街市位于高士德大马路与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交界处,附近就是澳门极具市井味的地方——三盏灯。

红街市位于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上,正式命名是“提督街市”,但这个正式的名字,估计鲜有人知。

 红街市的外围也是小摊小贩集中的地方,水果、鲜花、小吃、杂货……一应俱全。

 澳门本地不产水果,所以澳门的水果全部都是进口,澳门关税低,所以一些进口水果便宜过内陆,比如进口樱桃,38元一磅,一磅大致是9两,比内陆动辄6、70元以上的进口樱桃要便宜不少。

 红街市外围也有不少小吃档,有几档还比较著名,比如这档佑记龙须糖,小摊档不知开了几十年了,龙须糖都是现做现卖,味道香浓。

 而红街市旁这处围满了人的小摊档又是什么呢?

 可以叫做红街市牛杂吧,这个小摊档无名无号,什么执照都看不到,卖牛杂和牛杂粥,10元一碗,食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一包龙须糖、一碗牛杂下肚,去澳门的文物菜市场溜达溜达,一楼的回廊主要卖蔬菜和干货,蔬菜看起来没有内陆菜市场新鲜,毕竟要经过的运输环节较多。

 腊肠、腊肉、咸鱼、各种调料一应俱全,乍一看和广东的街市也没什么区别,但这里能买到不少马拉盏之类的东南亚调料,内陆街市比较难以寻到,估计这也是附近居住了不少东南亚人的原因。

上几阶楼梯,其实还是算一楼,这里主要卖水产品,以各种海鲜鱼类为主。

 冰鲜海鱼,种类丰富,价格也并不会太高,总之相对内陆,澳门人的生活支出绝对是低的。

 卖鱼阿姨专注地剖鱼,前面有大龙虾,马鲛鱼等等各种海鲜,也许这个阿姨的一辈子就是在这里度过。

 来到二楼,全部是卖猪肉和牛羊肉的,这些肉档大多有几十年历史了,档主把卖肉的照片放大挂在档口招徕顾客,还有一个档主戴着鸭舌帽、金边眼镜,怎么看也不像猪肉佬,不由得联想到周星驰的《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面那个大隐隐于市的猪肉佬。

 这档“合和”记占据了红街市二楼最显眼的位置,这个猪肉档可不一般,还在中央电视台露过面,从1938年做到现在,这个卖猪肉的档口居然整整做了80年了,走过了两代人,不得不羡慕澳门社会的稳定与传承。

 不可思议,笑容满面的老板居然已经在这里卖了50多年猪肉了,每天早上4点半生猪由内陆运到澳门,统一屠宰后运到猪肉档开卖,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就这样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50多年弹指过,老板依然笑容满面地迎接着每一天,不得不敬佩他,据说这个小小的档口每天能卖掉两头猪300多斤肉。

 澳门红街市,77年历史的建筑,澳门唯一的街市文物建筑。

       红街市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地方,只有红色的外墙有些显眼,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大厅,没有光怪陆离的夜景,也没有一夜暴富的传奇,这里只有最市井的生活,最平凡的坚守,最百态的民生,红街市是真正的文物,活着的古迹,记载着过去,演绎着现在,昭示着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