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伯斯寄来的Email,绝不说「嗨」 我曾收过国外寄来的电子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或什至只有一个标点符号:「?」。 起因是有一天,某个来自美国的观光客,到东京时碰巧看到7-Eleven内贩卖的iTunes卡,便拍照后传给苹果客服:「日本在这种地方卖iTunes卡,这样好吗? 」贾伯斯收到这条讯息后,立刻传送电子邮件给COO库克,并夹带这张照片。 邮件内容只有短短一句话:「这是什么?」。 库克则直接将这封信转寄给我,连一句话都没多写。 平常他们写的邮件就很短,但很少会传无言的邮件。 每当他们会传来只有一个符号「?」的邮件时,我都会紧张到冒冷汗。 收到库克转寄的信后,我立即向所有日本苹果的员工下令:「把所有正确且正面的7-Eleven资料找出来!」所幸,我在一份「日本人最常回头的店家排行榜」中,发现7-Eleven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东京迪士尼乐园,位居第二。
我在这份排行榜的资料上加了三句说明后,就将邮件回传。 点选传送键时,我真的是抱着「听天由命」的心情,不由得闭上了眼睛──这是在我收到「无言邮件」的十分钟之后。 如果不接受这个答案,他们会直接回覆只有「NO」的邮件来。 然而,在过了二十四小时后,我都没有收到回信。 以一般人的角度来看,一定会紧张地觉得:「对方该不会无法接受吧?」、「难道还在生气吗?」但其实「没有回信」,就表示「他们接受了」──这就是跨国公司之间的工作邮件。 ◎信件只要传达「正确讯息」,不用话家常 我认为大家还是必须了解,仰赖邮件和国外进行沟通,很难有所进展。 人人必须具备足以面对面沟通、倾听对方要求的能力才行。 有些人或许认为,用邮件便足以代表沟通,像是立刻回信具有的独特意义、开会后回信道谢是一种礼节,又或是为了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写了非常长的邮件……等等。 这些方式并没有错,可是在未来全球化的职场上,以上邮件代表的沟通意义并不是通则;相反的,邮件内容很长的人,甚至会被认为思考整合力不足。 我在苹果工作时,每当要寄信给贾伯斯的时候,都会尽量在三行内解决。 以某些人的角度来看,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太过无礼,邮件内容拐弯抹角、长篇大论,通常是为了怕让对方不悦、考量到对方的心情。 但这在以「讯息正确」为重、盛行简报文化的欧美人士眼里,非常匪夷所思。 他们认为又臭又长的邮件只不过是借口,邮件内容长,就是历练和工作能力还不够的证据。 ◎邮件内容简明,代表你思考过了 简短的邮件内容,就代表了自己反覆思考后的结果,「我希望你们能做~,因为……」「我想做~,因为……」「我希望你能理解,如果不行的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和希望对方做的事去芜存菁,清楚的写出一至二项重点。 邮件内容会愈写愈长,就是因为没有思考过想说的话,必须重新审视表达的重点顺序。 这对于习惯开头问候、结尾话家常的人来说,听起来似乎非常无礼,但这种沟通方式才是未来所必须的。 某位连锁企业的英国CEO曾经说过,日本人写的邮件内容总是辞不达意,光会用一大堆「Thank you」或是「I'm sorry」,但根本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 在和国际接轨时,一堆借口绝对行不通,邮件的内容一定要简明易懂。 ★没有一位领导者是「夜猫子」 亚洲人喜欢用刻板的方式来分类人的能力,并聪明地用这个分类当作借口,例如「因为我大学是文组的,所以不懂技术方面的东西!」。 提起「文组」,并非是要说自己的优点,而是要逃避和这个专业无关的技术。 「早鸟、夜猫子」的区别也一样,「因为我是夜猫子,所以……」。 说出这句话并不是说明:「我习惯晚睡」,而是拿来当作「早上起不来」的借口。 ◎早一小时起床,多累积一点实力 各位或许会忍不住把早鸟或夜猫子拿来当作借口,但是在我看过这么多人之后,我能明白地说:没有领导者是夜猫子。 一个人能做的工作有限,有时也必须和其他人共同作业,或是和其他人沟通。 因此,和其他人在同时间起床、就寝,能让工作顺利。 夜猫子或许会有些意见,不过在国际领域活跃的人当中,绝对没有人是夜猫子。 我刚进苹果的时,有一位优秀、但每天十一点才进公司的部属,让人有点头疼。 因为既然是团队工作,如果有一个人总是晚到的话很不太公平。 于是某天早上,我把这位部属叫进社长室,关上门之后严厉的训了他一顿,隔天开始,他就准时七点上班了。 这是我在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怒骂属下。 早鸟型的共通点,就是能有效运用早上的时间,订定工作计画或整理工作清单等「思考」和「生产性」的工作,如:工作要怎么安排,才能更有效率? 拜访客户的顺序怎么排比较妥当? 等等。 如果能在早上集中思考,就可以备战状态迎接一整天。 虽然看起来没做什么大事,但积少成多后,会逐渐和他人拉开距离,成为自己的优势。 ◎早起运动不仅健康,还能带来正面能量 大家应该都有过熬夜读书的学生时代,当然我也不例外;不过,既然已经出社会了,就不该用同样的理由为自己的夜猫作息找理由。 我在苹果工作时的干部们,也都是早鸟型,其中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提姆.库克。 有几次在外地举行、必须过夜的战略会议议程时,我曾与库克同住一间饭店。 他每天早上都会去健身房运动,一大早就开始跑步、骑脚踏车和举哑铃。 只要是苹果干部集训时,早上的健身房总是客满。 他们喜欢运动后流了满身汗,并在冲完澡后,出席早上的会议。 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比较日本人在出差的隔天,总是带着宿醉迎接早晨的模样,截然不同。 近来会在早上健身的日本人慢慢增加了,我想,这应该是欧美主管带来的影响。 到健身房不只是为了强化体力或是塑身,更重要的是在健身房里能感受到一股正向能量,这种正向能量能让一整天都充满朝气。 此外,想在外商企业工作,或是今后要挑战世界的人们,一定得持续和时差的问题奋战。 假设总公司位在美国西海岸,举行全球分公司的大型会议时,美国总公司的开会时间是下午,日本就得清晨五、六点(会因夏季时间的影响而改变)参加。 这种艰难又累人的工作行程,是极其平常的,我们不能找借口说:「我是夜猫子,所以早上起不来」,想要早日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早鸟型生活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拥有「超级好奇心」,贾伯斯会一直问「为什么」 「贤治,你有女儿吧?我也是在女儿出生之后,大幅改变了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对女儿来说,在苹果上班的爸爸比较帅,还是在甲骨文上班的爸爸比较帅呢?」 说话的人带着天真无邪的笑脸,态度诚恳,充满了魅力,一瞬间就让紧张的现场气氛轻松起来。 同时,我也察觉自己被他的魅力给收服了。 ◎成为「改变世界」的人 二〇 〇四年五月,地点是加州的苹果总公司,我和当时活力十足的CEO──史蒂夫?贾伯斯在他的办公室里交谈。 不久前的某一天,猎人头公司突然联络我(当时我正任职于日本甲骨文公司专务):「你要不要来苹果当日本地区的业务副总?」 从日本IBM、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日本分公司、EMC日本分公司,到甲骨文日本分公司,我接触的技术开发和业务、顾问、行销,全都是以「公司」为对象的B to B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苹果标榜以消费者为尊,在B to C的世界势不可档。 我什至想问电话那端的猎人头公司:「你是不是找错人了?」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能和电脑界的天才史蒂夫?贾伯斯见面,我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说实话,我前去见贾伯斯的时候,是带着粉丝接近偶像的想法。 贾伯斯给我的第一印象,一如传闻,全身散发出强烈的气势。 然而,当我走进他的房间,只隔着短短几步的距离和他面对面时,在我眼前的,并不是那位在人群面前板着脸说话的史蒂夫?贾伯斯,远看「难以亲近」的感觉完全消失,而且毫无架子,散发出容易亲近的气息。 他没有大人物常见的高高在上,也没有显出看扁对方的傲气,甚至可说他富有「为对方着想」的亲切感。 「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去抓住改变世界的机会?」这是史蒂夫挖角前百事可乐社长的约翰?史考力时所说的名言,而他也对我说了类似「糖水」的建言。 「贤治,我等了两年才见到你。」 「日本的技术能力很强,我从SONY学到很多。」 「日本人才能懂得苹果产品真正的优点。」 这些平常听来像是讨好的话被贾伯斯一说,不知道为什么,听来就不那么虚情假意了。 他不筑高墙,也不给人距离感,并且做好随时都能接受任何事物的准备。 虽然初次见面,不过贾伯斯不断对我丢出问题: 「我听说日本人对很多东西都腻了,为什么会腻呢?」 「为什么电脑会在日本家电量贩店卖得那么好?」 「为什么苹果在东京以外的地方卖不好?」 「我应该先问东京和地方有什么不同?」 ◎好奇心,带来创新的机会 「WHY」接二连三地飞来,贾伯斯问问题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一旦开始问问题,他脸上的迷人笑容便立刻消失,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他具有超乎常人、强烈的「超级好奇心」,正是因为有这股强烈的好奇心,才会让他对眼前这个人(我)感兴趣、想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脑袋在想什么、对苹果的印象是什么。 贾伯斯对每个人抱持着好奇心,这股好奇心还会从对方用的电脑,全方位地延伸到其他衍生事物上。 这么想来,我至今为止接触过的领导者,也全都拥有这种强烈的好奇心。 甲骨文的劳伦斯会不断收购企业,扩大集团规模,大概也是因为好奇心使然、让他对各种领域充满兴趣的缘故。 他的好奇心超越了工作领域,热衷于帆船运动的他,实力甚至足以参加世界竞速大赛。 在我认识的日本企业领导者中,则是软银的孙正义和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 Co., Ltd.,UNIQLO为旗下品牌)的柳井正拥有超乎常人的强烈好奇心。 孙正义的事业版图拓展得非常大,一手打造庞大的企业集团,却还是对自己不懂的事情虚心求教,他曾特地谦虚地来请教我B to B商业的真谛。 此外,在我任职苹果的时代,也经手过和软银合作销售手机和iPod的案子。 在准备会议的席间,孙先生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至少丢出一百个问题和改革想法给我。 就像机关枪一般,针对内容、配套、标价、折扣、销售方式、行销手法……等所有方向,不停丢出超过电子产业范畴的想法。 他提问的速度超乎寻常,简直就像看着写在纸上的内容照念一样,我记得自己当时对此有多惊讶。 他说的内容也都非常引人入胜,可以让人了解他的兴趣广泛。 而在这种时候,我总是会心想:「啊,这个人跟贾伯斯一样(=拥有强烈的好奇心)。」 柳井正和我是高尔夫球同好,当我刚进苹果,前去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也像孙正义一样,用惊人的速度接二连三地提出想法。 从讨论「Mac和iPod的赠品如果只是T恤,就没什么新意」,到「买UNIQLO的T恤送Mac」、「制造附有放iPod口袋的T恤」等反向联想,不停地丢出想法。 这两位领导者随时张开「好奇」的天线,只要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就会毫不犹豫地一头栽进去,同时也具有接受一切事物的器度。 ◎没有「好奇心」,就不可能改变全世界 贾伯斯、孙正义和柳井正都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共通处,就是不断地想「改变世界」;没有好奇心,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以电脑业界来说,就是「软体没有完成的一天」,永远都有改良的空间,开发人员会不厌其烦地持续追求「应该还能做得更好」、「应该还可以做得更有趣」,永远都无法得到满足感。 永不满足的强烈好奇心,能创造出新事物和新服务,人类的生活甚至是整个社会,都会因此而改变。 创造未来的根本,就是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怀抱好奇心、对任何事情提出质疑。 我会在本章详述成为创新者所必备的条件,一开始提出「要对任何事物怀抱好奇心」,乍看之下理所当然 ??,却是最重要的一点。 专心投入自己想做的事物中,并时时自问「该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这就是推动「改变」的引擎。 ◎除了「做梦」,还要会「做事」 强烈的好奇心就能创造未来,好奇心产生远景,进而改变世界。 「A computer in the hands of everyday people.」(人手一台电脑),这就是史蒂夫?贾伯斯创建苹果时所宣告的公司远景。 后来苹果的目标方向,就定位在「一般人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脑」,在此之前,只有公司行号或大企业,才会使用电脑。 贾伯斯最大的目标,并不是如何改变产品、该附上什么机能,而是如何改变苹果产品使用者的生活。 「能让一般人的生活更方便、更进步的电脑,该是什么样子?」贾伯斯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之所以被人称为visionary,正是因为他经常怀有对现实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但是,所谓的「visionary」并不是字面上「预言者」的意思,而是因为好奇心而产生「质疑」能力的人。 各位读者想在接下来的世界生存,与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如培养「找出问题」的能力,将目标放 ??在如何改变现况,并抱持乐观的冲劲──同时具有热情与行动力,你将无人能挡,而「好奇心」就是改变的泉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