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谁可以挑战安卓?

 慈溪全媒体 2014-12-23
文章标签:
一篇演讲干货



导读: 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详解安卓演变的四种可能性,及其对中国公司的影响,移动互联的战争一触即发。


12月18日,2014年腾讯投资家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此次年会以“做多中国——新常态下的投资机遇”为主题,不仅有腾讯公司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复星集团CEO梁信军等出席,还邀请到了著名投行的经济学家、VC/PE的行业翘楚。


本期干货推荐的是腾讯公司首席战略官James Mitchell在2014腾讯投资家年会上发表的主题为《安卓的演变》的演讲。该演讲从谷歌安卓系统可能的演变路径,来分析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格局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安卓系统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国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带去哪些机遇和挑战。


腾讯财经为您整理演讲干货如下:


1、“熟悉”是一种壁垒。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熟悉感,能够让他们操作简便、产品简洁的公司会越来越强大。用户对APP充满新鲜感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越来越少的用户尝试新的APP,大多数用户已经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APP。这样的趋势将有利于美国的两大互联网公司,分别是谷歌和Facebook。


2、强大的谷歌也面临威胁。谷歌在智能手机上,比微软在PC上更灵活,后者面临的监管压力更大。但也正因为这样,谷歌面临的监管压力变化存在不确定性,这种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也给谷歌带去了威胁——谷歌的竞争对手则能从中获得机会。


3、谁可以挑战安卓?答案是Facebook或者说社交。智能手机中最强大的是社交方面的应用,即便谷歌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但是Facebook拥有智能手机上最受欢迎的应用。


4、安卓演变的四种可能性:

(1)谷歌加强其领导地位,在目前相对薄弱的中国市场控制力也增强;

(2)监管部门削弱谷歌的结构性优势,这个趋势在欧洲已现端倪。

(3)竞争对手分散化,最大的颠覆可能来自Facebook。

(4)新的操作系统尤其是智能硬件打破安卓的地位。


5、安卓的演变对中国公司的影响。

(1)如果监管压力不增,谷歌对中国外的市场控制力会不断增强 (如Android One),那么,中国工具类app的海外扩张更难;

(2)如果安卓仍是主流,但对于安卓的捆绑软件监管严格,中国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工具类app的策略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

(3)如果安卓出现强有力的替代品,那全世界都会按中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硬件和软件公司可以将“分散化的Android”模式输出到海外。


以下是James Mitchell的发言实录:


James Mitchell:谢谢!欢迎大家参加腾讯投资家年会。既然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新投资机会,我想先来谈谈当今世界上最大的5个股权投资案例,谈谈现在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大公司。其实这五大公司中,有三家有相类似的特征,且是其他任何公司所不具备的。这三家公司分别是苹果、微软和谷歌。


这三家公司的共同点就是,都拥有一个无所不在的操作系统。最早的操作系统由苹果研制,使用在PC电脑上,随后应用在智能手机中。虽然在全球的操作系统当中,苹果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是因为苹果设备的消费群体往往更高端,所以苹果公司全球市值最大。接下来,我们看到占据市场份额很大的一块是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市场当中份额最大,在今天的市场影响依旧很大,但是在用户从PC转向移动的过程中,微软有些落后了,所以其市值大约只有苹果的一半。接下来是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在过去5年无论在个人电脑端还是智能手机端,都增长迅速。谷歌在这三家当中市值最小,因为市场认为安卓系统的生产链没有微软或是苹果操作系统的强,因而估值相对小。


今天我要给大家谈的是,今后若干年中,安卓生态会如何演进。


当我们思考安卓未来的演变时,了解历史很重要。今年安卓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其他伟大的操作系统引发的用户行为模式,有很多相通之处。也就是说无论,是有什么样的硬件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电视机的机顶盒还是个人电脑,消费者的最初反应都是兴奋的,他很高兴要尝试新的硬件,并且他们也会尝试不同的软件、不同的频道,来体验硬件的性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用户对机顶盒和个人电脑越来越适应、越来越熟悉时,他们会把这些设备当作生活必需品。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更熟悉的工具,以及更简便操作的工具。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熟悉感,能够让他们操作简便、产品简洁的公司就会越来越强大, 而这些已经被消费者熟悉的公司就会推出多种不同的产品,占据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时间。


而这一现象在智能手机市场当中正在发生。当我们拥有了第三个、第四个智能手机,而不仅仅只有一两个手机的时候,消费者就不再为手机这个硬件而感到兴奋,而是更关注什么样的产品更熟悉、更简便,而这样的趋势将有利于美国的两大互联网公司,分别是谷歌和Facebook。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过去30年的电视领域的革命,在上世纪80年代,很多用户只忠于几家主要的电视频道,因为那时候选择有限。当我们有卫星电视之后,频道的数量急剧增加。现在在美国平均每家用户可以接到的频道数高达190个。而有意思的是,虽然一开始人们会喜欢尝试不同的频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依旧会逐渐选择停留在几个频道上。虽然我们现在能接收到的频道在不断地增加,但用户坚持收看的频道数则是保持着稳定的数量。


这就是一个事实,如果你是大家常看的频道之一,不管是否有新的频道加入进来,对你的冲击不会那么大,并且更让我们吃惊的趋势是,当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业界人士认为,原来由4、5家寡头垄断的局面可能会被打破,群雄割据时代来临,会有数百家公司进行竞争,可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


现在美国、欧洲的电视行业,又重新开始整合,催生了几家大的公司。我们以美国为例,康姆卡斯、福克斯、迪士尼、时代华纳等几家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电视行业。单就迪士尼来说,就在不断地用他们的行业垄断能力,去增强新的行业话语权。因为所有的卫星和有线电视平台都会选择ESPN(迪士尼和赫斯特合资公司)来迎合消费者对体育节目的需求。那么,迪士尼就会要求这些电视平台同时播放迪士尼的其他电视频道,比如A&E Network, ABC等,所以迪士尼用他们在行业里原有的竞争优势,在分销时为迪士尼的产品争取更大的定价权,争取更大的利益。


刚才说的是机顶盒的情况,关于个人电脑有类似的趋势。在个人电脑刚刚产生时,每个人都非常地兴奋,他们喜欢尝试不同公司出产的不同软件。在上世纪80年代,文字处理软件有7、8个,每个软件的市场份额差不多是5%。可是从1989年开始,就有了很有意思的趋势,微软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优势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不久微软基本上垄断了文字处理软件,成为市场上几乎唯一的文字处理系统。


在今天,微软的Office大概是全球最普及而且是最营利的软件,微软大约30%的收入,50%的盈利都来自于Office。现在的office的盈利已经高于Windows操作系统,比BAT三家公司绑在一起还要大。它最好用的地方在于,文件有兼容性,而且用户熟悉。同时它在销售时,以捆绑套装方式进行销售和定价。


谈到智能手机,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在过去三年当中,平均每月APP下载量为0的消费者人数,从30%增长到了60%, 尽管我们看到每月不断都有数以百计的APP新发布,但现在越来越少的用户尝试新的APP,大多数用户已经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APP。大约平均每个人是27个APP,他们对这些APP忠诚度很高,这就是目前的情况。在2012年美国前20个APP的排行榜里,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APP出现在前20名。因为每个月都会有新消费者购买手机,他们也会尝试不同的APP,但是到了2014年,基本上每月出现的APP就相对稳定了。


在三年之前,一款在线游戏的保质期会是一两个月,但现在,像欧洲的Candy Crush等游戏持续三年排名在第一,所以已进入了稳定期,用户不愿意再去尝试新的APP了。


这意味着什么?少数几家公司几乎支配了整个智能手机APP世界,我们看到谷歌、Facebook,雅虎和苹果等大公司保持领先。这虽然只是美国的情况,但对于欧洲或中国来说情况是类似的,只有少数几个公司控制了大部分有强大影响力的APP。


我们将谷歌在智能手机上的情况,与微软在个人电脑上的情况进行比较,双方都有两个保持市场霸主地位的主要武器。微软有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体系,谷歌有安卓操作系统和GMS系列软件(Google 移动解决方案),这一系列软件包括YouTube、Gmail、谷歌Play APP商店和谷歌地图,而谷歌把这一套软件都绑在一起提供给安卓手机用户。在监管方面,谷歌有优势。因为谷歌能够借用安卓来增加自己的市场领导力,同时也并没有面临着很大的监管方面的压力。但微软不是这样,因为微软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够拥有目前的实力,就是因为美国监管方禁止微软把IE作为系统当中的默认浏览器。如果微软能够把IE作为系统的默认浏览器,微软在物联网世界的影响力将会比现在强大得多。而谷歌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在商业模式上,微软的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固化。每当用户安装Office和Windows等软件,都是要花费固定的年费,所以产品使用率和收入是直接挂钩的,而谷歌的盈利模式则更加灵活,用户使用谷歌的软件可能几年都不用花一分钱。但是当用户在谷歌Play APP商店购买APP时,谷歌可以从中获得一小部分的分成;用户在进行搜索时,谷歌也能获得一定收益。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谷歌在智能手机方面的战略布局,比微软在PC市场上的地位显得更有灵活性。但是,这个模式也催生了一些对谷歌的威胁,而这些威胁也是其他人的机遇。


我们详细的讲解一下谷歌的两个武器。


谷歌第一个武器是安卓4,在所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它有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而另外占到20%的是安卓的开源解决方案平台。


当然,我们还有iOS、黑莓等操作系统,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总之,谷歌官方安卓4.0系统占所有智能操作系统大约三分之二的份额。这一方面确立了谷歌的市场领导地位,但还不足够。


谷歌第二个武器是GMS应用程序的组合。这些组合都是由谷歌创建,这在安卓的手机上都会有,有一些应用是可以直接为谷歌增加收益,比如谷歌搜索直接增加搜索收入,YouTube直接增加广告收入,谷歌Play直接增加APP收入。另一些APP同样重要,因为他们可以间接增加谷歌的影响力。比如我在手机中要使用谷歌地图,那么浏览器能就会自动链接为谷歌的chrome浏览器,谷歌地图对于识别用户身份就会变得很重要。


最近三星和苹果间的司法纠纷,界定了三星在使用谷歌安卓平台时候,哪些事可以做和哪些不可以做。有些界定很有意思,比如,如果三星要把谷歌的其中一个应用,比如Gmail或是YouTube装到三星手机上,必须把所有的谷歌应用全部加载进来,比如谷歌Play或是Chrome浏览器等;并且如果三星要采用Chrome浏览器的话,默认搜索必须是谷歌搜索。如果三星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发布了一款手机使用的是谷歌的安卓平台的话,它必须采用谷歌官方应用,而不是第三方的应用。这意味着,虽然在一些国家,谷歌在PC上搜索份额只排名第二,但因为安卓在手机上的统治地位,以及安卓手机默认设置的谷歌搜索程序,所以谷歌在这些国家的手机搜索中依旧占据第一。


谷歌竞争对手在面对谷歌的竞争优势时,就采取相应的策略。苹果就在寻找人们使用谷歌平台时的关键应用。他们正计划用自己的产品取代谷歌的产品,比如用bing代替谷歌搜索,用苹果地图替代谷歌地图。现在亚马逊手机Fire 也在提供替代应用,用诺基亚的地图取代了谷歌的地图,它们用自己的浏览器取代了Chrome。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亚马逊本身在应用程序创建上的实力有限,亚马逊手机虽然用的是安卓平台,但是一些关键应用不如谷歌自带的应用,因而亚马逊为此在第三季度损失2亿美元。


最后来说Facebook。Facebook也在和谷歌竞争,试图替代谷歌的应用,Facebook正在做的是在社交领域不断加强实力,Facebook Messenger是排名前四的手机应用,它并购了同一领域的Instagram以及WhatsApp。


这些就让Facebook能够统治社交应用,使Facebook能够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具备替代谷歌的产品的可能性。


我们回顾个人电脑的历史,最早被叫做“国际商务机器”,目标客户群是商务人士,所以当时在个人电脑上最有价值的软件总是商务相关,比如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


但手机不同,电话一开始就是通讯工具,智能手机中最强大的是社交方面的应用。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在单一应用方面消费者17%的时间花在Facebook上,但是如果你把Facebook旗下其他诸如Instagram等应用都算上的话,市场比例大约占到25%,这高于谷歌所拥有的15%的市场份额,以及高于其他所有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总和,包括谷歌浏览器,苹果浏览器等。也就是说人们在Facebook 上花费的时间比在网页浏览上花费的时间还要多。


现在来看谷歌和Facebook两家公司的广告收入增长情况。在个人电脑时代,谷歌广告市场占比为50%,而facebook占比为6%。但到了智能手机领域,谷歌占45%,Facebook占到了17%,即便谷歌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但是Facebook拥有智能手机上最关键的应用。这其实符合人如何和互联网互动的必然规律。所以在个人电脑上,我们的主要上网方式是使用浏览器进行探索,并且我们借用搜索引擎找到我们想要的信息。但在移动手机上,更多的是通过应用程序来进行互动和交流的,并且获取应用程序的方式不仅是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通过应用商店,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和谈话。


接下来安卓生态会如何继续演变呢?默认的路径,也是我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路径,是谷歌会继续在国际市场利用对安卓手机的影响力增大竞争力,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到中国。这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实现,比如,对于新一代的安卓手机,特别是对于新兴国家,像印度和东南亚,他们也是鼓励手机制造商参加到安卓one倡议计划当中来,鼓励他们参与到整个手机的应用和智能系统上。第二,谷歌要求手机制造商把所有GMS的应用都加在他们的手机上,五年之前只有9个应用,现在已经达到了20个应用。


第二种路径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态度,要看监管部门是否会削弱谷歌的优势,这是在PC端曾发生的事情,因为各国的监管部门介入了竞争方面,他们认为微软是在进行垄断。而在智能手机领域,我们看到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欧洲。欧洲监管部门担心,谷歌的野心已经跨越美国市场,开始面向欧洲市场了。


第三种路径,也是我觉得不太会发生的路径,这要取决于Facebook的行为。如果竞争对手成功占据分支上的优势,而逐渐来挑战谷歌的地位。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发生。安卓也曾经是更大的操作系统Linux的一个分支。后来谷歌买下这一原本使用于电子相机的系统,将它转变为适合手机的应用程序平台。既然安卓可以根据Linux的基础发展而来,那么就不能排除未来可能会有新的系统基于安卓系统,并且超过它。而如果真的发生,我觉得要么是来自于中国,要么就是来自其他行业竞争对手,比如Facebook。我觉得颠覆者很难来自于传统的手机制造商,因为谷歌和手机制造商已经签订了协议。三星所有的手机都用安卓平台,他们组成的联盟很难被挑战。


第四种可能的发展路径,就好像安卓颠覆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微软一样,随着新的智能硬件出来之后,可能会颠覆手机,进而颠覆安卓, 但我觉得现在还很难鉴别什么样的硬件会颠覆智能手机。因为现在智能手机已经非常强大,超过其他很多硬件,包括平板电脑,一系列可穿戴设备,智能眼镜或是手表可以直接与手机进行沟通,还有其他物联的一些智能硬件。


因此我认为未来5-10年当中,智能手机还是人的最主要的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因此,在智能手机上占主导地位的操作系统,也会是最有经济价值的系统或者公司。


我的整个演讲主要讲的是欧美情况,可能对于中国的公司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像关键的谷歌应用,比如YouTube在中国是没有的,所以谷歌在中国市场无法强迫手机制造商去安装的这些软件,并且建立自己的优势。那么中国市场未来会如何发展,经历哪些变革呢?我认为当谷歌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不断增强实力之际,谷歌也会通过手机系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最近我也听说谷歌要在中国发布谷歌Play的应用商店,由于中国的市场特点,包括对于中国消费者有权利使用不同安卓平台的特点,所以谷歌无法在中国市场沿用其他市场的成功策略。而中国公司也很难在其他国家沿用本土策略,比如一些中国市场流行的移动安全应用,在国外可能就不一定流行,因为谷歌的阻击。


第二种可能性就是,谷歌继续控制安卓平台,而监管部门则对谷歌业务加以限制。这对于中国的软件公司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在中国,这些软件公司并没有面临像谷歌在其他市场那么强有力的竞争和限制,所以在中国的软件企业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我觉得对于中国的硬件公司处境还是非常难,因为无论监管部门如何限制谷歌的应用软件,安卓还会是占主导地位的操作系统。最终,如果出现安卓的替代产品,如果中国会有与安卓相匹敌的,能够替代的产品,这就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来。这样的情况是最佳的一种情况。不仅有利于中国的软件公司,而且有利于中国的硬件公司。因为我们身处一个谷歌相对较弱的环境中,而且创新实验的机会更多。在中国,当多种操作平台可以共存之际,也就意味着中国代表着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而会给中国的硬件和软件公司更多的机会拓展海外市场。(免责声明:以上观点谨代表个人,不代表腾讯公司。)


中国智能硬件第一媒体

雷锋网/ 微信: leiphone-s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