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

 lixiuxia 2014-12-23

中国,有一种泥土烧成的器物与它的国家同名,在中国,有一个南方小镇用一位皇帝的年号命名,是谁能有如此大的名号,又是谁能有如此的殊荣?这就是瓷器,就是景德镇,一个千年窑火不熄的东方之城。

有着1800多年制瓷历史的景德镇,因瓷而兴因瓷而荣,自北宋景德元年至清代,景德镇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千百年来,景德镇瓷器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质地和声誉延续着光荣与辉煌。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濒鄱阳湖,北靠长江,面积5248平方公里。景德镇与河南凤仙、湖北汉口、广东佛山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 1982年成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851年,一位阿拉伯商人曾向他的同胞这样描述他见过的一件来自中国的奇妙物件:这是一个叫做瓷器的花瓶,它像玻璃瓶一样透明。花瓶里的水从瓶外面都能看见,但它竟然是用泥土制成的.

没有资料表明这件瓷器来自中国的哪座瓷窑,但是从唐宋年间,中国的瓷器就大量出口,成为继丝绸、茶叶之后的大宗贸易商品。数百年后,那位阿拉伯商人的后代终于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大批瓷器。而那些晶莹润白描画着鲜艳青色图案的花瓶和盘子,大多来自一个叫做景德镇的地方。

景德镇烧瓷的历史由来已久,史料上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新平,就是景德镇最早的名字。这样算起来,景德镇生产陶瓷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了。

唐代,当时改称昌南的景德镇出了两位烧瓷匠人,他们把自己制作的瓷器千里迢迢运到长安,以求卖出个好价钱。他们的瓷器质地细腻,酷似美玉,人们纷纷购买。有好事者又把买来的瓷器进献给皇帝,景德镇的瓷器立刻受到了皇家的喜爱,从此,景德镇开始为朝廷生产贡瓷。

景德镇瓷器

形制如连体双鱼,又称连体瓶双鱼瓶合欢瓶,在唐三彩中已出现。清代雍、乾的景德镇窑瓷器中多采用,品种有青花、粉彩、珐琅彩、单色釉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北京定都,成立了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元。

从长期的战争中走过来的元朝统治者,发现了宋朝皇帝十分喜爱的宫廷用品——瓷器。于是,这种泥和火共同产生的器物,也成了勇猛彪悍的蒙古人的新宠。但是,宋代北方著名的瓷窑,都在战火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只有偏隅江西交通闭塞的景德镇,侥幸躲过了多年的战争,窑火依然常年不熄。

从宋代开始,景德镇独创了一种叫做青白瓷的新品种,这种瓷器青中有白,白里泛青,釉色像玉一样润泽有光,在温润的釉色下,刻花、印花的纹饰清晰可见。这种别有韵味的瓷器出现以后,立刻受到了朝廷的青睐和文人的追捧。

通体饰鱼藻纹,用青花勾勒轮廓,内填抹红、黄、绿、紫、黑诸彩,色泽鲜明,是精细的官窑制

在崇尚白色的元朝统治者眼里,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就是上天赐予的珍宝,很快,立足未稳的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督促瓷器的生产。

在浮梁瓷局的督导下,大批的陶瓷工匠来到景德镇,北方陶窑的烧制技术也随着南下的工匠传到这里,景德镇的陶瓷烧得越来越白,瓷坯上的釉色渐渐变得像鹅蛋壳一样的颜色,人们把这种瓷称为卵白瓷。元朝的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常常定制这种白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枢府瓷。

到元朝中期,景德镇的白瓷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是高岭土的发现和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制胎法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使瓷器的烧制温度达到了1300摄氏度以上,出现了世界陶瓷史上划时代的高温硬质瓷。

也许是受到波斯人装饰风格的影响,一种在素白色的坯体上描绘图案的釉下彩技术,这时在景德镇趋于成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青花瓷。

元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逐渐扩大,景德镇的青花瓷很快成为阿拉伯人喜爱的商品。他们发现这种来自中国的神妙之物完全不同于当地的陶器,它质地洁白细腻,上面装饰着鲜艳的蓝色花纹,轻轻一敲,就会发出银器一样的声音。很快,这种青花瓷就成为那里的苏丹和贵族们陈列在宫室里的奢侈品。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王朝。这位当过和尚、出身贫寒的新皇帝,也对景德镇的瓷器宠爱有加。明朝建国的第二年,景德镇就设立了御器厂,由朝廷委派督陶官并由国家投入资金,专门为皇室和朝廷大臣们烧制祭祀和生活用品。

不惜人力,不惜工本,在满足宫廷需要的前提下,景德镇生产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美的瓷器,景德镇迎来了制瓷业的兴盛时期。

景德镇瓷器

十五世纪初,三保太监郑和携带大量丝绸和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七次出使当时称为西洋的南亚和西亚诸国,诱发了中国海外贸易的热潮。

当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瓷器出现在还使用粗陶盘子吃饭的欧洲人面前时,无疑引起了上流社会狂热的追捧。一时间,中国瓷器的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被欧罗巴人称为白色的金子。英格兰人甚至用瓷器的称呼来表示生产它们的未知国度——China。这时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它的富足与强大,与此时丝绸和瓷器的出口不无关系。

在郑和出使西洋一百年后,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开辟了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线。1513年,第一艘葡萄牙商船到达广州,从此,景德镇的瓷器随着欧洲人的商船大量进入欧洲市场。

漫长的海上运输,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欧洲各国开始研究中国瓷器的烧制秘方。1712年,一位叫昂特雷科莱的法国传教士在寄往欧洲的长信中,详细介绍了他所见到的景德镇陶瓷的烧制工艺,特别是重要的制瓷原料高岭土。五十年后,法国人率先烧制出与景德镇相仿的硬质瓷器。

景德镇瓷器

现在,世界陶瓷业仍把制瓷的重要原料铝硅酸盐土称为Kaolin

早在欧洲之前,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就已经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作为一种水、土、火相融合的特殊工艺,陶瓷几乎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陶瓷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民用电子工业到航天高技术领域,到处都能看到陶瓷的身影。

公元1712年,当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第一次踏上景德镇的土地时,是这样向他的朋友描述这个东方瓷都的:景德镇处在山丘包围的平原上,有两条河从附近的山岳里流出来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公里多长的良港。从外面进港时首先看到各处袅袅上升的火焰和烟气构成的城镇轮廓,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

景德镇是一座以单一手工业生产支撑起来的城市,不熄的窑火燃烧了十个世纪。瓷器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是这座城市的生命,没有了陶瓷,也就没有了景德镇。学者们这样描述景德镇的城市历史:因河建窑、因窑成市。景德镇从来没有过城墙。当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忙于修筑城墙的时候,景德镇却敞开胸怀,把它的物产运往全国,行销世界。

这是景德镇郊外一个名叫东埠的村子,漫步在东埠村的古街上,还能依稀感到景德镇繁荣的过去。东埠位于出产高岭土的麻苍山下,开采后的瓷土经过粉碎制成一公斤重的不子,从这里装船运往下游的景德镇。400多年前,这条河的两岸还布满数不清的民间瓷窑,后来由于朝廷的禁令和原料的匮乏,这一带的窑火才渐渐熄灭,部分陶工迁到景德镇上。

景德镇瓷器

公元1369年,明朝政府以国家财力支持景德镇瓷器生产,并且在镇上的珠山一带建立御器厂,专门为朝廷烧制瓷器。祖祖辈辈以窑为生的景德镇人,依然俯身在坯房里,劳作在窑火旁,遍布全镇数不清的坯房和瓷窑,形成了景德镇特殊的城市格局。

离彭家弄不远,是一条叫做罗汉肚的里弄,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房屋围窑而建,墙壁因此出现了弯曲,像罗汉胖胖的肚子,人们才这样称呼它。

老罗汉肚、刘家土弄、龙缸弄,单从这些街道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制瓷业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明朝中期,景德镇的制瓷业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的附属地位,成为分工明细的手工业行业。一位叫做陈淯的浮梁知县曾在上书中说:景德一镇,业陶者在焉,贸陶者在焉,海内受陶之用,殖陶之利,舟车云屯,商贾电骛,五方杂处,百货俱陈,熙熙乎称盛观矣

景德镇瓷业生产离不开水,流经镇上的昌江,带来了上游的制瓷原料,又带走烧好的瓷器。这些瓷器用木船装载,顺昌江而下,进鄱阳,入长江,行销全中国。也有的在泉州和广州再装上海船,运往中东和欧洲。现在景德镇的昌江两岸,还能找到陈知县那个舟车云屯时代的码头。

与此同时,英格兰北部的曼彻斯特还只是被自耕农的土地包围的几个作坊,两百年后它才成为英伦三岛的纺织中心。烧瓷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