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霸那些事儿

高三的时候,我收获了一个至今仍被人提起的绰号:化石老大。
因为我是当时学生会里唯一一个,从高一新生入职,待到高三卸任的人。
送我这个绰号的,是当时还是高一学生的学妹。
学生会不成文的规矩,高一新生代表入职的时候,一律放养,等到高一下期,半期考试过了再说。因为学校有规定,学生会只能由各班班长任职,而高一一年,各班班 干部永远在改选,不到最后半学期,是定不下来的。有时花了不少心思教出来的后辈,转眼就被各家班主任撤了职,学生会的心血自然也是浪费了。
学妹却是例外,高一上半期刚过,她的班主任就来打招呼,这个班长,她是爱不释手,希望学生会的人,也能给她得意门生多些偏爱。到了高一期末,学妹已是她那一届学生会资历最深的人,亦是众望所归的下任主席人选。
高考前两个月,本就只担了闲职的我从学生会正式卸任,临走时跟指导老师打了招呼,让他在换届选举时照顾下学妹,老师说这个自然,所有候选人里,学妹是最让他放心和省心的一个。
大一寒假的时候回去母校探望,遇到学生会指导老师,闲聊时问起学妹接任主席后做得如何。
不料老师苦笑说,学妹高二开学就不再是班长,没有了继续待在学生会的资格。如今的主席,好多事要教,一点不如学妹贴心。
我有些奇怪,学妹的班主任,怎么舍得撤职她的得力干将,老师说,似乎是因为学妹要准备出国,事情比较多,主动请辞。
于是想起跟学妹母亲的一面之缘,感觉是一个十分开明的母亲,跟我们高中生也能愉快的聊到一起,不仅不觉得学妹为学生会的事忙碌是不务正业,更是在几次校外活动时帮了我们不少忙。那时就觉得学妹的家庭挺让人羡慕,想来学妹请辞,也是跟他们商量过的结果吧。
也是我多事。听说学妹主动请辞,第一个念头便是她要花时间补习英文,也不知她去的培训机构靠不靠谱,心头有些担心,就给她打了电话。
结果她既没有补习英文,也没有忙碌其他任何事,只是一切如常的上课而已。
我问她,既然如此,为什么会觉得担任学生干部会影响到出国的准备呢?就算不当学生会主席,班长没必要请辞 啊。学妹干笑一声,说,是她妈妈在高二开学家长会的 时候提出来的,说她要准备出国,再当班长,会有影响。班主任再不舍,也担不起“影响学生前途”这个名,等我学妹知道的时候,班长已另有人选,学生会自然也是没了位置。
学妹说,直接被卸任,她也不是没有争取,但是班长一职让出去了,怎么可能拿得回来,只有班长才有资格参评优秀学生干部,那可是高考加分项,就算班主任无比希望她能当回班长,真要这么做了,不仅惹得她家里不开心,在 别的家长那里,也是很难做的。
我说,你牺牲这么大,希望出国的事一切顺利吧。那时觉得,她家里的做法,虽不算漂亮,但到底可以理解,毕竟之后可能会越来越忙,早一点卸任班长,也是为班级考虑。学妹说,家里为她联系的是费城很好的一间高中,她亦是很希望能进入宾大,所以在自己可以努力的地方,自然是要尽全力。
后来我爸爸接到了学妹妈妈打来的电话,电话内容让我爸哭笑不得。
因为那时正值911之后,美国一片风声鹤唳的时候,学妹家替他办手续的时候,也被人说怎么这个时候送孩子去美国。于是她爸妈动摇起来,不知道该不该送学妹出国,就开始打电话,咨询各方意见。
我爸跟我感慨说,这家父母真是不容易,为孩子操碎了心。
我却头一次生出念头,觉得学妹爸妈莫名其妙,孩子要不要出国,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她自己的意愿?都问到跟他家不相干的我爸这儿来了,有跟学妹好好谈过吗?
找了个机会问学妹,学妹说,自己自然是想要出国的,也跟爸妈说过自己的想法,可是她的父母仍是坚持多方咨询,对于她的坚持,只说让她要懂事。
后来美国那边寄来了信件,表示十分愿意接收学妹入学,学校甚至出面帮她找到了一家两个孩子都考入了藤校的 host family,而校长本人更是写了一封信给美国使馆,希望能为学妹的签证提供便利。
美国方面的材料是我爸帮忙看的,一些简单的翻译工作也是我爸免费帮的忙,我爸说,不管怎样,美国的学校很有诚意,学妹也有心,至少送签看看吧。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学妹的父母以“现在美国形势不好,送签可能被拒,万一被拒了,对以后签证有影响”为理由,到底放弃了送学妹出国。
但我爸到底是帮了忙,学妹一家也抽时间来我家答谢。我爸妈都觉得学妹的父母虽然谨慎过头,但也无可厚非,毕竟就这么一个女儿,稳妥些总归是没错的。学妹也说,没关系,不操心出国的事,又不用为学生干部的工作分心,正好可以专心准备竞赛,有舍必有得嘛。
再后来学妹的初赛成绩算不上太好,堪堪挤进复赛。那是我大二寒假,某天突然接到学妹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她泣不成声。
便约了她见面,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她说,父母知道了她的初赛成绩之后,语重心长的跟她说,她可以做得更好,他们都相信她,她不笨,她很优秀,所以接下来的复赛,一定要更努力准备。
听上去是给她宽心,但在学妹听来,却是再明白不过的不满:初赛成绩怎么这么糟糕呢?就不能更努力一点吗?你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学妹说,老大,你知道吗?我都不知到要跟谁说我压力好大,不管和谁说起,大家都觉得是我自己的问题。
那时我已经接触到“情感操控”这个理论,隐约觉得学妹的情况便是个典型案例,可惜一来不是我的专业范畴,二来也是我学艺不精,完全不能给学妹什么帮助,只能让她有事给我打电话,别的不行,至少能陪她说说父母坏话,发泄一番。
后来学妹拿了全国一等奖,得了top 2某校降分录取的承诺,条件是只能去指定的专业。
但学妹本就成绩优异,即使硬考,也是没有问题,所以填志愿时,她第一志愿并未填能让她享受降分录取待遇的专业。
这下惹来了轩然大波。她爸妈说她年轻狂妄得不知所以,top 2岂是那么好考的?万一少了那么几分,可就只能高分读川大了!但学妹坚持要报喜欢的专业,与家里就这么杠上了。
后来学校就变得无比热闹。学妹的妈妈天天去找她的各科老师,眼泪汪汪求他们给学妹做工作,高考的时候什么可能都有,既然有稳妥的途径为什么要冒险。学妹的父 亲特别开通了国际长途,只为了打电话给我,他说学妹听我话,让我劝劝她,不要那么倔,我说,叔叔,川大怎么了?我当初就是拿着念top 2的分主动去的川大,四川人哪吃得惯北京的伙食。然后直到把志愿表交上去,学妹再没机会跟我联系。。。
最后,学妹的父母瞒着她,改了她的志愿表,把第一志愿改成了可以降分录取她的专业。对此毫不知情的学妹,拿到高考成绩时相当激动,全省前10的成绩,足够让她进入心仪的专业。然后,她接到某校招生 老师的电话说,唉,你这成绩,能把某系的人高兴坏了啊。至此,学妹才知道,她的志愿表,被父母托关系改了。
学妹又是跟父母发了脾气,但所有人都劝她说,她爸妈还不是为她好,为了她一定能考上某校,她现在闹,是因为 真考上了有底气,若是有什么闪失,没有她爸妈的话,她还不得哭死?
高考的事,我是直到她大二,才听说的。那时学妹已经成功转专业,毕竟成绩好。那时她与家人的关系已经相当疏远,后来出国留学,更是几年都不曾回去。
那几年是她状态最好的几年,本就是个长袖善舞的人,没了难以诉说的压力,她过的越发欢乐。知道她的消息,我亦十分欣慰。
只是后来,在她父亲做过一个心脏搭桥手术后,身为独女的她,还是回国了。
她回国之后,我们联系少了,不过我始终觉得是好事,不跟我联系,是因为跟父母之间没什么问题了吧?
谁知道,今天却收到她自杀的消息,临终遗言是,此生最恨,生成她爸妈的女儿。
回国这些年,她一定又忍受了各种根本无处诉说的压力吧。
当她的父母自我标榜开明,与女儿是朋友时,她心里的苦,又有谁能了解呢?说到底,她不过是她父母手中一个傀儡,百般利用,让他们一直享有“好父母”的名声。
因她留下那句话,她母亲已住进医院,父亲也是黯然神伤,身边的人说起她,同情之外,也是不满的。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她但凡还能忍耐,是绝不会选择自杀的。
而她的父母,撕心裂肺之余,仍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至于我,竟是背德的,有一丝复仇的快感。学妹这样好的女儿,他们不知珍惜,还把她活活逼死,如今晚景孤苦,也是自酿苦酒自己喝。
只是,到底是心痛的,好好一个家,就这么毁了,好好一个人,就这么没了。
唉,学妹,走好吧。
来源:吕佳 人人网 图自网络
学霸那些事儿
一个有深度的学习公号
微博:@学霸那些事儿
微信号:imxueba
博士圈
中国第一学术社交平台
微博:@博士圈
微信号:PhD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