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业电商路径还需廓清

 慈溪全媒体 2014-12-24

  最近,如雷贯耳的二字便是“电商”。各类媒介在传播,和种子行业朋友聊天同样也绕不开这个话题。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阿里巴巴上市成功,马云成为中国首富。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的零售业模式,构建了新的支付与信用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梦想。试水电商,无数人纷纷下海;行行触电,从制造业,到媒体、农业,再到细分的生鲜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正如卖小米手机的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因此,大家都生怕跟不上变革步伐,怕错失机遇,怕被梦想抛弃。

  涉农电商热度迅速升高。有声势浩大下乡的阿里巴巴,计划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不甘示弱的京东,开始卖化肥,送种子下乡;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乐视、顺丰、易宁易购等行业巨头快速“跑马圈地”,还有诸多农业类企业纷纷上马电商业务。

  农业类电商,按种类分农产品加工品、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商。目前,大资本和电商巨头主要盯上生鲜农产品,而这部分过去两年增速惊人,2012年淘宝全网农产品销量是198亿元,2013年达到了400亿元。

  现在主要谈谈种业电商。种子企业利用电商来拓展业务,或者转型,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廓清发展路径。

  电商有泡沫成分吗?起码有部分涉入电商的企业,不是为了政府资金,就是为了在资本市场讲故事。

  电商大潮下,种业人人都必须要做电商吗?不一定。在很长一段时间,传统渠道依然是主流,随着电商成本逐渐高企,电商本身具有的降低流通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且种子电商和传统电商还是有明显区别,种子的适应性和售后服务是个大难题;物流农村市场分散,物流水平未必能跟上。

  农药、化肥电商模式是否可以借鉴?正在野蛮成长的农化行业电商,总体上有三种形式:一是借助第三方平台,如克胜集团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百度等网站平台卖农药,弥补传统渠道之外的空白市场;二是自建电商平台,如龙灯集团、鲁西化工、司尔特搭建平台,被称为土豪式发展电商;三是借助专业农资电商平台,如农一网,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牵头组织,包括辉丰股份在内的五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首批注入资金2000万元),被称为国内农化行业内的第一个农资电商平台,已有16家企业入驻。

那么,哪些种子企业适合做电商,有哪些模式可选择? 

  种子行业电商起步晚,摩拳擦掌的很多,可真正大手笔投资电商的并不多。鲜见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有的借助淘宝网向消费者销售种子,有的进驻专业电商平台,比如易农网、阿哥汇、淘种网、百蔬网。今年7月,荃银高科发布公告称,将与隆平高科、敦煌种业等11家种子公司和中国种子协会等共同投资3980万元组建爱种网,试水网上销售种子,进展似乎很缓慢。

  适合做电商的种企,可以是品种齐全、渠道健全的企业,电商辅助销售,拓展业务量或方便交易。可以是做特色作物种子的企业,该类种子不适合走传统渠道,满足农场、大户特殊需求。还有那些有意打造“种子—农民—农产品—消费者”闭环的企业,通过电商向下游提供种子,上游销售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提高利润率。对大多数种企而言,借助其他平台进入电商,是最合适的选择。当然,上市企业资金充足,可整合多方资源自建电商平台,例如金正大肥企与诺普信药企达成战略合作,并有意与种企探索电商合作。

  企业生命线攥在互联网手里的说法未必准确,但互联网对用户的习惯颠覆是必然。唯有变,才能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