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用益生菌的五个金标准

 我的大脑袋 2014-12-24

  在临床应用中,益生菌制剂所含菌种及其数量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世界胃肠道组织(WGO)、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美国营养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共识都指出,在临床选择优质益生菌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参考标准,以提高临床疗效。


  一、菌株活性是最低标准

  指南和共识均提出,菌株活性是益生菌产品所必需的最低标准。此外,益生菌还需经得起胃液、胆汁和胰酶的消化,在经消化道到达肠道后仍维持活性。这就对益生菌制剂的加工、生产、流通及保存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与液体保存相比,冷冻干燥技术可在长时间内更好地保持益生菌活力,是最安全可靠的菌株保存方法之一。

  二、有足够数量才能起作用

  剂量依赖性是益生菌制剂作用的特点之一。益生菌到达肠道前会经过胃酸、胆汁等的消化,大量损耗,到达肠道的并具有活性的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即“漏斗效应”。因此,选择高浓度活菌产品以保证益生菌在肠道维持足够数量也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

  高菌量益生菌较低菌量益生菌可更好地缓解多种肠道不适症状。例如,在给予受试者抗生素后的36小时内,与安慰剂相比,补充益生菌可有效降低AAD和CDAD的发生率,而高菌量益生菌(10×1010)较低菌量(5×1010)益生菌可进一步降低AAD和CDAD的发生。

  三、多菌株疗效优于单菌株

  不同益生菌菌株所执行的功能不同,单一使用一种菌株效果有限。多菌株可引发“协同效应”,这使得菌株生存能力增强,发挥更稳定有效的作用。研究表明,多菌株益生菌对改善肠道功能、免疫功能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等有良好的效果。有16项研究对比了多菌株益生菌与其包含单一菌株的治疗效果,其中有75%显示多菌株益生菌较单一菌株更加有效。

  四、儿科临床更看重“安全”

  我国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指出,微生态制剂是比较安全的一类药物,无耐药性,至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

  五、有确切的临床验证结果

  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产品均有改善肠道健康的良好功效。对于同一菌株的不同制剂、不同剂量治疗不同疾病或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制剂均应进行严格临床验证,以保证疗效与应用安全。

  目前,符合以上诸多标准,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益生菌有枯草杆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散剂等,这类产品多数仅包括1~3菌株,出厂时活菌含量可多达5×108CFU以上,最终产品成份含活菌数则不低于10×107CFU。其中,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以培菲康为典型代表,该产品是国内临床最常用的益生菌产品之一,已安全使用二十余年,指南推荐可用于防治小儿感染性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此外,也有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其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肠道疾病等有改善疗效。

  参考文献

  《2011 WGO全球指南:益生菌和益生元(中文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