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江 养生是个人、家庭、社会发展到衣食无忧阶段才会考虑的问题。你很难让风里来雨里去艰难劳作的农民工注意少吃肥肉多吃菜,也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窘迫的家庭去讲究营养搭配。有个很著名的故事,到农村支教的大学生看到农妇给衣衫褴褛的儿子冲泡面,就好心提醒:还是少让孩子吃这种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农妇笑笑说:木事,他一年就过生日这天吃一顿。 即便在同一个家庭,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口味清淡多餐少食,有的人大酒大肉暴饮暴食;有的人闻鸡起舞安步当车,有的人晨昏颠倒四肢酸懒;有的人莳花弄草赏心悦目,有的人嗜赌如命百无聊赖。时间久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必然收获不同的相貌体态乃至不同的人生,直至影响寿命。看一个人生命质量如何,无需听其言观其行,只消相相面便可一目了然。 养生由低到高分两种,低级阶段是修身:保养身体、排毒养颜、增强体质、抵御疾患;高级阶段是养性:养护内心、提升境界、滋润灵魂、颐养生命。 一个社会也要注意养生之道,换个词就叫休养生息。这一点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都跟明镜似的在那摆着。先说教训:秦政暴虐,民不聊生,导致二世而亡;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之一,当时属异族入侵,灭掉包括南宋在内的各国,版图甚至扩张到北冰洋和地中海沿岸,但它进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强力打压汉人和南人(南宋人),虽盛极一时,却很快盛极而衰,不足百年便烟消云散。再说经验:中国历史上凡是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朝代,统治都相对长久,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明代的洪武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等。 有人问:怎么把宋代给落下了?因为宋代实在无法用几个字来概括,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科技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宋太祖推行文治,实行政、军、财“三权分立”,并自觉约束皇权,广开言路,减轻刑罚,行宽仁之政。据记载他还留下一块誓碑,凡后世继位者必须谨遵此约。内容有三: 一、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罪加刑(谁还记得《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他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家中藏有宋太祖敕赐的丹书铁券,犯多大罪错也免死);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堪称古代民主典范); 三、不加农田之赋(我们刚取消没多少年)。 誓约中严重警告说,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不祥,将遭天谴。
应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封建历史当中,太祖誓碑也是一座闪耀着人性光芒的里程碑。南北两宋十八代皇帝三百多年都恪守誓约。若非异族入侵,宋代的统治不知会运转到何时。 一个人讲究养生,至少说明这个人的生命质量有所提升;一个家庭讲究养生,说明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一个社会讲究养生,则说明这个社会进入稳定健康的发展期。 当百姓身上的税负减轻,生活压力减小,贫富差距缩小,人人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能够得到无毒无害的食品、水和空气,能够尊享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至少能得到最基本的法律保护……我想,这都应当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中国的养生之道,任重而道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