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嘎三壶)侃“上海少女”

 淮南玉 2014-12-24

(嘎三壶)侃“上海少女”

   上海少女啥格样?回答恐怕是众说纷纭,但何为少女?词典释之:年轻未婚女子。金庸老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对少女那段描述甚是精彩:“再看水中倒影时,见到那姑娘的半边脸蛋,眼睛紧闭,睫毛甚长,虽然倒影瞧不清楚,但显然容貌秀丽绝伦,不过十七八岁年纪。令狐冲转过身来,轻轻揭开罩在盈盈脸上的霞帔。盈盈嫣然一笑,红烛照映之下,当真是人美如玉”

   当然那是种古典秀雅之美,现代少女大可不必效颦,时代在前进,咱们现在崇尚自然美、健康美、心灵美。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不过偶尔也会痴头怪脑“疯”一会,这种少女影视中常见,的确有其可爱之处。

   写到此,有看官大约会问,老倌七老八十今朝怎么谈论起少女来哉? 盖因今天在网上看到有已故著名画家、艺术家陈逸飞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上海少女》将落户上海中心。

   看到此文此图片,噗,差点喷饭。对已故著名画家、艺术家陈逸飞的水平毋庸置疑,但文中对这幅《上海少女》的解绍实在有点不敢苟同:刻画的是一位身姿窈窕的上海少女。少女身着的旗袍、手中的鸟笼与香扇,唤起人们对于老上海以及老上海女性的怀旧情结。

   老朽不才,对老上海及老上海女性谈不上有系统研究,但也算生在旧社会略知一二,老上海女性且还是个着旗袍提鸟笼持香扇的少女!不管从自己的视野还是从上海的风俗史话中可以讲是绝无仅有,可能是余孤陋寡闻,又问了问一些老上海,也都摇头。

   记忆中老上海白相人手提鸟笼,贵妇人手牵哈巴狗,张乐平老先生在《三毛流浪记》中画得维妙维肖。至于这雕塑为何冠名《上海少女》?逸飞已逝何从考证,摆在何处也是人家的自由,但平心而论,这《上海少女》一点都不上海,假如加顶瓜皮帽称之《北平娘们》或《满洲格格》放在故宫里倒蛮合适的。

   现在一讲到老上海就是斧头帮,跳舞厅,美酒加咖啡,好象都在醉生梦死,有的更是胡编乱造。真正老上海的风土人情少人问津,却热衷于声色犬马,其实有一部老电影“桃李劫”比较真实反映了上世纪老上海的历史,尤其是那首主题曲《毕业歌》至今不忘: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又近千字哉,再罗嗦一句:这《上海少女》雕塑放在上海中心作为一个标志性景观实在是不合适,与老上海,老上海女性风马牛不相及,要么改名叫《XX少妇》,现在十三点多来兮,有钱也不能任性,此事实在有点猴抓虱子—瞎掰。

   侃,上海人叫“嘎三壶”,四川人叫“摆龙门阵”,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较真。



(原文发表在淮南市民心声2014.12.24作者笔名花甲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