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症状或疗愈生命

 得觉人生 2014-12-24

  所谓的【治疗】(curing)和【疗愈】(healing)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治疗是指修复某个特定部位,西方医学的【对抗疗法】特别擅长这一点,它以药物和外科手术,来压制、消灭移除各种不适、疾病或者生理问题。它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也能挽救生命,提供医疗协助,真是非常珍贵的贡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健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这种境界是和身体上没有任何症状和疾病是不一样的;它所指的是一种更深层的幸福状态,而不光是治疗某个特定部位。


  巴拉希在《疗愈的管道》一书中引用了一位病人的话:“如果你想排除身体上的毛病,那么你可能永远不会去处理使你生命停滞不前的问题。你想要疗愈的事物极可能正是你必须专注处理的事物,如此一来你才能学到一些东西。”病人被动的接受他人治疗,然而治疗却是一项主动参与的活动,靠着我们做好准备、由内部开始努力,而不依赖外部环境。许多医师都知道这个事实,他们知道对抗疗法所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伯尼.西格尔医师(Bernie Siegel)在《和平、爱和疗愈》(Peace,Love and Healing)一书中指出:完成疗愈工作的是我们的身体层,而不是医药。


  完成疗愈就是代表着我们又变回完整的一体。如果我们只关心需要治疗的个别部位,就不可能达成疗愈的目标。保罗.提利屈(Paul Tilich)在《健康的意义》(The Meaning of Health)一书中提到:英文的(salvation)拯救这个字来自拉丁文的(salvus),意思就是(疗愈而完整)。根本上拯救就是疗愈,把破裂、支解的片段重新组合成完整的一体。所谓完整的一体就是指把我们自身的全部带到光明之处,不让任何部位留在黑暗中——无论它令你多痛苦或困扰。我们必须拥抱那些被我们忽略、否认、试图推开或消灭的部位。治疗的过程会把这些都带入我们的心灵意识、内心及生命中。只要我仍然拒绝自己的某个部位,就不算完成的一体。


  比尔.摩耶斯(Bill Moyers)于1993年在(今日美国报)指出:(即使治疗没有成功,也可能获得疗愈。我们必须接受那些无可避免的事情,就算被动面对各种麻烦,体会活着就是恩典的态度,也能使我们远离苦难的折磨。)当我们做出选择,努力克服自身脆弱之处,打开心胸迎接改变的挑战,疗愈就降临了。这是我们一段持续的旅程,在旅程中我们会比以往更深刻的拥抱自我。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疗愈是我们都会经历的旅程,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受过伤(无论是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伤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心理上的创伤和肉体上的伤口并没有什么不同,情感上的伤痛是非常具体的感受,往往和外伤一样疼痛。我们大都很擅长隐藏自己的伤口,不只是怕别人知道,也怕自己觉察。当生理上出现问题时,我们就会去看医生,寻求治疗,然而我们却持续压抑内在的伤痛。不过当我们想要进一步认识自己,寻求完整的自我时,这场疗愈的旅程就正式展开了。


  要找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应该好好自问:我们究竟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的生命是要做什么的?什么事情可以让我们觉得人生有目的或方向?如果我们的一生就是工作、赚钱、养家糊口、退休、陪孩子玩,然后一切就结束了,这是我们想要的么?这样的人生没什么不好,当然也会让你觉得快乐。可是它也会让你的内心觉得非常空虚,因为你没有体会出你的怀疑、不安全感、恐惧、渴望和梦想。或许你曾经是一个热爱马拉松的青少年,现在却被困在一个臃肿、缺乏运动的身体里面?你是否很想画画,却从来没有动手去画?想学乐器,却从来没有开始学?想写一本小说,却从未动笔?当你母亲过世时,你是否感到极深的痛苦?当你想起曾遭到长辈的侵害,你是否非常愤怒?你是不是没办法独自一人?这些感受到哪里去了呢?生病迫使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吞颗药丸,继续若无其事的活下去;我们可以动手术,把内在的感受压抑下去。或者我们可以开始努力让自己变成完整的一体。


  生病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个大好机会,让我们寻求更深层的喜乐和自由,如果我们选择吃药或者动手术,那么我们就错失良机了。你愿意原谅自己过去的错误么?或者你觉得继续怀着罪恶感,继续忍受一再复发的背痛比较容易?


  生命主要的启示是:


  开始接受自己……


  宽恕自己……


  接受自己的可以犯错、可以不美丽、可以不聪明……


  接受自己的生命……


  学习生命的缺憾,了悟生命的圆满……


来源:《身心调愈地图》 作者:黛比.夏比洛


静和健康主张——


  唤醒意识,开启健康生活方式


  返璞归真,回归生命健康自主权


  尊重科学,信任生命系统超我智慧


  以养代治,以最小成本赢得彻底健康

﹍﹍﹍﹍﹍﹍﹍﹍﹍﹍﹍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


点击右上角,您还可以: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发送本文给您的朋友

·查看历史消息,阅读往期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