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器曰讲稿」宋版书的“美学程式”

 真友书屋 2014-12-24


一个王朝留给后世的身影,伟岸有之,猥琐有之,风姿各异,不一而足。唯有那些沉淀在文化符号上的审美烙印却总是光彩熠熠,是一个时代的精华缩影。唐之三彩,元之青花,明之家具,每一种艺术都让后世仰止。而谈到宋,无论如何绕不过宋版书的那几页泛黄的身影。


  宋版书,望文生义便可知是南北两宋王朝三百五十多年间的历史产物,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相当精美,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为后代所推崇仿效。明人高濂曾评论宋刻之善,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寥寥数笔,已将宋版之美精妙勾画。宋版之美不仅是它有着很高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因为宋版书用材考究、字体俊美、做工精细、谬误极少而倍显珍贵。 美感如果仅仅是形式上的外观,那便不能显出神韵。由内而外,发散气息,彰显韵味,才是真美。宋版书都体现的简约之美也是那个时代最精华的审美要义,一言蔽之:“宋朝书籍之美,乃在于其书籍内在的宋朝文化精神之美。”。



2012年岁末,我有幸在日本爱知县岩屋寺翻阅宋刻《思溪藏》,此生难忘。



纸墨考究


  宋版书用纸,纸质洁白光滑、质地柔软细腻,用墨质料精良、墨色如漆。我曾经有幸捧读过宋刻《思溪藏》,一千年的时光在薄如蝉翼的故纸上竟然是那样安详,倘若不是当年的用心,岂有不被时光抛弃之理。某种程度上宋版书的纸张要比现在的工业造纸好得多。宋代造纸技术较为发达,印刷用纸品类繁多,大致有竹纸、皮纸和麻纸。竹纸,色黄而薄;皮纸,是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色白而厚,两面光洁。宋版书多是中性纸张,而工业时代的多为酸性纸张。两相一比,立见高下。这也是宋版书能流传的重要因素。藏书家韦力先生曾总结:宋人印书喜欢用椒纸、白麻纸,这类纸白洁如玉,两面都光滑,墨的色泽鲜艳,油光可鉴,为后世藏书家所宝爱。

  孙从添《藏书纪要》云:“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本之妙尽之矣。”由此可见宋代古籍善本用纸、用墨相当考究。



宋版《隋书·礼仪志》,是件曾经黄裳先生收藏,后归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难得佳品。


装帧大气


  宋版书大都装帧精美,版式设计简洁美观大方。传世宋刻本有不少讲究"字大悦目,行格疏朗"。宋版书的装帧艺术真实体现了宋人“尚简”的精神。简约、实用、成本低廉、色彩单调,版式设计以横竖线为主、朴素无华,少有或没有繁冗的美术装饰图案、美术设计及其他设计语言。宋版书籍装帧最具艺术价值及审美情趣的元素,主要不在于裱褙匠的工作,而在于书页中完成于写工与刻工之手的那一个个蕴意美妙的文字,而裱褙匠简单的工作,以其上述之朴实,恰恰将宋版书籍中的文字之美映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此其化外之功也欤!

  宋初,沿袭过唐代及以前的书籍形制卷轴制、经折制、旋风装制。旋风装制是由卷轴装制到蝴蝶装制的一种典型的过渡形制或中间形制。宋代主流书籍形制——蝴蝶装制是对上述之前三种书籍形制继承并创新的一种新的书籍形制。大约从宋代中晚期起,又在蝴蝶装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产生了包背装制,这种书籍形制后来成为了元代基本的书籍形制。



元代大德年间刻本《梦溪笔谈》(蝴蝶装)



刊刻精美


  宋人工书法,崇尚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风气所尚,也影响到版刻事业,宋版书多由善书者书写上版,字体常用名家书体。北宋早期盛行欧体,后期逐渐颜体和柳体。明人谢肇曾说:"宋刻有肥瘦两种,肥者学颜,瘦者学欧。"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南宋时期的几大刻书中心两浙、四川、福建,由于雕版印刷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本地写手与刻工,他们世相传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字体和刊刻风格。

  浙本字体四方而整齐结构精紧,刀法却颇圆润,尤以转折处可明显看出,即将弯角刻得圆滑而不带棱角。横平竖直,横直笔划的粗细差距较小,横笔的雕刀直刻而不回转宋代书籍基本形制中存在技术与艺术上一定的变化,如字体的不同、字号的大、中、小等。这使得宋代书籍形制体现出标准规范性与灵活机动性的高度统一。

  宋人刻书不惜纸张,信笔而书,章法十分疏朗,予人以信札之意象美。即使是主字体正字,也是变化无穷,真正呈现了宋版书籍“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无极之境,达到了一而万象的变化之极。这表明宋版书籍在对基本字体——正字的理解、认知与把握、应用上确已达到了“庖丁解牛”而游刃有余的纯青之境,臻于了大雅大俗的大美之境。章法上,宋版书籍不论字体形态如何千变万化,深不可测,却是森然谨严,不越基准,信守正体字的法度。



宋版《资治通鉴》,傅增湘捐献给国图,从此成为国图禁脔,任何人都不能沾手。


版式舒朗


  从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或四周双栏,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单栏。南宋中叶开始流行黑口,多见于建本。版心中往往标出书名、卷次、页码及刻工姓名,有的还标出字数。官刻本卷末一般镌刻有校勘人衔名,坊刻本则多有书耳和牌记。行格字数方面,一般官刻书因财力充裕,所刻多字大疏,甚至“字大如钱”。这样的行款字数,反映在版面上,就是字大行疏,气象宏朗,给人以疏朗大气的美感。



宋刻《锦绣万花谷》。


勘校严谨


  宋代善本图书校对仔细,谬误甚少,这与宋代的校对体系是分不开的,校对图书不仅要知识全面、要求严格,校勘人员还要是博通之才。除此之外,宋代校书还有工作量的规定,称为校雠日课。每个人员每日校对多少,每日写书,这种考勤还要按时间上报各个部门,这就要求校对人员是非常严格的。宋代还规定了校书条列:“诸字有误者,以雌黄涂讫,别书。或多字,以雌黄圈之。”条列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情况的校对之法,校对完之后,还要在每册末各书臣某校正。这样不仅保证了校对的质量,还把责任分的明确,以便管理。

  宋版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式的,一出世就达到了顶峰,以至后世一直是“景宋”、“影宋”、“覆宋”为行业规范。宋人严沧浪的《沧浪诗话》被称之为中国美学的标准典籍,其著名理论为:“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看得见即是审美,摸不着则为无功利。无功利审美,称之为纯粹之审美。宋版书所呈现的审美意趣是超越功利追求之上的艺术沉淀,这也把后世许多追求甩出千年!审视宋版书以及那些时代的许多艺术遗存,我们应有许多思考。我们这个时代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我们这个时代什么能留给后人?


-----------------------------

此文为甲午岁末在河南开封·晚汀书院讲演实录整理,感谢晚汀书院及《最开封》杂志提供此机遇畅聊“宋版之美"。




-----------------------------


参考图书:

《书林清话》叶德辉(广陵古籍出版社)

《宋版书叙录》李致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宋元书刻牌记图录》 林申清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王肇文(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代内府刻本研究》翁连溪著(故宫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