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市场赝品当道 伪作也分三六九等 b

 闯王兄弟 2014-12-25

  伪作也分三六九等

  西安美院学生小鹿毕业后签约一家南方的艺术公司,专门从事模仿长安画派的作品,20幅作品的报酬够他一年的生活支出。他的作品中一些会被“洗白”成为“名副其实”的“真品”流向市场。小鹿说,“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有一部分在从事这一行当,临摹就像流水作业,有人负责山水、有人负责人物,最后公司会找专人来写款,印章也是仿制的”。小鹿只是假画产业链中的一颗螺丝钉,为了生存游走在产业链的最底端。

  在民间,仿制字画网站比比皆是,只要说明需求,无论是齐白石的虾蟹还是李可染的山水,造假者都可依需求而定制,价格在几百到上千元不等。这类仿品通常技法拙劣,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一般一眼就能被认出是伪作,不具备任何收藏价值。

  另一种伪作则要高明得多,被称为老仿,此类作品半真半假。比如齐白石先生的应酬之作,该画本身并非精品,后有技法高超的人为此画做点睛之笔,再以齐白石的精品为名拍出;还有一类作品为代笔之作,代笔画家获得原作者认可为之代笔,画作完成,由原作者盖上印章。此类画作虽为代笔,但也不乏上乘之作,齐白石三子齐良琨就曾为父亲代笔;第三类伪作是杀伤力最强的,它们伪而不劣,艺术价值极高,甚至够得上拍品级别。这类画作选择老宣纸、老颜料,找有超高功力的画匠模仿,绝对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李海峰形容说,“这类画作专门用来‘打土豪’”。可见其价值非比寻常。

  赝品在书画市场的流转链条

  “书画本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但一旦进入市场便要遵从市场规律,供需关系决定市场走向。”李海峰表示。藏家为了收藏、爱好者为了观赏、商人为了牟利、官场之人为了送礼。名家真迹存量少,需求大,供不应求的时候,赝品必然会以其价格低廉、以假乱真的优势活跃在市场上。

  中国书画市场强大的经济潜力,诱使很多投资者、书画作者把精力投入到赝品市场,于是大量的赝品相继出现。这其中拍卖行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吕立新表示:“除了《拍卖法》的不保真条款造成伪作横行外,暗箱操作、天价‘做局’、恶意炒作等不规范行为也是目前拍场上的危险因素。”“做局”是拍卖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拍卖中,拍卖公司将自己人安排在拍场里和真买家一起举牌,目的是高价将艺术品卖给没有经验的新藏家和持有大量资金急于赚钱的新投资客。“越是大宗艺术品,假的比例越高,因为它值得拍一次,运作一次。”

  对于赝品当道的书画市场,李海峰说:“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说,买自己喜欢的作品,哪怕明知是伪作也不要紧,只要作品本身耐人寻味。对于投资者而言,还是要专注于作品本身,千万不要相信‘故事’,更不要迷恋证书,以及出版社图册,这些都有可能是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