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都是“交响”?

 阿里山图书馆 2014-12-25

近年来媒体日趋频繁地出现“交响”一词,“某与某的交响”的句式也越来越多:《“春天里”:流动时代的城乡交响》、《龙舟: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人生与艺术的交响》等,其内容都与交响音乐无关。为求其解,我遍查汉语辞书(包括2009年版的《辞海》),均无收获。上“百度”等搜索“交响”,跳出来的都是“交响乐”的解释。最后,总算在《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罗竹风主编)中,找到列出的“交响”:多种声音同时鸣响。“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关伊子·五鉴》)。”郭沫若《晨兴》诗:“耳琴中交响着鸡声、鸟声,我的心琴也微微地起了共鸣。”至此,茅塞顿开,以其解来理解前述的说法,也勉强过得去。以上是与“交响乐”、“浑身勿搭界”(绝然无关)的一类“交响”。

另一些文字中的“交响”,是与交响音乐、交响曲有关的,如:《交响人生》、《交响情怀》、《跋涉人生 交响百年》(《人民音乐》纪念李凌先生的文章)、《电影与交响》,《春天的交响》(广播中的专题节目)等。诸如“交响化”、“交响性”等词,从内容和逻辑上都明白,此处“交响”是指“交响乐”或“交响乐式的途径、方法、效果”。然而,既然是指“交响音乐”的“交响乐”,又为何把“乐”去掉只剩下“交响”了呢? 

我以为是英、汉两种文字使用上的不同所致。交响乐——symphony源自于西方,从古希腊文symphonia演变而来。包括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汪启章等编译,钱仁康校订)在内的几乎所有的西文词典中,symphony一词的解释,几乎都是“交响乐”,而无“交响”。但在分析时又有:前缀sym为“同时、一起”,词根phony为和鸣、发声”,与汉语的“交响”极为类似。这样,西语的“交响乐”、“交响”,均为symphony;汉语就出现了在可辨特指的情势下,以“交响”表达“交响乐”的用法。何况叙述时少了一个音节,更为方便(不过,很少听到人们把“听交响乐”说成“听交响”的)。此外,“交响乐团”的外语即symphony orchestra——交响乐乐团,那么汉语究竟是“交响乐——团”,还是“交响——乐团”呢?如在解读上强调了乐团(如“爱乐乐团”中的“乐团”),剩下的就是“交响”了。又如:明明与“合唱音乐会”对应的应该是“交响乐音乐会”,现在却称作“交响音乐会”,久而久之,表达交响音乐的所谓的简称“交响”就这样产生了!以上是大量的与交响音乐有关的“交响”。 

除上述的“交响”之外,还有穿凿附会而实为胡说的“交响”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上海首演“贝九”,还清楚地说明作品是《第九(合唱)交响曲》。但文革时开始有作品称为“交响合唱”,此处的“交响”匪夷所思!按此逻辑,《黄河大合唱》便可称《交响合唱“黄河”》了!?虽是音乐作品,但并非交响乐,只是西洋管弦乐队伴奏的合唱,当时却无人敢问。未料时下网上竟真有《交响合唱“黄河”》的说法了!

此风一开,上世纪末始,媒体频繁出现“交响戏曲”的提法,并称其为“交响创新”、“交响乐热”。如报道《京沪穗上演四台交响戏曲》、《交响戏曲音乐会》等,称是“交响、戏曲嫁接”、“交响乐创作的某剧”,“欣赏中国传统戏曲唱腔时,感受西方音乐的魅力”,又说“和交响乐队合作”、“大规模地尝试交响乐队伴奏”云云。把西洋管弦乐队(就算“交响乐团”吧)伴奏的戏曲表演,与交响音乐相混淆或视为一体,有悖常识(史料记载,用西洋管弦乐队为戏曲演出伴奏的做法,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有。文革期间的样板戏也是用西洋管弦乐队伴奏的,当时并未称“交响京剧”、“交响芭蕾”)。 

近年来,此风愈演愈盛,俯拾皆是:“交响乐与京剧水乳交融、交响乐与京剧乐队一起完成了京剧演出任务”,“沪剧经典交响演唱会”、交响越剧、交响京剧、交响评弹等皆被评价为“中西合璧”。由于“交响乐”被公认属于当然的“高雅艺术”,因而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在演出市场中,为炒作、赶时髦、哗众取宠,许多西洋管弦乐队为戏曲演出伴奏及管弦乐小品一概被贴上“交响”的标签。甚至不久前演出得非常好的一台表演:以“贝九”为基础创作的芭蕾舞蹈,也被称作交响芭蕾。按此逻辑,把所有西洋管弦乐队伴奏、配乐,说成交响电影、交响话剧皆名正言顺。交响相声、交响滑稽、交响魔术也将诞生(周立波不是曾经小试牛刀过么),表演艺术将是交响音乐的一统天下了?然而,西洋管弦乐队伴奏或配乐时演奏的音乐怎么能称交响乐? 

此外,常用的动词“交相”——描述美好的景象,如: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交错、媲美、混和,有“交相辉映”等,受推广“高雅艺术”需要的影响,逐渐被混淆;日前连一家著名的面对知识界读者的大报也登出“原创首演与民族经典交响辉映”的标题! 

当然,即使在此氛围下,也有严肃较真的人们。如国家京剧院演出《血色紫禁城》和上海京剧院演出《钗头凤》等,都是用西洋管弦乐队伴奏的,但都未称“交响京剧”或“交响乐伴奏”。 

凡此种种表现,驱使我思考,出现这种状况,除了在发展文化产业时,一些媒体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演出经纪人热衷于炒作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面对着这些胡说八道,各有关方面的无动于衷或叫好捧场令人心寒。 

以上是我一孔之见,抛砖引玉,以求各位方家予以关注,在宣传、推介、发展交响乐时,不要轻蔑了这门艺术,在涵养交响乐文化时谨防污水。

                                    文/钱天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