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节日受追捧传统文化渐遇冷——圣诞热引发的一些思考

 容得草堂 2014-12-25





昨天是圣诞节的前奏,也就是平安夜。走上街头,随处可见浓浓的圣诞氛围,商家为吸引顾客,极尽其力,扮圣诞老人、装点圣诞树,各种借圣诞为名的打折促销活动更是屡见不鲜。仿佛此刻我们不是身处内陆,而是在海外。这是圣诞给我最大的感悟。


近些年来,譬如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等西方节日渐渐进入到中国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年轻人狂热喜爱这些节日,商家也正乐于得此契机宣传营销。而反观下中国本土的一些传统节日,越来越多年轻人却对于很多传统节日感到陌生。记得许久之前,还在校园的时候做过一期社会调查,名为“一年中你最喜爱的节日”,结果却让我大为吃惊。票数最高的居然是圣诞节、其次是2月14日情人节。采访几位参加过调查的青年人:“为何春节不是你们最喜欢的节日?”,他们的回答是越长大越觉得春节没什么意思,没有过去那种浓浓的年味。大家住在高楼大厦之中,却从不与邻居串门,有的在一栋楼里住了一辈子都有可能没见过彼此。反而圣诞节,商家各种促销活动,各种欢快的氛围将他们吸引到商场中,却让他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表面来看,这只是对于节日体验的不同理解。深层思考不禁令人担忧起来,节日不同而已但是其包含的却是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这不仅是中西方节日的碰撞,更加是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从如今的形式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在与西方外来文化的碰撞之下变得岌岌可危。走上街头问问年轻人,重阳节为何?大多数都是摇头表示不知。这一从先秦开始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现在渐渐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淡出,而在古代重阳之日,家家登高遍插茱萸,以祈求躲避灾祸,人人饮菊花酒,据说可以长寿。现如今,重阳节以不在我们一年所过的节日的名单之中了。再看看从国外飘入中国的所谓万圣节,孩子们都带着面具各种搞怪,一些学校也举行万圣排队,让中国的孩子体验一把万圣节的欢乐。所以你若问万圣节是何?也许很少有人会答不出来吧。



虽外国节日日受追捧,冷静思考下,外国节日与西方文化是一脉而生的。譬如圣诞节、万圣节等都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大多未作深入了解就全盘接收,有些甚至妄自菲薄,批评中国传统节日无氛围,不好玩,而狂热追求外国节日,这种做法确实是有失偏颇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神话、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与西方节日多为信仰基督教不同,中国传统节日因节气而定,与自然相通更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一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节日为何得不到继承和发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转变这一趋势,我觉得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国人得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那些曾经辉煌灿烂耀眼国际的传统文化不应被我们摈弃,而应该得到重视和发扬。在中国,每一项文化的背后都闪耀着历史的光环,与西方短暂历史的文明相比,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包容万象的。所以现如今在教育之初就应该多加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和讲述,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到自己的国家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遗产,培养他们的自豪感。于青年人中,在他们现在所热爱的一些项目中,比如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服装等方面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让过去的文化化为生活的符号,让国人铭记于心。而那些热衷于将节日作为绝佳营销时段的商家们,多在传统节日上做些文章,加些本土宣传,调动国人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相信也会成为商家发展的一个不错的机遇。



作者:孙俊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茶馆》微刊编辑部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可关注我们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茶馆添加好友

3、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

中华茶馆联盟

邮箱:zhcglm@qq.com

QQ1955361083

微信:zhcglm99999

整合茶界资源,分享茶业讯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