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能不知道的鍵盤知識(二): 前進工廠,淺談鍵盤的誕生過程

 看见就非常 2014-12-25

30e9657470ed0a263efefa653c0988cd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淺談了鍵盤的種類,提到依鍵盤不同的觸發方式,在市面上販賣的鍵盤中,可以簡單分為薄膜式鍵盤、機械式鍵盤、電容式鍵盤這三種。接下來,我們就稍微談論深一點的話題,就是鍵盤的代工生產內容。這話題在網路與媒體屬於比較少提及的內容,也是最容易讓使用者得到錯誤的資訊卻無法發現。因此,在本章節中我們將針對鍵盤從生產至最後上市的整個過程,以及每個環節中來進行的重點探討,以及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邏輯基本概念最為重要

筆者常常強調網路上充斥許多錯誤資訊,在經過以訛傳訛以及各自腦補之下,反而讓這些錯誤資訊感覺變成是正確的觀念,希望在這一章節中能夠讓更多玩家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邏輯的觀念來說,「若P則Q,若非Q則非P」,代表的是當P推論到Q是對的,但若Q是相反的結果,只能代表原始P也是相反而已,這可以本頁的小教室了解到比較深入的例子。

筆者會再特別強調,是因為在本章節中的內容,主要是網路有許多推論是不正確,但直接以「肯定」的推論就代表了結果。因此,只要看到有「一定」、「必定」、「肯定」的用語,都要先思考是否正確,因為只要一個反例就能推翻全部。

小教室:邏輯基本概念

若P則Q,若非Q則非P

以下是對的:

老貓(P)每天都會帶鍵盤出門(Q)

沒帶鍵盤出門(~Q)就不是老貓(~P)

以下是錯的:

帶鍵盤出門的人(Q)一定就是老貓(P)

不是老貓(~P)就不會帶鍵盤出門(~Q)

多家工廠協力完成一把鍵盤

將鍵盤拆開會看到塑膠的上下蓋、鍵帽、觸發開關、電路板、線材等料件,若外觀件有使用到金屬殼,又會複雜上許多。有許多人認為對於鍵盤廠而言,應該是從頭生產到尾,但其實並非如此,在這些的過程中是需要許多工廠協力完成。

最簡單的例子,機械式鍵盤最簡單的機械軸便不是由工廠自己生產,而是要從Cherry或其他廠商進口才行。至於塑膠外殼的話,可能要先從模具廠開塑膠模具,接著移往塑膠射出廠再進行塑膠射出作業,最後才到組裝工廠。

若以近期各家加入的鋁金屬材質外殼來說,筆者在此以較貴的方式來舉例,直接以整塊鋁金屬原料開始,直接透過CNC進行處理,裁切成想要的形狀後,接下來必須針對表面進行處理提高質感。這時可以選擇噴沙霧面處理或者是拉髮絲紋,當表面處理完之後,接下來就是進行陽極或電鍍處理,再次針對表面進行最後處理避免氧化,也能趁這時改變成其他種顏色外觀。

光以上這些步驟來說,CNC廠、噴沙廠、拉髮絲紋廠、表面陽極廠等,這些都是屬於專業的加工過程,對於多數工廠來說都是獨立只進行一項作業。因此一個看似簡單的鋁外殼,可是要經過這麼多不同地方的工廠協力,才有機會完成。

成本別少算了模具費用

很多人在計算產品成本時,只考慮到塑膠射出的費用,卻低估了背後看不到的模具費,其實這些是有差別的。對於廠商來說,開發模具需要一定的金額,費用依內容的複雜度可以從新台幣數十萬至數百萬元,也有可能開發完模具之後發現有問題而全部作廢。

當然,若以同樣模具可以射出越多的塑膠外殼,以整體來看就能攤平模具費用,相對成本也會較划算,只是前提要數量夠多才有機會達成。這也因為如此,市面上有許多種產品在改朝換代時,外型是完全一樣,只有改變功能或是更改外觀的彩繪圖案而已。

修改外型即變成全新產品

另一種作法對於鍵盤來說比較容易的是,保留鍵盤的核心料件,更改外觀即可讓整體看起來像全新一把鍵盤。鍵盤外殼以最簡單的設計方式,便是拆成上、下蓋共2件的組合方式,這時可以保留下蓋的設計,只針對上蓋進行更動。

這時只要花少許的錢修改模具,或者是花較多的錢重新開模,都會讓鍵盤的外觀與原始相比都會有所不同,會比重新開發一把鍵盤容易也能簡省時間。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採用同樣的外型,但可以依不同販賣地區的需求提供給不同廠商去販賣,其中選擇方面則是由廠商來決定,這在下一頁我們會有例子說明。

Ducky Shine 3蛇年紀念版鋁金屬處理流程

Ducky公布去年Ducky Shine 3蛇年紀念版的生產流程影片,不過其影片主要重點放在鋁金屬的處理,省略掉鍵盤主要機構的生產過程。但光是鋁金屬的這些步驟,都是由不同地點的工廠所協助處理,就可以看的出生產一把鍵盤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圖片來源的影片:http:///HLfTIVcsfgM

▲CNC處理:將整個鋁塊透過CNC機台進行切割,最終裁切出鋁金屬的鍵盤上蓋,可以看出挖掉不用的鋁其實比保留下來的多。

▲表面處理:在此是進行手工拉髮絲紋,透過機具的運轉直接在金屬表面進行處理,其中邊框與表面的髮絲紋處理方式是不同的。

▲陽極處理:透過這些不同的化學水池,透過電化學處理,讓表面擁有鋁金屬成份的皮膜層保護,降低氧化的機會。

▲組裝處理:將生產完成的鋁上蓋放置到已安裝好的鍵盤模組上,經測試後即可完成一把正式可販賣的鍵盤。

 

( 下頁還有工廠製作生產流程介紹 )

上一頁 1 3

別陷入在代工廠的迷思中

通常要製作一把鍵盤的想法就是先找尋鍵盤代工廠,但究竟什麼是代工廠?這個定義每個人心中想法就完全不同,有些人認為只負責接單製作生產鍵盤的廠商,而有人認為是從頭負責到尾的才是代工廠。但經過剛的解說,我們知道每把鍵盤的生產過程其實是非常複雜,並非一家工廠可以全包。但在這些工廠的最終端都有個共同點,便是將所有用料組裝成鍵盤的「組裝工廠」。

代工廠不見的有組裝工廠

多數人認為對於鍵盤代工廠來說,一定都會有組裝工廠,其實這並不太正確,這點就連許多資深玩家也可能不知道。舉例來說,筆者認識了許多設計師、機構師、電子零件廠以及組裝工廠,因此也可以接一些大廠的鍵盤訂單。只要將前置的作業搞定,再委託組裝工廠協助組裝即可完成鍵盤交貨出去。若當合作的組裝工廠有其他訂單時,筆者也能轉發到其他組裝工廠來完成相同作業。

以此例來看,對於筆者手上的組裝工廠就不只有一家,但外界仍會認為這些皆是筆者所生產的鍵盤,因為這廠商發包的對象就是筆者。這情形只是以筆者來舉例,在業界中其實也是有這種情形。

對於多數的代工廠來說,都會擁有自己的組裝工廠,但是要養一個工廠的成本需要非常多經費,因此有些代工廠就會轉發到其他組裝工廠來協助完成。這情形就跟現在市面上的許多3C品牌類似,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都是委託代工廠協助生產,只是對於部分代工廠來說,再將這些細節再轉包出去而已。有了這些概念,我們接下來有更多有趣的內容可以思考。

同代工廠,可能有不同組裝工廠

如剛所提及,同一個代工廠可能有不同的組裝工廠,對於同一把鍵盤可能就會交由2家不同組裝工廠所生產,但也有可能是由同一家組裝工廠負責。當此代工廠接了2家不同公司的訂單,也有可能會依不同公司分別交由不同的組裝工廠負責,提高組裝的效率。但若聰明的讀者,可能就會想到是否有不同的鍵盤代工廠,卻在同一家組裝工廠生產?筆者可以很肯定的回答:是的,的確是如此。

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代工廠與組裝工廠的區分,以及訂單的內容分布,是無法直接了解來判斷。若沒有到現場查看,或是有業界的人士透露是很難了解到這一個區塊內容。不過在網路上卻很容易看到有許多玩家甚至資深玩家發表一些評論,說哪些鍵盤是同個代工廠製作,但其實事實的情形並不是如此。

小技巧:從鍵帽來判斷代工廠

其實對很多鍵盤代工廠來說,不會特別開發鍵帽的模具,因此從鍵帽的設計方式也能用來反推鍵盤代工廠。當然多數人無法分辨出鍵帽差異,但其實可以從F、J這2個有定位鍵的鍵帽來觀察。

但筆者在此強調,這種方式算是一種「不嚴謹」的推估方式,因為也有可能發生不同代工廠卻向同一家鍵帽廠進料的情形方式,但在無任何資訊的前提下,可以做為初步的推斷方式。以台灣來舉例,在台灣所生產的機械式鍵盤中,多數鍵帽都是同一家,因此只能判斷出該鍵盤有可能是台灣所生產,而無法判斷出是哪一家所生產。

▲大家可以低頭看看桌上鍵盤的F、J鍵,尤其是下方定位用的那一槓,是否有相同的設計方式。

同代工廠,品質不代表相同

讀者心中可能會有個想法,那同個代工廠生產出來的鍵盤,是否代表品質都是完全相同等級?這真的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不過最後各方面導出的結論其實卻都偏向於肯定。這時筆者再次提出疑問,真的是如此嗎?

以我們自己本身來舉例好了,當有不同業主發包案子內容給自己負責時,就有可能因為時間急迫性、案子的費用以及身邊未消化案子等因素,導致出來的品質有所差別,那對於代工廠也是相同的情形。更何況剛還提到,還要加入不同組裝工廠的技術差異性,這些都有許多影響變因,並不是這麼簡單就能得到同代工廠品質就會相同的結論。

既然人都的工作能力都有高低之分,工廠就不會有嗎?筆者不諱言的說真的是有這一回事,但在現實情形下有太多因素影響,因此很難光靠這點就立即判斷品質高低。對於技術能力高的代工廠(或組裝工廠),也是有可能因為一些因素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比技術能力不高的代工廠(或組裝工廠)更差,這並不是沒有例子,只是筆者覺得或玩家光以代工廠就來判斷品質的話,是不妥當的,還有可能會有失算,除非這家代工廠原本的技術與名聲就不是很好。

品質還是要由廠商決定

那鍵盤的品質責任只有在代工廠嗎?其實不算是如此,因為廠商要求的品質以及品管過程也是十分重要,有些廠商還會派遣人員直接到工廠協助,確保生產的所有流程順暢與品質。另外,就算是同樣的外觀設計,對於不同廠商來說還是會依成本考量做出區隔,因此不拆開整把鍵盤是無法了解到這些細節。

雖然有時為了要降低成本,就算每把只有降低一些費用,但以總生產的量來看還是有可能是一筆可觀的數字。這些是否會影響到品質?其實多少還是會有影響,因此在品質這一塊來說,除了代工廠很重要外,還是要看原廠要求的品質高低如何,筆者認為這項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同樣外型功能走向略有不同

以下4款從外觀來看可以發現非常相似,但是主要上市的國家皆不同,分別有日本的Elecom、韓國的Samsung、中國的BenQ以及台灣的Tt eSPORTS,外觀差別可能就在於鍵帽以及LOGO品牌內容。而在功能方面也有所差異,例如可以分為背光版或非背光版本,甚至同樣在背光版本中以功能進行產品區分。最後,對於機械式鍵盤最重要的機械軸也可以進行替換,例如以下這些就有Cherry軸與中國軸兩種,結合以上這些差異性都是針對不同市場提出。

▲Elecom TK-FCK024BK

▲Samsung SKM-1000UB

▲BenQ KX950

▲Tt eSPORTS Poseidon Z

 

( 下頁還有網路迷思解惑 )


別被網路上的評論影響太深

對於3C科技產品來說,很難確保產品100%不會損壞,有可能買來使用一陣子後就出問題,甚至是在剛購買時產品已經是不能使用的狀態。但對於各家廠商來說,雖然在工廠出貨時都會進行檢查,但也無法保證不會有問題。當產品發生問題時,就是看各家廠商的保固如何執行了,對於鍵盤來說,其實就是直接與購買商或原廠連絡,然後再寄送回去維修,與一般3C產品作法相同。只是每一家廠商無論不良率再低,也「一定」會有不良品產生,但這些過程計算出的不良率,其實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很難計算的出來,只有廠商端才知道。

上網查詢評價已是常態

會這麼說是因為現在網路非常發達,使用者購買產品之後可能都會上網發表心得,而筆者在購買產品前也會上網找尋其他玩家的意見以做為參考指標。在這些消息中,難免也會有一些產品的負面消息評論,但當看到有很多人針對同一項產品都有故障的情形發生時,往往會讓人怯步,但筆者在此要跟各位讀者以不同角度來觀察此現象。

在網路上的任何文章,可能有些是廠商委託媒體、部落客或一般素人來發表心得,而這些內容上可能會有公正的文章,也有偏袒廠商的文章出現,在此筆者就不再進行探討,而是將重點擺放在網友「真正分享」的文章上。在網路上還是會有許多熱心的使用者來說,在使用產品之後會主動提出分享過程。

網路壞評不見的差

但這群熱心的人其實不多,這是因為當購買的產品沒問題,或者是非常好用時,對於使用者來說常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現象,因此主動發文的都是以熱心的為主。但當產品遇到問題時,就會認為這是不合理的情形,就會非常容易上網發表負評來參與心得,舒解一下心裡的不高興。

筆者以數字來舉例分析一下,假設A廠商生產100把鍵盤有10把不良品,而B廠商生產1000把也有10把不良品,那不良率的機率分別為10%與1%,兩者相差了10倍。但是B廠商受到使用者的喜愛,販賣的數量可能有10,000把鍵盤在市面上流通,意即不良品可能就有100把;而A廠商沒什麼人想買,市面上可能就只有這100把而已,這時不良品就只有10把。

但從整個市場來看,就會發現B廠商的不良品的數量遠大於A廠商,但不代表B廠商的品質不如A廠商,這是因為是B廠商的數量大所造成的結果,更何況B廠商的不良率還比A廠商低。假設雙方使用者購買到不良率時會上網發負評的機率相同,那這些數量也會差了10倍,換句話說,網路上B廠商的負評會遠多於A廠商。以此例來說,到這裡各位讀者還是會認為A廠商的產品比較好嗎?

有時候產品在網路上沒有負評,是因為這項產品的消量非常低,而不是因為產品非常好值得購買。從本章節開始至現在,筆者就不斷在強調任何敘述與評論都要抱持著「真的是如此嗎?」的想法去思考,就算是筆者提出的論點,讀者同樣也該有相同的想法。畢竟有時候經驗再多,有時候也有疏忽的地方,但若保有基本的邏輯想法,就會發現這些評論是否值得參考。

▲在任何網路論壇看到的文章以及回覆內容,都是要當思考一下是否內容真的是如此?

特別提醒:別讓鍵盤接觸液體

多數使用者在使用電腦時,都習慣會在旁邊進行飲食,鍵盤旁可能就放個飲料慢慢喝,這點就連筆者也不例外。長期下來不免有幾次不小心將飲料打翻,這時飲料的液體就會往鍵盤裡頭倒,再來就是考驗鍵盤的防水能力。

以防水能力來說,一般可以分為防潑水以及完全防水共2種,防潑水代表是當液體從上而下倒入鍵盤時,可以透過內部的排水孔將液體從下方排出。但如果倒入的液體超過鍵盤的即時排水容量,還是有可能會溢出到鍵盤內部的電路板機構中導致損壞。

至於完全防水的鍵盤,則是因為內部將電路相關設計,直接全部密封包覆避免液體侵入,因此還能將整把鍵盤直接放入水中清洗也不會有問題。只是完全防水的這種方式,通常還是以薄膜式鍵盤才可能有支援,機械式鍵盤比較少有這種功能設計。至於剛所提到的防潑水設計,其實也都是以薄膜式鍵盤的支援性較高,機械式鍵盤的內部結構較為複雜,因此很少有幾家提供這種功能,幾乎還是很怕水。

當碰到液體時請立即拔除電源

有件事筆者覺得很有趣,許多玩家知道當手機碰到水時,第一件事便是立即關機,接下來就是讓鍵盤自然風乾,甚至放入防潮箱或除濕機旁加速將水份排出,等個幾天再開機試試有沒有問題。這些對於3C產品來說算是正確的方式,但是當主角從手機變成鍵盤時,往往的結果就只是將鍵盤拿起來甩乾,然後擦一擦外觀之後就插電試試有沒有故障,這時鍵盤可能就在這時候燒壞。

對於有在通電的PCB電路板來說,當有水份跑進去時可能就造成有些線路不小心被導通而讓內部電路損壞,這對於任何產品來說都是相同的道理。因此,當鍵盤有任何浸水的情形發生時,請務必立即拔除電源,最好是可以先拆開鍵盤擦拭PCB上的水份。但由於拆開鍵盤一定會破壞保固貼,所以筆者建議先連絡原廠維修中心詢問該如何處理。但目前對於各家廠商來說,倒入液體皆屬於人為因素損壞不在保固範圍內,通常是無法進行修理,但有些廠商還是會給予協助,可能會酌收些費用。

如果PCB受潮嚴重的,處理時內部可能會接上一些跳線來協助導致。但我們從肉眼是無法觀察到剩餘在PCB內部的液體來剩多少,因此有可能維修之後當下是可以正常使用,等使用幾個月後又發生無法使用的情形。換句話說,當鍵盤曾經有進水受潮的話,使用壽命會大打折扣,因此還是小心為上。

在本章節的內容中,筆者提到代工廠的一些觀念,相信讀者可以理解判斷網路上的說法是否正確。在這些的不同說法中,千萬別迷思在代工廠的框框中,畢竟鍵盤是用來打的,一切都還是要實際摸到鍵盤產品才準確。(文=楊力瑋)

▲在網路上會看到有些使用者會將整把鍵盤直接用手洗,筆者看了其實蠻心疼的,因為除了PCB會碰到水外,就連機械軸也需要全面更換才行。(Mobile 01 案例 http:///Lxzk )

▲一般鍵盤最大的敵人就是液體,往往送修來的鍵盤都是因為使用者的習慣不當導致鍵盤損壞。但其實筆者也是有同樣的不良習慣,但還是提醒各位使用鍵盤要多加小心,畢竟會看到此單元的讀者想必桌上鍵盤一定不便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