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冬天最温暖的鱼味

 真友书屋 2014-12-25

 

查干湖,这个在蒙古语里意为“白色圣洁”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古老的渔猎方式。每到冬捕时节,这里壮观的出鱼场面都能让严寒的空气也随之沸腾。



早在一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古代的蒙古族之所以称查干湖为圣水母亲湖,主要是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以湖为生,惜湖如命,爱湖如母,尤其是在寒冷漫长的冬季,他们更是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来戗胜严寒,维系生活,繁衍生息,世代传续。真正的查干湖冬捕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据史料记载,辽帝最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辽王都要率领家眷来北方,在查干湖湖面上搭建帐篷。在帐篷里把脚下的冰刮薄,薄到像纸片儿,这时可以看见鱼儿在冰下游动。看够了想吃时再将薄冰打开,鲜活的鱼儿就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历史上习惯把这种冬捕称为“春捺钵”。冬捕每年举行,以令这个传统得以流传下去。渔夫会在湖上厚冰钻多个钻孔来下网,然后透过透明的冰层追踪鱼群的动向。捕渔的网的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以确保鱼龄在五年以下的幼鱼可以游离渔网,以确保将来的渔获。



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跳舞祭湖醒网等仪式,这千百年延袭下来的、带有传统宗教色彩的仪式流传至今天,场面壮观而神秘。首先是身穿蒙古袍,落腮虬髯的渔把头宣布仪式开始,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手持法铃吹奏着海螺、牛角号,围绕摆放着九种供品和点燃九炷檀香的供桌、挂满哈达插满松柏枝的敖包和熊熊燃烧的炭火转三圈后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诵经;查玛舞随之舞起;身穿白茬羊皮袄,腰系宽板皮带的渔工和身系彩条头挂串铃的高头大马拉着装满冬捕鱼具的爬犁威武地进入祭湖醒网场地。渔把头左手端起盛满醇香奶酒的大木碗,面对苍天圣湖高声诵祭湖词,随后双膝跪在冰面上,用右手中指沾酒分别弹向天空、地面,然后将碗中的酒倒人湖面凿出的冰洞,众喇嘛也边诵经文边将供桌上的供品抛人冰洞。渔把头从蒙古族少女,手中接过哈达系绕在插满松柏枝的敖包上,蒙古族青年欢跳着将手中的糖果抛向人群,将桶里的牛奶洒向天空、地面。



冬捕在每年冬季十二月中旬到次年一月下旬进行,渔民们在喧闹的鼓乐声和炸响的鞭炮声中,在查玛舞、萨满舞的跳动中,溅起层层积雪向湖中急驰而去。到达冬捕作业点,渔民们按照渔把头选择的地点,开始在湖面凿冰破洞,然后串杆下网,一张张数千米长的大网相距百余米一字排开。几个小时后,随着马拉绞盘的转动,一张张大网从“玉门”似的冰洞缓缓而出,两旁的渔民手持挠钩期待着万尾鲜鱼出“玉门”的壮观场面。一会儿的功夫,一条又一条的胖头鱼、鲤鱼、鲫鱼、鲶鱼、草鱼争相跃出冰洞,转眼之间就在湖面上码起一个个高高的鱼垛。渔民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游人带着惊奇的目光,这样壮丽的自然场面也只有在查干湖冬捕期间才能看到。



查干湖的胖头鱼因生长在严寒湖底,个大体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纯正,而为保存最原始鲜味,当地许多人会直接将鲜鱼切片下锅,清水素汤,即食即涮。一片片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夹起放入锅中,立时熟透,入口即化,鲜香扑鼻。在寒风瑟瑟的冬季,一群好友聚在一起,一锅鲜美的鱼吃得满室飘香,实在是惬意非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