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太极的脉诊部位|天人合一[页2

 johnney908 2014-12-25
    《灵枢·五癃津液别》说:“阴阳气道不通,四海(气海、血海、髓海、水谷之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说明五种津液——汗、泪、唾、溺、髓失调,都是少阳三焦相火之过。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覩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这就是天地“气味”之行也。

    正常的天地之气可以养人,非常的天地之气则可以害人。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灵枢·脉度》说:“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营)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营)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营),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阳气盛就是腑有火热,火热伤阴,故“阴脉不利则血留之”。所谓“阴气盛”,指阴有火热而血瘀,故阳气不能运行。阳气盛而伤阴,阴虚则不能运行。阴阳俱盛,阴阳俱不能运行则死矣。

    《内经》对黄庭 太极 阴仪脾胃的作用描述是: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得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其行津液,何也?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






    《灵枢·终始》阐述了太极 阴阳病与不病及治疗的标准,谓:


     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

    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已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阴阳俱虚者,不可针灸及泻下,只能用甘药,即小建中汤之类也。


黄帝内经 太极 生命科学 田合禄 医易 黄庭 天人合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