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廉吏于成龙

 翔山 2014-12-26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履任考察第一站,选在吕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吕梁是清康熙年间“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乡。而当我们将视野投向于成龙生活的清朝初年,通过他的故事,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从一般的清廉赞语往深看去,于成龙告诉我们的,有比“天下第一廉吏”更多的内容。
  成龙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从一个城仅六户的县令做起,一路以廉名和干练节节高升。因政绩卓著和廉洁刻苦,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古今。关于他的清廉故事可从人们对他几个称呼中了解一二。【详细
 链接·于成龙简介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今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享年68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在20余年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无论是“七品芝麻官”还是封疆大吏,无论身居穷乡僻壤还是鱼米之乡,他清正廉俭,始终如一,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从古至今,他的名声和故事一直在广为传颂。
  45岁的于成龙到广西罗县(现罗城县)任知县,儿子从家乡带了只腊鸭来,并告知祖母病重。于成龙决定回乡探望,路上盘缠不够,父子俩只吃儿子带来的半边腊鸭做菜,因此罗县乡亲就送一个绰号给他——半鸭知县。【详细
  于成龙由直隶巡抚擢升两江总督后,一如既往每餐必食青菜。他赴任时恰逢江南屡遭风雨袭击,灾情不断,他经常为了“留米赈饥”,而以稀粥青菜为食。江南人深情地称他为“于青菜”。【详细
  于成龙做两江总督后,总吏受到了格约束;官僚、巨商都改穿布衣;高门大户将大门楼改筑成小门楼;少数恶霸避居他乡。于两江总督任上仅三年,政江百姓安居乐业,人户丰瞻。【详细
  于成龙病逝后,清政府授其谥号“清端”,是清操廉节可表率世人的意思。后人称其为“于清端”。于最早任知县的广西罗城有个乡镇就以于公谥号命名为清端乡,直到民国初年。【详细
  代读书人的抱负,可以说是“立德、立功、立言”,可以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成龙在出仕之初,就曾对友人说,“我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而其对待百姓的菩萨心肠,和对待盗匪的霹雳手段,都是从这四个字生发出来的。 【详细
  天理良心,是于成龙施政的基础,也是他力量的来源。若非如此,清廷的一纸任命,只是给了他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和正当的资格,并不能帮助他在朝野建立声望。这四个字算是于成龙平生读书学习的一个大心得、大信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宗旨。【详细
  于成龙45岁担任罗城县令,68岁死在两江总督任上,仕途23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朝着建立秩序的方向努力。于任罗城县令7年,主要功劳便是为罗城重建秩序。他编制保甲、约束县民,有敢于犯案的,他也敢下狠手。也许就是因为在罗城,他实现了一个儒者的最高抱负,将一片荒芜变成人间乐土。【详细
  于成龙现在被人所称道的,是他的“廉”。但在于成龙看来,这廉,是他所奉行的“天理良心”的一部分。以天理良心为本,那么为官以廉,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并不需要特别追求。【详细
  于成龙仕途生涯,最令人称羡的是三次被举“卓异”。要举卓异,要求上司申报,最终以各省督抚的意见为准。也就是说,必要的条件是上司赏识。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于成龙的廉洁,并没让他成为像海瑞那样官场的异类,人人侧目避之不及,反而连上司都乐于奖掖提拔。【详细
 链接·于成龙年表
  清三百年,数得上来的廉吏,康熙一朝要占到大多数。《清史稿·选举》中说,“康熙之初……廉吏辈出……吏治蒸蒸,称极盛焉”,为何会这样,三百年后看,应该有独特的历史原因。【详细
  康熙执政后,注重整顿吏治,巩固政权,积极倡导、逐步推行清官政治,收到明显效果。贪腐风气受到遏制,官场政治渐获清明,社会风气改变很大,转而呈现出清官辈出的景象。【详细
  “清官对清官的援引荐举”制度,是康熙帝有效管理国家干部队伍清廉的先进办法之一,在当时很有代表性。康熙命令清正廉明的官员举荐知县以上、道员以下“实心惠民,官居清廉”的官员。【详细
  如果清官仅仅“洁己”,康熙不是很推崇,因为“洁己”的作用十分有限。康熙提倡清官更要“任事有为”,这才是为官的实际意义。【详细
  清朝有例制:新任督抚提镇(提督和总兵的合称)上任前要听皇帝训导,新官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皇帝。其实,这是上下级之间一个很好的交流。【详细
 链接·明清时期山西的清官廉吏
  除却于成龙,历史上山西还出了不少清官廉吏,以明清时期较为集中。他们皆廉洁自好,以坦荡荡一身正气,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这些直臣廉吏践行的优秀廉政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详细1】【详细2
杨继宗
魏象枢
吴 琠
  杨继宗(1426-1488年),山西阳城人。他为官历天顺、成化、弘治三朝,那时的官场已不似明初,官吏贪黩渐成风气。杨继宗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把他们视作脏物。他到达任所,第一件事是先从井里打百余桶水,将厅堂冲洗一遍,说是要清除污秽。
  魏象枢(1617—1687年),蔚州(今河北省蔚县,清康熙三十二年以前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府治)人,是清初著名的大臣和学者。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魏象枢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做了概括。
  吴琠(1637-1705年),山西沁州(今长治市沁县)人。在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深入下层,关心民间疾苦,恢复社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平反冤假错案,为统一全国,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一代贤相。
陈廷敬
薛 瑄
  陈廷敬(1639-1712年),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名臣。 陈廷敬以清廉正直闻名。比如他任左都御史时,官场上行贿受贿、营私舞弊成风。于是他上书皇帝要求制定严厉的制度,以改变不良风气。他的建议被康熙采纳,责令都察院严惩不法之徒。
  薛瑄(1389年-1464年),龙门人(今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到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陆续居官24年,大多执掌法纪,其间严于律己,勤廉从政,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
  祁寯藻 (1793年—1866年),晚清著名诗人、书法家。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世称“三代帝师。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对朝政深有影响。
  果说以天下为己任、为万民谋福祉的崇高信念是于成龙留下的精神“遗产”,那么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留下的著作,则以更具象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代廉吏的生平。
  于成龙故居位于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近45米,南北宽近24米,建筑占地460多平方米。故居创建于清代早期,于成龙长孙于准进行了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正房为7孔砖拱窑洞,其中3孔外有廊,现存1座大门。
  安国寺原名“安吉寺”,位于离石城西7公里的乌崖山谷,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院古刹禅院,环境幽雅,于成龙读书楼就建在这里。受其父于时煌教导,于成龙在山寺儒佛兼修,日日洛诵经典长达6年之久。正是这些经历,才使他在日后的官场生涯中,把清廉端正如刀刻斧凿般印在了内心。【详细
于成龙故居
  于成龙墓地在山西省吕梁山下距方山县城10多公里的横泉村南,原是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为2200平方米。墓园有三道石门牌坊,石狮、石人、石马、朝天猴绵延千米,气势甚为壮观。文革期间,墓地遭到破坏。现在的墓是新修的,长长的青砖铺就的地面,两边青松围绕,一座高台上岿然坐落着于成龙的墓冢。封土堆高约4米,直径约10米,用黄土堆积,周围有一圈青砖作为护墙。【详细
  于成龙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于准辑成《于山奏牍》7卷附录1卷和《于清端公政书》8卷行世。此外,于成龙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曾组织编写了《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做出了贡献。
《于清端公政书》
 链接·于成龙廉政格言
  官之于民,犹父之于子。父不慈则子不孝,官不清则民不良。—— 《再陈粤西事宜》
  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饶得男盗女娼。——《八闽藩司紫薇堂一联》
  为民上者不身先俭朴,以躬导之,彼蚩蚩若辈何知物之当惜,福之不可尽享耶?夫饥固不可,果腹则已;寒固难禁,苟煖辄休。安在粗粝蔬瓠之不可充腹,而布絮素衣之不可适体也?——《严禁奢靡檄》
  朝廷设官分职皆为治民,而与民最亲莫如州县。近来积弊成习,亲民者反以累民,甚有不知廉耻为何物,而“天理人心”四字置之高阁不问矣。——《示亲民官自省六戒》
  夫受人钱而不与干事,则鬼神呵责,必为犬马报人;受人财而替人枉法,则法律森严,定当妻孥连累。——《示亲民官自省六戒》
  从来寡所用,斯廉所取,未有用之极繁多,而取之能廉洁者也。——《兴利除弊条约》
  我们身边,有根据于成龙的故事拍的影视剧,也有根据他的人生排演的戏剧,还有为他修建的纪念园,这些都是人们在表达着对“于青天”的念念不忘。【详细
  在于成龙的故乡吕梁,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古时,总能把和于成龙有关的故事讲得头头是道。年轻人和孩子也对他非常熟悉,说起事儿来“于成龙”长“于成龙”短,总爱拿他打个比方。若是和他的故居离得近,出去说上一句“于成龙那个村的”,那是多受人些尊敬的。 【详细
于成龙展览馆
园区里的雕塑像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到吕梁时曾提到的“民间人士”高林清,就为宣传于成龙做了很多工作。他建造了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区,希望通过纪念于成龙的方式,弘扬廉政文化。据悉,文化园位于山西吕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依山面道,22间窑洞一字排开,展示出于成龙45载耕读、22年入仕各个关键节点的重要事迹。【详细1】【详细2
  于成龙捕盗断案,明察秋毫,手法又不拘一格,留下了许多传奇,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蒲松林著《聊斋志异》,其中就专有一篇《于中丞》,讲述他断案的神奇。到了清末,以他的事迹为原型,评书艺人又创作了公案小说《于公案》,让于成龙有了和狄仁杰、包拯一样的地位。于成龙,于青天,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的传说故事中,长久地存在于老百姓的脑海里,存在于老百姓的念想中。【详细
 链接·于成龙的经典文学影视形象
  于成龙,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在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的同时,其事迹也以文学、戏剧、影视等形式广为传播,直至今日。【详细
  于成龙较早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乾隆年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有一篇为《于中丞》,讲了两个故事,都是说于成龙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犯罪线索,从而破案。
  到了清末,评书《于公案》问世,编创者是北京前辈评书名家牛瑞泉,由他传给刘竹桥,刘竹桥再传给群福庆,遂在北京说书界流传开来,讲述于成龙出京西巡,一路断案破案,除奸拿贼的故事。
  单田芳先生也曾推出100集的评书作品《清官于成龙》,着眼点变为于成龙从一个广西罗城知县到两江总督的许多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的故事。
  1998年,离石区作协主席王永泰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清官于成龙》,影响非常大,单田芳评书就是据此改编,而以后的影视剧、戏剧也以此为本。
  2000年,由李万年、尚大庆等主演的19集电视《一代廉吏于成龙》,把于成龙罗城治盗、湖北平匪、福建平冤、直隶救灾、两江惩恶等事迹搬上荧屏。
  2003年,由上海京剧院创作的京剧《廉吏于成龙》问世,屡受好评,获国家多个奖项。现已成为上海京剧院的常演保留节目,2007年改编成戏剧电影。
  2007年,吕梁市委宣传部和上海京剧院签约,由吕梁青年晋剧院将《廉吏于成龙》改编为晋剧,时隔数百年“于成龙”再次回家乡,获公众热烈欢迎。

  自古清官廉吏难得,康熙难免感慨,即使是于成龙死后二十多年还念念不忘。而今当我们建立起一整套反腐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是对康熙“居官如于成龙者能有几人”之问的真正无愧回答。
监制:胡凯民  主编:郭丽湘 张清兰  责编:袁君  美编:石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