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仅成立一年,荣耀的出货量就达到了2000万,这意味着每1.5秒就会卖出一台。 这样的成绩在一年前看来似乎还是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脱胎于华为B2B模式,正在学习互联网模式的路上,年初时的荣耀就是个“小学生”。但现在在业内看来,荣耀已经是小米最强劲的对手,也被人称呼为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典范。 “现在的工作时间表是按照一刻来安排的,以前没想过这么累,不过成绩还可以。”在荣耀掌舵人刘江峰看来,这一年自己和团队都挺辛苦,但还算值得,成绩不错。 据荣耀官方此前透露,2014年销量将达到2000万部,销售额为20亿美元,实现1亿美元利润。有分析人士认为,按照2015年的增长速度,仅从销量层面,光荣耀品牌就可以有机会超过苹果,华为手机+荣耀手机整体将超过三星。 而刘江峰则表示,明年荣耀手机销量目标是4000万部,销售额50亿美元,2016年目标则是突破100亿美元。 先破后立 定位于互联网品牌,主要面对年轻人群的荣耀,在一开始怎么做互联网上的产品,还是迷茫的。 “产品多了,总会有些不好卖,就会有没妈的孩子,将没妈的孩子扔给电商,电商当亲孩子养,包装上架,看能不能再卖起来。”据荣耀CMO张晓云回忆,过去,华为总把电商当作一个新的渠道来运营,当时整个公司的管理层的思维基本停留在这个水平。 “当时,互联网被认为是一种多吆喝碰运气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可以依赖的生存策略。”张晓云记得那时候经常要为产品定价的事跟很多部门开会。“有一次价格都定了新闻稿都发出去了,还有领导说这不行,会对其他的渠道造成影响,必须改。没有自主力,只好无奈,只得听从。”张晓云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很纠结,很无奈。 而小米的出现,则给华为内部带来了巨大震动。“短短3年之内就做成了2000万部手机的销售量,华为内部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刘江峰承认,小米的成功加快了荣耀独立的步伐。 华为消费者BGCEO余承东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是一家“竞争对手驱动型”公司,在B2B方面,爱立信、诺西等都扮演了“对手即能量”的角色,最终华为用长跑的姿态耗尽了对手,成功“登顶”。因此,即使华为内部很早就看到了互联网做手机的巨大能量,但华为决策链太长,不能迅速反应,是小米的出现让华为在组织上快速突破。 不过,后来的荣耀并没有完全学习小米那套“风口论”,而是结合华为自身优势进行了“先破后立”,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