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dqwh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02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4-12-26 | 阅:  转:  |  分享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摘要】多年以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传统,方式过于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趋势的要求,人们对高校专业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时代推动着学生价值观的改变,对高校培养模式创新力的要求也在提高,本文从沟通方式、角色转换、构建个性化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策略,希望能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改进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

0.前言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的增多,拉低了总体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对教学课程设立的类型也不断增加。但是,总体对比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可以发现,学生专业的综合水平产生下滑趋势。就业渠道与学生培养工作也没有形成无缝对接,就业形势的不乐观给师生带来了工作压力,即便学校会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讯息的及时了解,在就业层面上犹豫不决,与新时期信息脱轨的就业指导局面,未能使学生养成自己良好的就业规划。

1.当代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现状

虽然当下高校学生群体的主流思想依旧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局面,但在外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产生信任危机,出现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价值观扭曲、心理脆弱、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这些问题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学生工作者在新时期如何构建学生工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1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学生网民已超1300万,北京高校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超2小时,与思政课时形成明显对比。互联网始终是把双刃剑,既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开阔了学生眼界,也同时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青春期特有的接受力使得学生对于好坏与否缺乏辨别,学生对国家政策方针产生一定程度误解,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群体产生政治信仰危机。

1.2经济与市场全球化,文化与就业选择多样性充斥着人们的视野

新时期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世界多极化的规则,全球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东西方思想激烈碰撞。国内社会组织结构也日趋多样化,物质欲望与就业形式冲击着传统高校思政教育。高校高校学生思想随之波动,追求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现象越发明显,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不平衡心理也致使九零后高校学生群体出现价值取向的偏差。

1.3高校学生毕业面对的就业压力大,迫使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新调整

知识爆炸的时代,高校学生能否在信息洪流中学到适应时代发展的本事,能否在兼顾学业的同时获取社会实践能力,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必然会给高校学生带来诸多就业压力。大学成人教育的开展,国家开展的扩招政策,城市员工的下岗问题,学生个人家庭背景的好坏,大学学费的大幅提升,日常生活物价的上涨,独生子女抗压能力的不足等等,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内在的,多重压力迫使当代高校学生需要一个科学的发泄场所,假如高校学生工作不当,则有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现象的发生。

2.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策略

2.1重视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拓宽沟通渠道

高校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引导者,是高校全面深刻开展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了解,才能形成有效教育。只有有效教育才能成功开展高校学生工作,面对面交流无疑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沟通方式,但针对特殊情况,不方便直面交谈时就需要利用时代工具,例如QQ,微博,飞信等多样的沟通途径进行交流,回避了某些问题直面沟通的尴尬处境,及时实现了彼此间想法的准确表达。辅导员若能深刻的了解到学生对网络的具体使用情况,则能通过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把握,更好的实现指导与帮助。

2.2角色转变,培养亲切感和安全感

学生工作者从学校机构层来看属于学生管理层,但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走出去抛掉神秘面纱才会获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平等交流是个体之间沟通的基础,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工作者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属于主导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戒备心理,这种难以避免的心理状态严重阻碍了师生间真情实感的表达。学生工作者在沟通中要尽量营造轻松场面,一个友好的态度和环境可高效开展思政工作。

2.3多角度开展现代教育以为



献花(0)
+1
(本文系dqw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