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型原创交响合唱《大学》在津首演

 秦军jin 2014-12-26

追寻文明足迹 诠释大学精神

大型原创交响合唱《大学》在津首演

  本站讯(记者 刘晓艳 摄影 宋雪峰)“远古太初,是谁在引导?苍天大地,是谁把你创造……人说天有九重,谁能告诉我究竟?宇宙苍穹,是谁缔造这宏伟工程?”在浑厚的男中音朗诵声中,交响乐层叠而高,宏大震撼;独唱合唱交织,循序渐进。500余名听众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感受着大学文化在音乐中的律动。

  1225日晚,“长荣之夜·天津大学银色幻想XII新年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厅举行。天津大学北洋交响乐团和北洋合唱团联袂演绎了国内首部以“大学”为主题并命名的原创大型交响合唱作品《大学》,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该作品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天津大学及其前身北洋大学兴学强国的历史为背景,以交响合唱的形式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大学的时代精神,用音乐这一人类的“共同语言”凝结和表达出天津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文情怀。该作品由天津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陈乐昌谱曲,著名词作家吴悠填词,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演绎,著名合唱指挥、天津大学教授任宝平执棒。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陪同天津市有关领导观看了演出。

  《大学》分为八个乐章:千古天问、上下求索、真理自由、使命应召、根深叶茂、朝圣路上、会通创造、共扬校誉。从屈原的《天问》到苏格拉底的六大问题,从古希腊哲言“人们呀,认识你自己!”到中国学子的普遍信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到中国书院的“会通”精神核心……“智识”、“自由”、“创造”在《大学》乐章中被反复讴歌,追寻的是人类文明的足迹,探究的是世界大学的精神。

  2015年,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庆典。《大学》是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献给母校120年双甲子的校庆礼物。但在创作者任宝平、陈乐昌和吴悠看来,这部作品更是一篇对“大学”的礼赞盛乐。“我们查阅了相关音乐历史文化资料,除勃拉姆斯的《学院庆典序曲》外,尚未发现明确以‘大学’作为主题命名的交响乐作品。”任宝平老师介绍说,大学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耀眼的成就,同时也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在词作者吴悠看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它创建伊始便是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国人谋求自救、向西方学习的产物,所以“洋气”也是那个年代中国诞生的大学特质。《大学》的创作,既讴歌世界大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也反应了中国大学诞生伊始的时代精神。

  然而,这样一部宏大的“大学”礼赞之歌,却并没有用太“高深”的创作手法。“我们的目的是让即便对交响乐并不太了解的普通听众也能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觉得‘好听’。”陈乐昌教授直言,《大学》试图用最简单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灵的效果。这不仅是因为考虑到演绎这部作品的是学生合唱团和交响乐团,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希望用这种简单到纯粹的音乐表达我们对音乐、对大学的理解:“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而大学正是智慧、自由、人本精神的象征。返璞归真是音乐和大学共同的追求。”

  为此,《大学》的音乐更多地采用了巴洛克音乐风格。巴洛克音乐充满了活力,宏伟壮丽,表现了1718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勇于探索知识,勇于塑造新世界的精神。巴洛克艺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西方史学家称这个时代的艺术是“先知的号角”,巴洛克音乐则是这个号角最直接的声音。“简单而宏大,恰好反映了社会由浮躁返回本真以致沉静,那是经历了哲学心灵解放之后音乐的解放。”陈乐昌教授解释说。

  整场演出分上下半场。北洋合唱团在上半场为观众表演了多首无伴奏合唱曲目,其中包括由北洋合唱团驻团作曲家崔薇创作的《阿里路亚》;根据天大杰出校友、北洋大学法科毕业生、著名新月派诗人徐志摩4首诗歌改编,由台湾作曲家冉天豪作曲的《风雪恋星》。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为演出提供了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