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廷瑶治疗婴幼儿重型腹泻的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4-12-27

腹泻是小儿最常疾病见的,四季皆有,夏秋尤多。其症为便次增多,泻下稀便如水或飧泄不化。其病情严重者,亦可危及生命,故尤为引起儿科的重视。我在多年随儿科专家董廷瑶学习的过程中,对董师治疗婴幼儿重症腹泻的灵变巧思和独具匠心,有粗浅的体会,现简介如下,纰缪之处,请予补正。
 
    小儿腹泻剧者可出现种种变症,董师总结为伤阳、伤阴和阴阳两伤三种情形。
 
    1.伤阳
 
    伤阳多由寒泻传变而成,泻利过多、过久,致伤阳欲脱。症见:面色白光白,四肢清冷,哭声低微,舌淡苔少,脉细微。此时亟当回阳救逆,附子理中汤主之。且重用参附,朝鲜参3~7克炖服,朝鲜参性甘温,对脾肾虚寒,阳气衰微者较为合适,重用附块6~12克回阳救逆。
 
    2.伤阴
 
    腹泻伤阴多由热泻传变而致,症见目凹囟陷,皮肤干燥,形神萎倦,口渴喜饮,小溲短少,舌绛少津,脉细数。治宜酸甘化阴,养胃生津,生脉饮主之,酌情加珠儿参、石斛、花粉、乌梅、扁豆之类。董师认为对热泻伤阴之证,不能过用苦寒清热,反竭胃气,而只宜酸甘化阴,生津养胃,扶元救阴,阴津得复,其泻可止。
 
    3.阴阳两伤
 
    小儿腹泻剧,既可伤阴,又能伤阳,且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况稚阴稚阳更易出现阴阳两伤之变。临床既可见口渴多汗,舌红质干的伤阴之症,又可见面白光,四肢清冷,脉沉细的阳虚之症,治疗须权衡其阳虚阴虚之缓急轻重,以阳济阴,阴阳平治。以附子理中汤回阳温脾,乌梅、扁豆、五味子等育阴养胃。再参入龙骨、牡蛎、赤石脂、石榴皮等固涩之品。
 
    病案举例:
 
    例一:张××,男,18个月,慢性腹泻合并重度脱水。1989年9月8日初诊,专卡门诊号:76522。腹泻月余,每日10次以上,呈水状或蛋花状,曾在其他医院服用新霉素、多粘菌素B,已住院治疗,输液数日,二天前输全血50毫升,经该院医生提议请董师会诊治疗。家长抱来就诊,患儿腹泻不止,神萎落睛,哭声低无泪,目凹囟陷,小溲短少,大肉已脱,舌红苔少。乃久泻伤阴脱液,元气虚惫,胃阴耗竭之危证,治拟救阴扶元止泻。皮尾参4.5克(另炖代茶),珠儿参6克,焦白术9克,清甘草3克,花粉9克,乌梅6克,扁豆衣6克,炒石榴皮9克,小青皮4.5克,干荷叶10克,煨诃子6克。3帖。
 
    9月11日二诊:便泻稀薄,次数减少,形色较和,小溲尚长,舌红唇色紫红,病情稍有转机再拟救阴扶元。皮尾参6克(另炖),焦白术9克,姜炭2.5克,清甘草3克,炒谷麦芽9克,陈粳米30克(包煎),扁豆衣3克,花粉9克,淡附块6克,淮山药9克。
 
    药后形神转振,续进调扶脾胃之剂而愈。
 
    例二:杨××,女,4个月,专卡门诊号37736。患儿腹泻不止在外院住院,曾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治疗仍腹泻不止,经医院同意来门诊治疗。1989年11月9日初诊,患儿腹泻旬日形体赢瘦,胃口不开,腹胀溲长,四肢清冷,舌淡苔白,症属脾胃阳虚,治拟温中止泻。朝鲜参4.5克(另炖),淡附片7克,干姜2克,肉果6克,清甘草3克,木香3克,炒青芽9克,扁豆衣3克,炒石榴皮9克,御米壳3克。3帖。
 
    11月11日二诊:泻止胃和,腹胀亦减,唯形神萎靡,汗出蒸蒸。元气不惫,再按原意。朝鲜参4.5克(另炖),淡附片6克,炮姜2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清甘草3克,木香3克,炒麦芽9克,扁豆衣3克。7帖。后又续进温补之剂10余帖而复健。
 
    按:董师认为小儿腹泻内因脾运不健,外因喂养不当和感受风寒湿热,此时机体正气虚弱,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而发生感染性腹泻。腹泻无度可致阴阳二伤,病情错综复杂,非明察毫末,步步紧扣则殊难见效,对阴竭阳伤的危症患者,董师主张以扶元生津,保其胃气为要。所谓“留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若妄用苦寒克伐,必致危殆。处方遣药董师主张补可去弱,涩可去脱,温中之剂以治其耗散。以肠胃之空,非此不能填,肠垢已去,非此不能复其粘著之性也。常用炒石榴皮、五味子、赤石脂、御米壳等。但在应用时尚须具备舌净、腹软、溲通、身无热四个条件。如虚中挟实,过早投以固涩,反致益疾。其次护理甚为重要,不论腹泻起因如何,均须暂停进乳数日,可代以焦米汤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