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文章

 johnney908 2014-12-27

 今天主要和各位同学讨论的是湿热病和三焦辨证的这个问题。我看了各位嘉宾演讲的内容,大家讲的可能更多的是中医宏观的角度如何学习,包括一些对伤寒的认识这方面的。我讲的这个相对来说的比较具体一些。我今天讲到的湿热病和三焦辨证 会讲到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和一些用药思路。我在临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现在我们中医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临床疗效。我也希望在座的同学将来毕业之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之后,我讲的这个东西,对大家有一些启发和帮助。另外,湿热病和三焦辨证这块儿呢,现在对这个研究的人比较少,我也是把这两年的一些学习和研究的心得体会,跟同学们做一个交流。

第一个我们讲的温热病和湿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畴,那温病,主要研究什么呢?实际上温热病和湿热病大的来分就是分这两类。其中湿热病在临床上最为多见,而温热病则是指一些发热性疾病。实事求是的讲,现在很多发热性的疾病,临床上尤其是门诊上来找中医看的呢不太多。因为他出现了发热性疾病,首先会去医院检查、输液、验血,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这些温热病也就是发热病,主要是一些慢性的发热疾病,长期,发低热的这类相对多。相对而言,湿热病临床上相当多见。所以呢我今天想跟大家重点讲的是湿热病。

从概念上来分的话,湿热病它又分为了几个类型。第一个是湿温,第二个是温热夹湿,第三个是伏暑。关于这个伏暑呢,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属于暑病这个范畴。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湿温和温热夹湿。掌握了治疗湿热病的办法,可以在许多疑难病中迅速找到破解的办法。可以提高疗效。运用这套办法,治疗的比较好的疾病是慢性肾炎、慢性胃炎,肠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各型的肿瘤,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那么我在讲之前先问一下,对于这个湿温和温热夹湿各位同学对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了解?有人知道吗?没有人响应那就可能不知道。我就简单的讲一讲。

湿热病呢,它主要是湿和热这两种主要的邪气的合气致病。湿呢,它是阴邪,它的特点是黏腻而阻滞气机。热呢,它是阳邪,它的特点是伤阴又蒸湿化。这个湿热,同学们可能从刚一进校门的时候包括看各种书各种讲座都听到。湿热的特点是什么呢?湿热交互在一起非常不好化解。湿热病病程很长,这都是它的特点。所以这个湿和热,这两个病邪一旦合邪之后呢,就会形成一个证型叫湿阻热郁。湿和热结合到一起之后呢,它的病位在体内非常的广。经常形成弥漫三焦之势。就是上焦、中焦、下焦,都会形成湿热。所以呢,在临床中常以三焦辨证的方法来治疗湿热。

讲到三焦辨证大家都知道,是我们中医辨证方法中的重要的一个,但是真正对三焦辨证做出特别明细的说明和解释的从古至今都不多,所以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三焦辨证是一个大的概念,什么是上焦?什么是中焦?什么是下焦?怎么样具体的应用三焦辨证的方法来治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疑问。可能很多同学都看过《温病条辨》这本书,《温病条辨》里,吴鞠通他是按上焦、中焦、下焦来写这本书。但是这本书你看完,可能很多同学会有一个体会,你看完了之后你还是不知道怎么用三焦辨证来看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面他把疾病的种类和他的整本书的线索都是按三焦辨证来划分的。但是具体的内容呢,他又结合了卫气营血辨证、结合了脏腑辨证、结合了伤寒的六经辨证。所以呢,很多同学看完就一头雾水,觉得这本书写得真好,但是不会用,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刚才我问了温热夹湿和湿温有没有同学能够搞清楚,湿热病呢,它主要是温热夹湿和湿温这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它具体又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先来看这个温热夹湿。所谓的这个温热夹湿,它主要是治疗温热邪气中又夹杂着湿邪的病。我们刚才讲到湿热病,一个是湿,一个是热,温热夹湿里面呢,湿与热是一个分离的状态。我们通过它这个名字就可以理解出来。它叫什么呢?它叫温热夹湿,温热为主,夹杂着湿邪。所以这里面湿和热是分离的。湿还是湿,热还是热。两者没有结合在一起。没有形成湿热裹结难分之势。这个时候呢,这种病治疗起来相对来说容易一点。

第二个就是湿温了。这个湿温是什么意思呢?湿温病,是湿与热合。湿和热两个邪气结合在一起了。热在湿中,湿为热裹,如油入面,胶结难分。很多的医家做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说这个湿和热怎样结合,怎样如油入面,怎样胶结难分呢?不好理解,我做一个简单说明,你可以体会一下湿和热怎样结合的。热在里面,湿在外面。热是无形的,湿是有形的。湿把热裹在里面了。就是这样一种类型。所以呢,这个湿温病非常不好治。如何祛除湿邪,孤立残存湿热,这个就是治疗湿热病的关键。在这儿有一句话,热为湿阻,不能外达。热是在里面的,湿是在外面的。这个湿热它是把热裹在里面的。所以呢,这个时候里面的热就变成了郁热。治疗的途径是必须先把外面的湿去掉,里面的热才能清。如果湿和热结合在一起的话,光看有热证,用些黄连、黄芩、栀子、石膏,清热的这样的药呢,往往不容易取得好的效果。为什么呢?就是你直接用了这样的清热的药之后,你想攻击这个热。你攻不到,因为它是在里面的,外面有一层湿裹着热。治疗这个湿热病关键要什么呢?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几个字“分解湿热”。

湿和热它既然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分解开。把湿和热这两个矛盾分解开之后呢,这个病就好治了。这叫“湿去热随之而解”。先把湿去了,这时候热已经好了六七成了。残存之热,稍微用一些药清一下就下去了。关于“分解湿热”,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有一段经典论述:“挟风者加薄荷、牛蒡之属,于辛凉清解方中以透风于热下。夹湿则加芦根、滑石之流,渗湿于热下。”叶天士我们都知道,他的一辈子留下的著作很少,所以《外感温热篇》只有几千字。大部分的资料都在他的《临证指南医案》里。《临证指南》这部医案,我读过很多遍,但是体会不多。因为它的很精深,你在临床和理论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造诣的话,是读不懂的。所以叶天士很多治疗疾病的思想和方法,在他的医案里潜藏着呢。你只有通过对《临证指南》深入地研究,你才能体会到叶氏温病的很多方法。比如在《外感温热篇》里面仅仅的这样两三行字、几句话。它所体现的这种分解湿热的方法,对我们温病的临床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这里他讲了挟风的要加薄荷、牛蒡,挟湿的要加芦根、滑石。他的指导思想就是避免风、湿、热相合。这个热邪或者和风邪和在一起,或者和湿邪和在一起,这个病就不好治了。把热邪孤立出来,清热会变得很容易。

在讲具体的治疗方法之前呢,我先举一个临床的病案。因为理论讲起来可能稍微枯燥一些,通过这个病案,可能让各位同学有个更形象的认识。这个是我在今年7月26号,在门诊部看的病人。76岁农业部退休的工程师。他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反复口腔溃疡将近20年。每一个月几乎就没有好的时候。近两年呢,发作特别频繁。口腔、舌尖部多发。平均一个月半个月以上都在发口腔溃疡,感觉很苦恼。除了口腔溃疡之外,他还有什么症状呢?头面部感觉出油特别多,脸上很油,头发也很油。出汗也很黏,自己感觉口气也特别重。口中发黏,嘴唇发紫,常年感觉大腿内侧会阴部出汗潮湿瘙痒,大便干燥,小便黄。同时呢,他还有前列腺增生的毛病。每天晚上小便多,夜尿是4-5次。还有肾功能不全、肾积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大家看看这个病多不多?我一看这个病挺多的。怎么来治呢?这个病又有口腔溃疡,又有这个前列腺增生,又有肾积水,又有高血压,又有尿频,好像很麻烦。看一下他的舌脉的特点,他的舌苔是舌红苔白腻,根部特别的厚。脉呢是一个弦滑有力的脉象。两关部应指很明显,看完我给他的辨证是湿阻热郁证。就他的舌脉和他的症状上,既有湿又有热,是一个典型的湿阻热郁证。辨证的思路是这样。这个张老先生是南方人,特别的爱吃甜食。尤其爱吃糖果,经年不断。那么他吃的甜的东西吃久了之后就会产生湿积,湿久了之后就会郁热。湿跟热结合起来了。如油入面,非常不好治。两年多的时间呢,他也看了很多大夫,包括像大学的国医堂,他也经常来看。总是吃了药好一点,停了药之后症状还是不好。

这我就分析了,这个病它是湿热弥漫三焦。病虽多端(有好几个病),但是以湿热为主。虽然他有口腔溃疡,不能用一些清热泻火的药,要以治湿为先,透热为要。同学们注意这里是透热不是清热。讲到这个湿阻三焦我们看一下。湿阻于上焦出现的是什么症状呢?头面部出油秽垢不清爽、口中发黏、同时伴有口腔溃疡。湿阻于中下呢,它引起的是阴囊部的潮湿、瘙痒,小便黄,尿频这些症状。我们的治法是开畅气机,芳香宣透,通畅三焦的方法。温病里面一般它讲方的不多,讲法的特别多,所以这个温病家他把法立出来了之后这个药自然就出来了。所以我在这儿立的法是开畅气机,芳香宣透,通畅三焦的方法。有没有同学能够猜到用的是什么药?三仁汤是吧。有说三仁汤的同学你们方剂学的还不错,记住了这个治疗三焦湿热的三仁汤。但是如果你仅仅掌握了三仁汤,在临床治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多其它的方法。你们看一下我开的是什么方子。藿香、 佩兰、苏梗、厚朴、 半夏、陈皮、茯苓、杏仁、冬瓜皮、荆芥炭、防风、苍术、薏苡仁和炒山栀。主要的药是芳香化湿,有二陈汤这个意思(厚朴、半夏、陈皮、茯苓),藿香、佩兰、苍术等这都是一派化湿的药。清热的药里面有没有呢?有一个山栀用的还是炒的,这个山栀生的清热力量比较强,山栀炒了之后呢,它也能清热,但是主要变成了透热,这是它的一个区别。从清热药来看呢,只有一个炒山栀偏于苦寒,其它的药都是芳香的、化湿的药。开了六副药,那么吃完药看一下效果怎么样呢?8月3号患者来复诊。吃了药一个星期口腔溃疡没有发,最明显的是他口黏好的特别的明显,所以说嘴里变得清爽了。同时头面部的出油减轻了。但是减轻的还不明显,有一点改善。下身的湿热和大便的干燥没有明显的变化。舌苔的白腻退了些,脉还是同以前一样。这些反应了什么,湿热病不好治,没有说三副药五副药就能彻底治好的。第二次我又开了一个方子。还是藿香、佩兰、苏梗、厚朴、半夏、陈皮、杏仁、芦根、冬瓜皮、荆芥炭、防风、苍术、薏苡仁,这次加了几个药,也去了几个药,新加的是土茯苓、丹参、苏子、桃仁、冬瓜仁、茵陈。因为他有个特点是他嘴唇紫暗非常明显。嘴唇的这种紫暗提示他一定有内在的血瘀,同时注意他又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所以用了桃仁和丹参起到了活血的作用。因为湿热比较重,这次把茯苓改成了土茯苓。除了用了冬瓜皮之外呢,还用了冬瓜子,这次用了这个药之后呢,效果就非常明显了。8月10号,这个患者来复诊的时候说口腔溃疡好了,因为这两年中他从来没有口腔溃疡连续两周没有发过的情况,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吃了药之后口腔溃疡再也没有发作。同时头面部出油改善的非常明显,非常明显。下身的这个湿热也已经好了,大便干燥也不干了,为什么呢?用了桃仁、冬瓜子在里面,有清肠通便的作用。小便的黄也减轻了,这时候呢又出现了新的症状,手足心烘热,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出现手足心烘热吗?前段时间湿是很重的,热裹在里面跑不出来,现在把湿祛了一大半了,这时候它里面的热就表现出来了。除了这个症状改善之外,患者还用一个惊喜。他发现以前每天一晚上要小便4~5次,这就导致他一晚上睡不好觉。1.5小时就要起来上一趟wc。那么吃了这个药之后呢,起夜明显少了。晚上起夜现在只要一次到两次,改善非常好。患者非常高兴。没想到取得这样一个以外的效果。那我治这个过程中呢,我也没有专门用药治他这个小便的状况。没有用补肾的药,也没有用益智仁、芡实之类的固涩下焦的药。那么为什么这个症状会好呢?这提示我们什么呢?患者的这个尿频的状况有没有肾虚的情况?有,但是你也不要完全把它理解为肾虚。那我在这里没有用补肾的办法,没有用缩尿的办法,而是把他的三焦通畅了,气机畅通了,他这个病也会有好的效果。第三次给他开的这个方子,还是藿香、佩兰、苏梗、厚朴等,这个化湿的基础上加了地骨皮和秦艽。因为这两个药它们有清虚热的作用。这里呢,我一直用的是荆芥炭,有同学知道为什么要用荆芥炭吗?对啦,荆芥它是走表的,荆芥炭呢,它是入血分,能够宣透血分的郁热。这是一个湿热病,典型的湿温重症的案例。

下面我就讲讲具体的治湿的办法。总体的原则,祛湿必须宣畅三焦,湿阻三焦,是湿邪致病的基本特点。只有三焦的水道通畅,湿邪才能畅通而去。所以我刚才用的这些药里面,很多都是宣畅气机的,芦根,白茅根,冬瓜皮,冬瓜子之类的药。古人说,治湿有“开鬼门”和“洁净府”的办法。开鬼门是指发汗,洁净府是指利小便。这两个都是祛湿的办法,但仅仅掌握了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在临床中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用宣畅三焦的方法祛湿,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这个湿热病的湿,它不是局限的湿,所以我们为什么用三焦来辨证呢,而是以中焦为中心的弥漫之湿。湿热相合之后,它充斥于表里,弥漫于上下,阻塞于三焦,流连于气分,非常的复杂。这个湿不能一汗而去,同学们有的说用麻黄汤,用这样发汗的办法,汗一出了,不是发汗利小便吗?是不是这个汗一发,湿就祛了呢?它既不能一汗而去,也不能一下而除。纯用淡渗利小便比如像五苓散这类的药,有时小便能够通畅,但是湿还是去不了。有的时候你纯用利小便的办法,这个湿是祛不了的。

所谓的这个宣畅三焦的办法,实际上是恢复了三焦所属脏腑的气化功能。具体来说有开上、畅通和渗下这三种。具体的办法根据不同的病机各有侧重。那么开上、畅通和渗下呢,它是治疗湿热病祛除湿邪的三个基本的法则。开上、畅通和渗下,有的时候是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时候呢,是相互结合在一起使用。因为我刚才讲了,这个湿热的特点是弥漫于三焦的,流连于气分,充斥于脏腑之间。它不会很单纯就是一个上焦,就是一个中焦,就是一个下焦。我们从理论上可以把它分为上、中、下三焦,但是在临床上它更多是三焦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才有一个三仁汤,治疗三焦湿热这样一个方子。

那么如何来开宣上焦呢?开上,主要是恢复肺的宣降功能,这时候的重点是治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治肺的第一个方法是:宣化上焦的湿热,开肺气。这时候用的药要辛温芳香。治疗肺的这个热,很多同学们都讲治肺要用什么呀,要用辛凉之品,要用辛凉清宣之品。但是你要治疗上焦的湿热的时候呢,不能用凉药,一定要用温药。湿为阴邪,你要是用凉药湿就不好化了。所以用苏叶、苏梗、藿香、佩兰、大豆卷、白芷、菖蒲,那么这几味药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温药不是热药,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它的气味都是辛的。所以它具有走表、开表的作用。治疗一些外感的表证,这些药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们在治疗上焦湿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药,切记温热。同时要注意热药伤阴。因为湿热这个病本来就会伤阴。用了热药之后呢,就更会伤阴。第二个办法是什么呢?直接开启上焦。直接开启上焦是用具有宣降作用的药使肺气宣降。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一宣降的话,这个人体的气机就通畅了。宣降这个肺气的药主要有:前胡、杏仁、桔梗、枇杷叶。前胡、杏仁运用的最好的,是四大名医中的汪逢春先生,他有一本医案叫《泊庐医案》,同学们可以仔细的看一看,他是近代以来治疗湿热病的大师,治疗湿热病效果非常的好。在他的医案里面,前胡、杏仁、栀子、豆豉,运用的非常的多。运用直接开启上焦的办法使肺气宣降,开水之上源,湿从水化,从小便而去了。第三个办法叫开支河,导水以下行。叶天士曾经讲过,他说湿邪最擅弥漫三焦,致决渎无权,上雍下闭,三焦皆困。上、中、下三焦皆困。这时候开上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开利小便,就是你宣通肺气的时候,也要用一些通利小便的药,这时候效果会比较好。通利小便的药主要是芦根、通草、滑石、薏苡仁、泽泻、茯苓、冬瓜皮,主要是用这样的药。通利小便去湿是开宣上焦肺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方法。你在用那些藿香、佩兰、苏叶、菖蒲、大豆卷开宣上焦肺气的时候呢,稍微加一些滑石、芦根、通草。这时候效果会非常的快。所以说湿阻上焦开上的这个办法呢,他的重点在于开肺气、降湿浊、畅三焦、利小便。我们在用这个办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除其湿,而后清其热,若是你把这个顺序搞反了,先清热后除湿,这个时候效果肯定好不了。

第二个办法是畅中的办法。那么如何畅通呢?中焦呢主要是包括脾和胃。中焦呢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中焦不通上下皆阻。我记得我当时参加的各类考试,有一道选择题,可能很多同学也做过,讲主人体一身之气的脏腑是什么?是脾和胃?还是肝和肺?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你们认为主人体一身之气的是脾和胃还是肝和肺?我也记不清标准答案了,反正这道题我老是做错。这道题我先不做回答,需要你们在临床中体会。三焦气机的升降权衡在于脾胃。脾胃和,中焦升降适度,这时候中焦通畅了。因此宣畅脾胃中焦,恢复中焦脾胃功能的气化,它是一个治疗湿热病的重要一个方法。所以我们治疗上、中、下三焦的湿热,脾胃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中焦如果不通呢,宣上或者渗下效果不好。中焦是脾和胃,怎么治呢?方法很简单——温脾和降胃,这个是治疗中焦湿热的重点所在。什么是温脾?,温脾不是补脾,我们补脾有什么呀?我们有四君子吧,有黄芪。那么温脾有什么呀?半夏、陈皮、苍术、苏梗,它不是一个补的办法,是一个温的办法。以往用辛温的药,苦温的药。这些药的作用是什么呢?开湿郁,升脾气,化湿浊。另外如果一个患者,他除了脾湿同时还有脾虚的情况下呢,你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先用这种苦温或者苦湿的药,先把湿邪祛了,后期再用补脾的药。这样呢效果可能会比较快。如果他这个脾湿比较严重,你上来可以用一些人参、茯苓、白术,可能你觉得是补脾。脾脏的功能健运呢湿气就化了。这种办法也是对的,可能效果会慢一些。你不如用一些半夏、陈皮、苍术和荷梗直接化湿,这个是临床效果会取得非常快。再看降胃,降胃主要是由燥湿行气的药。苦以降胃气,脾胃的功能它是相互辅助在一起的。脾升了胃就降了,胃要降了脾就升了。所以用苦的药降胃气,但是用的药不能过于苦寒。因为药一苦寒了就容易伤脾阳了。伤了脾阳之后就会对脾脏的化湿有影响。所以用降胃的药主要是厚朴、大腹皮这样的药,它药性是温的,同时气味苦,有降胃的作用。如果是脾胃病,它有湿热交织在一起化热,湿郁久了化热了,郁热化火,胃气不降,用以上的办法就不成了。这时候呢可以脾胃同治。我读研究生时做的题目是半夏泻心汤。后来我研究的一个结果发现,半夏泻心汤它实际上是主要治疗脾胃湿热病的。很多清代的医家在用半夏泻心汤的时候,他把里面的人参、大枣、甘草等补温药都去掉了。枳实、竹茹加入一些,化痰祛湿的药应用的比较多。这个时候,郁热化火的情况要用什么呢,要用黄连和黄芩,脾胃湿热并重的时候呢,治疗的时候呢仍当以治湿为主。苦寒之品呢,应轻于苦温的药,就是你黄连、黄芩可不可以用,可以用但是用量不可以重。有的大夫或有的同学用量比较的黄连抬手就是10g黄芩抬手就是15g、20g这个时候药就比较重了。黄连呢这个药苦寒,清热力量非常强,10g的这个黄连已经力量非常大了。所以我们要注意苦寒的药我们可以用但不要重用,尤其不能用苦寒而润的药。如果这人脾胃湿热很重,舌苔很白腻,像芍药、知母这类的药这时候用的时候就要慎重。治疗脾胃湿热有一个经典的名方,王氏连朴饮。这个药一共有七味药黄连、厚朴、菖蒲、半夏、枳子、淡豆豉、芦根。大家仔细看一下这七味药的剂量有什么规律。这治疗的是脾胃湿热是吧,这个用一半祛湿的,一半清热的对吧?黄连就用了一钱,还是用姜汁炒的。为什么用姜汁炒啊?跟这个炒焦山栀是一个意思即取它清热力量,同时佐治它苦寒之性,用的是它宣透的力量。黄连就用3g,栀子呢是9克,栀子是因为它除了清热的力量还有宣透的力量。这7味药呢看看它药量的比例。七味药中辛苦温的药有四味,苦寒清热燥湿的有两味,甘寒利湿的药有一味。所以苦寒之物呢,一个黄连仅用了3克还用姜汁炒了,栀子这个药用了9克,但是它本身除了清热这个作用之外还有清三焦火的作用。栀子这个药我们在学中药的时候都讲了清三焦之火,又有通利祛湿的作用。所以王氏连朴饮里的七味药里面六味药都是具有祛湿的作用,只有一味黄连还用姜汁炙了一下。足见其对制湿的重视。所以这也提醒我们,治疗湿热病的时候重点治湿,具体就是用宣上,畅通,渗下这三个办法。

下面我们讲最后一个渗下。那么下焦主要指的是什么呢?大家一般都说下焦是肝肾,但是治疗湿热病呢,我们所关注的是大肠、小肠、膀胱。下焦的湿温主要讨论的大肠、小肠、膀胱这三个脏腑病变已引起的水液代谢的异常。渗下是对下焦湿热病的一个概括,它主要包括的渗利下焦,通调水道,主要针对的是两个症候,一个是湿阻膀胱,一个是湿阻大肠。湿阻膀胱这个证候,要用利小便的办法。它主要是湿热互结影响到膀胱的气化功能,膀胱不能化气利水,影响到了小便。所以想一想我刚才讲的病案中的那个例子,那个老先生晚上夜尿特别多的情况,是什么引起的,除了肾虚之外呢,其实还有下焦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所以我没有用补肾的药,但是恢复了下焦膀胱气化功能之后呢,他的小便这个问题呢自然迎刃而解了。湿阻膀胱常用的药是茯苓、泽泻、猪苓、芦根、通草、冬瓜皮、滑石。大家注意一下芦根、滑石、冬瓜皮这个是治疗湿热病、温病用的特别多的药,效果非常的好。第二个是湿滞大肠,湿热积滞,互结于大肠,阻滞了气机,腑气不行了,大便这时候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大便呢几天都结不下来或者为干,或者为黏滞不爽。这个在临床看病时就要有这个诀窍了。比如说有时候你问患者你大便干吗?患者说我大便不干,但有些时候这个大便是黏滞不爽这个状态,解的非常不顺畅。这个情况呢是典型的湿滞大肠症。如果把它的湿热去了之后呢,很多病呢都会迎刃而解。这时候治疗湿滞大肠症呢,只能化湿宣导,不能苦寒攻下。因为你大便干了我给你用一些大黄、芒硝,大便粘滞不爽的时候我也用一些通下的药,用一些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行不行呢?不行。大便干结的时候可以用承气的办法。大便粘滞不爽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一定不能用苦寒。一用苦寒湿必不去,这个时候呢,要用枳实、厚朴、木香、槟榔、水红花子,那么这些药有什么特点呢?这些药都是温性的药,藿香和槟榔包括大腹皮和厚朴,枳实一般用炒枳实,它的偏温的药所以治湿的时候不管它病位在哪里,用药一定要注意用温的药。你要是用凉药、寒药湿邪是不好化去的。

所以综上所述,祛湿必须要宣畅三焦。湿热病的治疗无论它是在上焦、是在中焦还是在下焦,都要用到宣畅三焦的办法。根据湿阻部位的不同,重用相应的药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湿阻上焦的时候以芳香湿化为主,开上焦并加畅中渗下的药。湿阻中焦的时候,除了有畅通的办法之外,也要注意开上和渗下。湿阻下焦的时候,除了重用渗下的药之外,还要注意开上和畅通。这个又是在反复的讲了。那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今天讲湿热病和三焦辨证就先讲到这里。

大家要是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下来和我交流,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