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璇琮坑 2014-12-27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2014-12-27 13:13:07)
 

       现在颐和园公园的虎皮石围墙一圈大致有8公里长,由于朝代更迭、兴修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颐和园的大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乾隆建造清漪园时清漪园只有北部有围墙,即从文昌阁向北经大宫门(现在称为东宫门)向北、向西经过北楼门(北宫门)止于西宫门(现在北如意门内南侧路西德兴殿),整个昆明湖东、南和西侧是没有围墙的。在光绪十四年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将苑囿全部封闭起来,加建了昆明湖东、南和西侧的围墙,并将耕织图圈出了园外。再有1976年的地震和之后的团城湖为燕化供水及长河水利改造,加上东围墙外扩,颐和园周边围墙基本上都经过了更新,只有极少墙段还保留着乾隆、光绪朝原样。

      

      当然颐和园围墙不仅有长短、新旧的变化,还曾经有过高矮的变更。乾隆、光绪朝园墙高度有三米左右,这样的高度也方便了慈禧太后每年农历四月观看民间的花会表演。为看表演,专门在颐和园后溪河最东头北侧建造了四周带有廊子的五开间大殿----眺远斋,每年农历四月妙峰山庙会期间,慈禧都在跳远斋观看大墙外的花会表演,据说六郎庄村的五虎棍、西北旺村的高跷会均在此为慈禧表演过,为此还得到慈禧的赏赐。但是好景不长,慈禧迫于立宪派的压力,同意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等五大臣率员出国考察,但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二十六日,五大臣在正阳门上火车尚未坐稳,革命党人吴樾的一颗炸弹推迟了这次出国考察任务。第二天光绪听载泽等奏报后在颐和园发谕旨:载泽等奏,乘火车出京,正拟开行徒闻轰震之声,查系炬弹猝发,著严切查拿,彻底根究。疏于防范官员交部议处。

       

      此事件对慈禧打击极大,出于恐惧不仅增加了颐和园的守卫,更是下懿旨将颐和园的园墙加高,由原来的三米左右增加到四米,园墙加高的接缝清晰可见,当然慈禧再在眺远斋“劫会”观看民间花卉已经不可能了。颐和园由于园墙百多年来多次修缮或重建,现在只有北宫门的东西两侧还保留着部分乾隆时期老墙和慈禧在老墙上加高的痕迹,但不知这段老墙是否会随着颐和园大修园墙而消失。

 

民国二十三年颐和园全图,红线为清漪园时期的园墙,蓝线为光绪朝新建的园墙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颐和园东北角的眺远斋,也是慈禧隔墙看会的地方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眺远斋南面,此建筑不分正反面,北侧才是慈禧看花会的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建在高台上的眺远斋,与大有庄村只有一墙之隔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园墙增高了一米,视线已经被遮挡了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当年在妙峰山娘娘庙速报司(现在称武圣殿)表演的五虎棍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六郎庄五虎棍也成为了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慈禧在眺远斋看花会示意图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这段老墙还保留着乾隆、光绪两朝的历史信息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颐和园园墙的历史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