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林饰梦

 苏迷 2014-12-27
园林饰梦
  金 泓
  现在,谁还能在自家的花园里操琴、对弈、挥毫、泼墨?谁还能推开冰裂纹的旧窗棂赏赏窗外的绿芭蕉红樱桃?谁还能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踏雪寻梅?这一切,难道不是舞台上一出又一出的“游园惊梦”吗?或者不是一场又一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梦吗?这一切是梦又非梦。
  梦里的园林有着我真切的回忆,我的双足曾踏踏实实踏过古人行走过的足迹。艺圃的延光阁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所喜爱的,在那临水而坐,清茶一杯,便可博古论今,纵谈天下了; 网师园的夜花园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所喜爱的,听评弹、赏昆曲、观舞蹈、闻箫笛,将传统文化尽放心底; 拙政园的荷花池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所喜爱的,嗅远香,乘香洲,感受四面荷风,与清风明月同坐,将“亭亭净植”的荷花欣赏得淋漓尽致。
  每一次游园,都是一次文化之旅。那些精致的私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东方盛开一株紫荆,便是紫气东来;西边汩汩一泓清泉,便是财源滚滚。门楼上雕一只喜鹊、一株梅花,便是喜上眉梢;花窗上镂几只石榴,便是多子多福。一切都是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的痕迹。园主虽身在自然中,然心却怀有世俗之愿。
  那些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的建造,并非是为了金钱与权势的炫耀,而是退隐之后的无奈,是寄情山水的一种安慰。宦海浮沉几多愁,立德立功立言不易,治国平天下更艰。莼菜鲈鱼甘美,不如归去。“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园主由书生而官宦,由官宦而“网师”,便历尽人间多少沧桑,便看透红尘多少恩怨。如此,我们便能了解中国古代文人为何总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
  有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精致的园林,同样让外国游客流连忘返。记得有一日我带学校文学社来到网师园,邂逅一位美籍游客。学生们流利的英语使我们之间具备了交流的可能。在殿春簃,我们谈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的建造,还谈到画家张大千、张善孖与虎儿的轶闻,园林专家陈从周与建筑学家贝聿铭的贡献。至于“小园极则”“芥子纳须弥”等专业术语,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表达。但是那园中的芍药扶风娇媚,那亭中的灵璧石如鹰雄姿英发:关于美的欣赏是没有国界的。其实,那天我还想讲更多,后来发现中国文化实在博大精深,就这么倏忽之间,又怎能让一个国家历史只有短短四百多年的游客明白许多呢?美国游客不停地摁动快门,贪婪地将美景装入相机,不断地冲我们竖起大拇指。我知道,他拍下的是一座园林,打开的却是一个大千世界。
  当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次次踏上寻访园林的小径,见到粉墙之上的花窗,我知道,所有古老的记忆的潮水,会奔涌而出,并随之膨胀……夜晚,它将装饰每个游园人古典的梦,无论他身着牛仔裤,还是她身着旗袍,无论他是黄皮肤,还是白皮肤……
  □本版摄影 杭兴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