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全球史》再黑刘备,他也是中华历史上的真英雄

 廿氏春秋 2014-12-27
2.15再黑刘备,他也是中华历史上的真英雄

  还是公元150~200年,

  中华的正史,为什么一直给曹操、司马懿集团差评?为什么一直给刘备、诸葛亮集团好评?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正史,评价一个人,要看这个人对天下、老百姓的贡献,要看这个人对中华历史的长治久安的贡献。因为,中华的核心价值观,是“天下普遍幸福”,谁给中华的天下带来了普遍幸福,谁就是好人,谁就是正统,否则,就是坏人,甚至是大奸巨恶。

  所以,中华的正史,从来不关心“个人”的得失,从来不关心这个人多牛,多英雄,多厉害,多能干,多成功,多富有,多聪明,多有才,多霸气,多有魅力,多有特色。不仅如此,个人的能力越强,但并没给中华的天下带来普遍幸福,这样的人,越坏,甚至是最坏。

  西方的评价标准不同,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体优胜”,不管别人,更不管天下和普遍的老百姓,所以,西方的很多评价与中华的评价恰恰相反。这个人很牛,很英雄,很厉害,很能干,很成功,很富有,很聪明,很有才,很霸气,很有魅力,很有特点,在西方,就是英雄,所以,西方人特别崇拜个人英雄。

  因此,东西方评价历史人物,只有在这个人确实很牛,同时,确实给天下带来了普遍幸福的时候,才会取得一致,比如对杨坚、李世民的评价,东西方的评价就比较一致,否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猴吃麻花满拧的。

  按照这个逻辑,西方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很高,十分制,可以是十分;中华正统,对秦始皇的评价只有四分,因为他的统治,天下普遍不幸,而且没能持久;西方人对刘邦的评价,就比较一般,顶多七分,因为刘邦这个人不如项羽那么英雄盖世,甚至有些流氓无赖;但是,中华对刘邦的评价就非常高,九分,因为刘邦带来了天下普遍幸福和长治久安。

  同理,西方人对汉文帝、汉景帝的评价很一般,五分,因为这两个人,实在没什么突出的个人事迹;而中华对汉文帝、汉景帝的评价就是九分,和对刘邦的评价差不多,因为文景之治是中国人的梦想,天下普遍幸福。

  西方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应该很高,甚至是十分,因为他开疆扩土,很英雄;但中华正统,对汉武帝的评价只能是五分,功过相抵;西方人对王莽的评价应该不错,思想先进的改革家,应该是九分;而中华对王莽的评价,只能是两分,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管出发点多好多先进,但不符合天道,不符合环境需求,他的瞎折腾,给中华带来了普遍不幸。

  西方人对刘秀的评价,顶多是七分,因为这个人没什么特点,但是,中华对刘秀的评价,应该是最高的,十分,因为他事事符合天道,符合环境需求,天下普遍幸福,而且长治久安。刘秀在世,该打的时候特别能打,不该打的时候绝对和平,这样的天子,天下的老百姓最合适,所以,刘秀是中华天子中的第一名。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让西方人评价曹操,曹操应该是九分,绝对的英雄人物,只不过没有实现大一统;而中华正统,对曹操的评价应该是一分,因为三国时期,是中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生民百遗一,老百姓普遍不幸,而且开启了长达四百年的中华乱世。曹操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者,越成功,对天下的普遍幸福越不利,对中华的长治久安越不利,对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讲,越不利。

  同理,西方人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应该也比较高,甚至可以到十分,就和亚历山大的征服一样,这个人太英雄了;但是,中华正统,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只能是零分,因为他的统治和征服,带来的只能是天下普遍不幸,而且绝对不可能长治久安,关键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恨之入骨,所以,从天下普遍幸福角度来讲,曹操、成吉思汗这样的“个体”大英雄,恰恰是老百姓最大的灾难。

  所以,中华正统,从天下普遍幸福角度出发,从天下长治久安角度出发,从天下绝大多数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对曹操的评价非常低。客观上,是曹操、司马懿集团、五胡轮番上阵,里应外合,乱了中华四百年。而始终反对奸贼曹操的人,刘备和诸葛亮集团,他们就应该是中华的真英雄。

  如果用西方人的眼光看刘备,这个人实在太普通,太柔弱,甚至很阴险,一点也不阳光,武力、智力、魄力、才能,方方面面都不如曹操,如果刘备放在西方,很可能,一点出息都没有。但是,在中华正统思想的支撑下,织席贩履的刘备,一直默默的对抗着曹操。

  非常弱势,如同丧家之犬的的刘备,为什么能够对抗强大的曹操?为什么刘备能最终以蜀汉对抗曹魏?为什么在中华正统的评价中,刘备、诸葛亮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这一节要讨论的内容。


  刘备

  中华传统,认为刘备是仁君,而曹操是奸雄,甚至是狡诈的小人。现代人一般倾向于认为曹操是英雄,或者是可爱的奸雄,或者是真小人;刘备则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

  北宋的时候,在社会的一般观念里,曹操和刘备就分别处于道德评价的两端,刘备十分,曹操一分。苏东坡提到,当时民间说书人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大家拍手称快,《三国演义》只是强化了这种观念。为什么会这样?中华思想正脉,看中的谁对“天下普遍幸福”有好处。

  现代人习惯了西方“个体优胜”价值观,不管当时天下老百姓的幸福不幸福,习惯了“从个人角度”评价曹操这个个体,所以会用“真小人、可爱的小人”美化曹操。曹操,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赞赏;刘备却变得不太招人喜欢了。

  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之中,刘备受中华传统思想影响最大,不管他心里怎么想,总体上来说,他习惯于从天下整体角度考虑问题,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相对而言,行事较为合乎中华的传统观念,这在传统史家那里已有公论,也是刘备在传统上得到普遍认可的主要原因。

  陈寿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刘备骗取西川,赐死刘封,很多人根据这个,说刘备假仁假义,还不如曹操真小人,其实,这些,还是站在“个体”角度评价一个人。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如果从“个体”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一堆问题,但是,中华正统,评价一个人,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作为统治者,你对“天下”如何?你对“老百姓的普遍幸福”如何?你对“天下的长治久安”如何?

  因此,从“天下和老百姓”的角度看刘备,陈寿的评价,“先主弘毅宽厚”,就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关键是,即便刘备个人的人品再差,即便刘备是再大的伪君子,作为统治者,只要他站在天下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只要他为了天下带来了普遍幸福,为了老百姓带来了普遍幸福和长治久安,他也是中华的真英雄,这才是中华的天道。

  与刘备崇信中华思想不太一样,《三国志·魏书·太祖本纪》记载,曹操“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於世”。考察曹操一生的为人处世,可以说兵家思想一直他的核心思想。兵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优胜劣汰,胜者为王,就是西方习惯了的“个体优胜价值观”。所以陈寿评价曹操:“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

  顾炎武评价:“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对比一下汉代有多少忠臣,曹氏在司马氏篡魏之时又有几个忠臣,曹魏、司马晋、五胡乱华,又有谁能长治久安?历史非常清楚,优胜劣汰,轻视道德,奉行这种“个体”价值观的统治者,不管东西方,有谁得到好死?强梁者从来不得好死。

  现代,西方价值观流行,甚至有变成普世价值的趋势。其实,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个人主义,凡事从“个体”角度出发,优胜劣汰,不管天下和整体。三国的历史资料,有较多关于曹操私人生活的信息,曹操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而且从来不藏着掖着,非常像西方人的特征,所以,现代人觉得曹操这个“真小人”比刘备这个“伪君子”好得多。

  问题是,为了家庭幸福,夫妻和睦,你愿意做“伪君子”呢?还是做“真小人”呢?你愿意只考虑自己呢?还是要从夫妻、家庭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呢?凡事从个体角度考虑问题,从来就不会幸福,更不会产生双方的普遍幸福,婚姻家庭如此,朋友相处如此,开公司做买卖如此,治理国家,天下大事,还是如此,天下道理一致,这个道理,就是普遍幸福的天道。

  个人主义,从个体角度看问题,看似天经地义,其实谁也不会有好结果。中华老祖宗,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可惜,随着西方价值观的流行,个人主义越来越普及,人们越来越自私,都从自己角度看问题,考虑问题,鼓吹各种任性,结果是什么呢?谁不幸谁知道。

  其实,即便刘备,他也只是在以中华的天下主义对抗曹操的个人主义,只是表明,中华思想并没有消失,在中华照样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但他并没有完成大一统,并没有为中华带来天下普遍幸福,所以,刘备在中华历史上的贡献也不大。

  天道的评价是,刘备对中华历史的贡献不大,曹操对中华历史的贡献是极其负面的。三国时代,本来就是乱世,而且天下继续乱世了四百年,老百姓四百年普遍不幸,所以,从三国开始,中华开始了“天下主义”与“个人主义”殊死斗争的四百年,直到隋唐,最终,胜利者还是中华思想,中华,还是以“天下普遍幸福”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华。在中华,个人主义,“个体优胜”,永远不可能有长久的市场,因为,在中华,中华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

  微信公众号:老慢;(账号:laomansixiang)

  老慢讲堂:只发老慢自己的原创思想,以中华天道为根本,以八维测评为工具,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世间万象。淘宝店铺:老慢讲堂:老慢新书《老子的天道》、《天道易经》已经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