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件庞莱臣藏宋元名画,艺术人的眼睛有福了

 真友书屋 2014-12-28

南博庞莱臣藏画展昨日开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庞莱臣藏画的第一次公开展示,相当难得。


此次展出的80件名画中,不少都是一级品。拿故宫出动的24件庞莱臣收藏来说,其出宫阵仗堪比皇上,在恒温恒湿的特种车上度过了两天一夜,才到达南博。


而这些一级品,人们至少要在三年之后才能再次得见。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展览,人们看到的,是一代名藏家的藏画品格,其格调之高,令人仰止。



「藏·天下」

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26日至2015年3月8日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展览内容:庞莱臣所藏五代、宋元以来名画80件

开放情况:周一 9:00-12:00(11:00停止入场)/周二-周日 9:00-17:00(16:00停止入馆)




要说2014年的重量级压轴大展,非「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莫属,本月26日,即将在南京博物院开展。


南博、故宫、上博三家强强联合,院长亲自策展;80多件“压箱底”宋元名画;数十件一级品出动……它们都出自同一个主人的收藏——民国最大的书画收藏家——庞莱臣。


作为今年庞莱臣诞辰150周年的纪念,此次展览将呈现宋徽宗真迹《鸜鹆图》,宋代李迪的《猎犬图》,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很多以前只在教科书上提到的名迹将真实地摆在观众眼前,堪称半部中国美术史。







庞莱臣,何许人?


姓 名:庞元济

字 号:莱臣、虚斋

斋 号:退修庵

年 代:1864-1949

籍 贯:浙江吴兴

擅 长:山水

著 述:《虚斋名画录》


作为近代南浔巨富“四象”之一庞云鏳的次子,庞莱臣是个典型的富二代,据说庞家家业一年账面收入可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持平。在创办实业之余,庞莱臣积极投身于古物收藏,被誉为“在海派收藏界坐头把交椅”“近代的大收藏家中的顶级大师”。

“如果做一个有趣的比较,他应该比今天的马云、王健林更富有”,南博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庞鸥说。


庞莱臣早年便喜字画碑帖,并从事字画买卖。他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独到的眼光,建立了自己的“虚斋”收藏。


庞莱臣旧居


“虚斋”是庞莱臣的号,也是其收藏书画所在的斋名,主要分置在南浔、苏州、上海三地居所。“虚斋”收藏的历代名画数量达几千件,大多藏画流传有序。


其中,唐宋元三代名迹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不少字画是历代鉴藏大家赵孟頫、项元汴等人的庋藏旧珍,还有一些是从清宫流出来的皇室旧藏,盖有乾隆皇帝的鉴藏玺印。


庞莱臣另还收有宫廷散佚藏画,如宋代宣和、政和遗珍,清代三希堂旧藏,《石渠宝笈》著录之物。至于明清诸家,更是不一而足,名家名作应有尽有。


当时社会动荡,很多收藏世家为生活而变卖藏品,庞莱臣大量收购,并与其他藏家交换,同时清朝灭亡后,宫廷收藏大量流入民间,相当多的精品被庞莱臣收入囊中。


他以毕生精力收藏保护了我国古代绘画的大量艺术珍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庞莱臣所著《虚斋名画录》书函


《虚斋名画续录》内页



虚|斋|藏|画|赏



其实,这80件珍品放到庞莱臣庞大的收藏中来看,不过是冰山一角。


南博专家曾经到庞莱臣元配夫人在南浔的家中去探访,惊叹于房子之大,“家里很多进,感觉如果上到二楼一百多号人藏起来都不容易找到。”


不过,从艺术、历史和收藏价值上来看,这80件名画已经足以让观者惊艳。



--------部分展品一览---------


赵佶 《鸜鹆图》 宋代纸本,墨笔,纵88.2厘米、横52厘米


图绘古松一株,自右向画面伸出,一栖息枝杆喳喳和鸣,似闻于耳,下两鹤鸽停半空展翅搏斗神态生动逼真,笔力道幼。画幅上方作者签押于朱文“御书”方印上“天下一人”。画幅中上方铃有“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三希堂精鉴垒”“宜子孙”等印


赵佶:公元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个皇帝,杰出书画家,擅画花鸟、山水、人物、以精致工细著称,书画别具一格,称为“瘦金体”,在书画艺术上有牙良高的造诣。曾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书。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绢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


犬的形态生动,造型准确,刻画细致入微,毛茸茸的细毛和脚爪清晰可见。画面右上方署有[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年名款。此图为李迪晚年小幅画精作。本幅钤有[都省书画之印]及清代收藏家耿昭忠鉴藏印多方,对幅有耿昭忠题记一则。《虚斋名画录》著录。


李迪,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忠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历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1162年—1224年),活跃于宫廷画院几十年,画多艺精,颇负盛名。工花鸟竹石、鹰鹘犬猫、耕牛山鸡,长于写生,间作山水小景。构思精妙,功力深湛,雄伟处动人心魄。所作《枫鹰雉鸡图》温柔娇嫩可爱,《鸡雏图》形象生动超拔,刻画细致入微,各具神态。山水师李唐法,亦多佳作。论者谓其画鸠“作寒冷状,精俊如生”;画鹡鸰“翘翘欲起”。


南宋 陈清波 《湖山春晓图》 绢本,设色,纵625厘米、横667.5厘米


本幅款署:“乙未陈清波。”钤收藏印“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一方。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著录。


此页以平远之法绘春山平湖。湖堤一边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深院崇楼,湖对岸小路上一人骑马远行,执鞭回望崇楼,二仆负伞荷担相随,湖阔天高,远山一带。画中人物是踏青,是出行,是省亲,是远宦,耐人寻味。楼阁虽以粗笔画出,但飞檐户牖洗练而不失准确。简括明了的线条、大片空白的院体格式与清新淡雅的色调使画面在含蓄蕴藉之中充满了春天的明媚。


陈清波,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杭州)人。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时为画院待诏。工山水,最擅长画西湖全景,笔致清润秀媚。传世作品有《湖山春晓图》小幅、《瑶台步月图》等。


南宋 李东 《雪江卖鱼图》 绢本 水笔画 纵590厘米、横630厘米


李东,南宋人。元代庄肃《画继补遗》谓:“理宗朝时,尝于御街鬻所画,多画村田乐、尝醋图之类,不可以清玩,仅可娱俗眼耳。”可知他是一名民间画家,《雪江卖鱼图》小幅系其仅存作品。


宋《青山白云图》 绢本,设色,纵572.5厘米、横597.5厘米


本幅无作者款印,钤“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鉴藏印1方。对幅行书诗题:“青山晓兮白云飞,青山暮兮白云归。青松茂兮明月辉,了不了兮谁得知。”钤椭圆形坤卦印。


此图绘高山流水、白云明月,古松团瓢前一老者坐看山间风起云涌。画面似写唐代王维五言诗《终南别业》中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意。此诗在北宋郭熙的画学论著《林泉高致》中被录入“画意”一节,作为可资入画的题目。从此图画法看,亦是师法郭熙一派山水画法,山石兼皴带染,松枝作蟹爪形,空中用淡墨晕染出明月一轮,山间白云以墨线勾廓,外围施淡墨晕染,极好地表现出云层的体积感。


对幅题诗为宋高宗吴皇后手笔,用笔苍劲,极类高宗,则此图应创作于南宋初年。


《虚斋名画录》卷十一著录。




马远 《松下闲吟图》 绢本,淡设色,纵 24.5厘米、横24.5厘米


图中绘一高士倚栏而坐,凝神远眺,神情悠然;远处正有一只仙鹤迎面飞来;松崖旁有一书童侍立于石几前,石几之上纸砚铺陈;近处松崖、竹石掩映成趣,整幅画面气象清旷,意境悠远。画面左下角题有「臣马远」款。上海博物馆藏。


马家世代以绘画为业,先祖号称“佛像马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伯父、兄弟都先后在画院任职。马远为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他继承家学而超越先辈,传承并发扬了李唐的山水画风。


宋 李嵩 《西湖图》 手卷,纸本,水墨,纵27厘米、横80.7厘米


全图采用鸟瞰构图形式,画的中央一片空白,为西湖湖面,湖上方山峦起伏,南北高峰对峙,苏堤六桥隐约。全图工笔写意兼用,墨色清淡洗练,用笔老到。卷首有明沈周书“湖山佳趣”四字。


李嵩(1166—1243),宋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寒,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好绘画,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1190―1264)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所作有精工鲜丽之院体画,作品甚丰,仅著录者就达50多幅。如《明皇斗鸡图》《花篮图》;有白描淡色之风俗画,如《货郎图》;也有水墨渲染之山水画,如《西湖图》等。


宋 《斗雀图》 纨扇页,绢本,设色,纵605厘米、横635厘米


本幅无款识。鉴藏印钤“真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珍秘”、“宜尔子孙”、“丹诚”、“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珍赏”、“公”、“会侯珍藏”、“绍勋”。裱边钤“信公监定珍藏”印。


善于抓住瞬间的精彩场面来表现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是宋人小品的特色之一。本幅绘两只小雀在平坡之上嬉戏争斗,滚作一团。画家采用虚实结合、突出重点的画法,于雀的翅、尾翎毛只是粗写动态,头、腹毛羽更是淡染轻描。着力加以刻画的是雀之爪、喙和二雀相互逼视的双目。图中占上风之雀,左爪紧抓住对方的喙,右爪紧握对方的爪,正待欲啄,其喙却也被对方死死地抓住,形成谁也啄不得的僵持局面,颇有情趣。两只小雀皆羽翼大张,动感和力度在此充分体现。此情此景万难想象而成,当是细致观察所得。


对幅有耿昭忠题记:“黄居寀能世其家学,点染具简澹野逸之致。画史以黄家富贵评之,未必无议。千山耿信公。”虽题为黄居寀作,无据。


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宋 《群鱼戏藻图》 纨扇页,绢本,设色,纵612.5厘米、横637.5厘米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季彤平生真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裱边钤“虚斋审定名迹”。


《庄子·秋水篇》中有“濠梁观鱼”的著名典故,故“鱼乐图”成为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鱼”又谐“余”之音,有祝颂丰穰之吉祥寓意。


图中绘小鱼5尾,欢快地游戏于荇藻之间。鱼身用没骨法墨染而成,其光滑、细腻而富于弹性的质感表现得非常充分,线条圆浑流畅;黑脊与白肚之间过渡自然;口、眼、鳍、尾之刻画逼真而具立体感。鱼的游向各异,远近分明,荇藻轻灵而富于动感,构图生动活泼,是宋人画鱼的名作。


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续录》著录。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纸本墨笔,纵74厘米,横36厘米

富春山,是黄公望最喜爱和多次表现的山水题材之一。图中描绘一座高耸兀立的富春大岭,山顶光洁明润,山腰石隙间树木茂盛。右侧绝壁幽涧,飞流直下,一桥悬空,连接左右两壁。左侧山腰上,一条山道在绝壁之间逶迤穿行,向山谷纵深方向延伸而去,路边山凹间树荫之下,数间客舍,掩映在山石之后。逶迤的山道,下临江面,江水平静,绕着绝壁缓缓流动。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子,居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元 吴镇 《松泉图》 纸本水墨 纵105. 6厘米、横31. 7厘米


松树以秃笔湿墨写出,枝干虬曲挺健,针叶用尖笔勾写,间以浓墨作苔。坡石皴笔不多,仅以秃笔积墨点染,笔触迷离,墨色蕴藉沉厚,画作配以长题,书体奔放错落,和画幅顾盼生情,相得益彰。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元 王蒙 《丹山瀛海图》 手卷纸本,设色,纵28.5厘米,横80厘米


该图绘东海蓬瀛诸岛壮阔奇伟的景色。画面上洲岛参差涌列,岛上岗峦层迭重深。海水浩淼无际,点点小舟扬帆风行。笔墨师承董源。草木交织使用夹叶、勾叶、点叶各法,极得丰茂之意。


王蒙(1308-1385),元代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孟頫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山水画受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等。


元 倪瓒 《丛篁枯木图》 纸本水墨,纵103.7厘米 横43.9厘米


老树以淡墨干笔勾写,枝节搓材,残叶着以“浑点”,稀疏简淡。坡石以枯笔作“披麻皴”,间用“折帝皴”,仅用少许浓墨点苔。丛竹以尖笔作“介字点”,分扬披撇,画面清和幽寂,平逸淡泊。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元 《荷亭对弈图》 设色绢本,设色纵60厘米,横612.5厘米


图中描绘池塘边敞轩水榭,绿柳掩映,塘中莲花片片,碧水微波。水榭中二高士对坐博弈,全神贯注,另有一人侧卧床榻,一手支颐,不知是弈后的疲惫小憩还是战前的养精蓄神;又有三仕女,一执扇,一伏案,一取水,整幅意境悠闲雅淡。


本幅无作者款识。收藏印钤“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项墨林父秘笈之印”二方。识。收藏印钤“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项墨林父秘笈之印”二方。


明 戴进 《春山积翠图》 纸本,墨笔,纵:141,横:53.4厘米


《春山积翠图》作于明正统十四年,是戴进六十二岁时的作品。此图构图、用笔与李唐、马远等南宋院体水墨画派风格—脉相承,以疏爽之笔出之。整幅作品用二大块斜向切入,近景以浓郁的松冠为主体;中景山岩以重浓墨点出树林;远景用谈墨稍示山形,施以苔点。近、中、远三个景物层次自然推出,简洁明快,颇具气势。视觉中心几株苍劲虬松屈曲盘桓,生意盎然。松下一高士曳杖缓行,一书童抱琴侍随,一前一后行进在高岭小径上。中景和远景的两座山峦相互交叉,左右相切,之间的茅舍隐隐约约,含蓄有致,与前景的人物相呼应。此图云气采用浸化渲染留出空白,隐无笔痕又弥漫流动。烟霭于画底油然而生,依山坡斜势施以皴笔,虽寥寥数笔,但将山坡质地表现毕至;小景山峦用笔轻快疏爽,虚实相映;山腰虚处薄雾环绕,宛如轻纱遮盖,穿过两山之间,消失在谷底尽头。使峡谷中的茅舍树林深幽隐藏,景致愈远愈迷蒙。不仅加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感,而且充满了静谧空幽,使整幅画呈现出一种高古清远,悠闲舒适的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宣德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为浙派开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明 姚绶 《秋江渔隐图》纸本,淡设色,纵:128.4厘米,横:58.5厘米


画面所描绘的是秋林远岫,湖中钓舟。整幅作品意境萧然而静穆,给人以沉静的美感。在表现技法和意趣上,风格粗放老辣,富于率达朴茂的情韵。


姚绶(1423—1495),字公绶,号丹丘生,又号谷庵子,云东逸史。擅长画山水及其竹石小景。《秋山渔隐图》画面所描绘的是秋林远岫,湖中钓舟。给人以沉静的美感。在表现技法和意趣上,画家继承了元吴镇的笔墨传统,风格粗放老辣,富于率达朴茂的情韵。在这幅作品中,画面苍凉萧疏,充满荒寒意境,虽有渔舟在天地间,但却带有一种悲苦、严峻和感伤的情调。画法多变,层次森然有序,远山近石,皴染结合,笔力沉稳,墨彩滋润。


明 沈周 《东庄图》局部 纸本设色,纵28.6、横33厘米


沈周的《东庄图》册,是沈周中年“粗沈”的代表作,此册页纸本设色,共30开。引首1开,有王文治题“石田先生东庄图”行书七字。画21开,诸公题跋吟咏8开,每开高28.6厘米,宽33厘米,分别从不同视角,以平远的绘画技法分别描绘出“东庄”“振衣冈、麦山、耕息轩、朱樱径、竹田、果林、北港、稻畦、续古堂、知乐亭、全真馆、曲池、东城、桑州、艇子垪、鹤洞、拙修庵、菱豪、西谿、南港、折桂桥”21处景致。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明 文徵明 《石湖清胜图》 纸本设色,纵23.3厘米,横67.2厘米


图绘江苏吴县盘门西南石湖的景色。石湖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诸峰顾盼有姿,风景绝胜。笔墨清淡而流丽,笔致细密虚灵。色彩敷染分外简洁淡雅,色感鲜明醒目。是文氏绘画中的独特风貌,为少见佳作。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1] ,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2]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徽明 《万壑争流图轴》 纸本,设色,纵132.4、横35.2厘米


写峡峨山势,山泉争流而下,山下溪水淙淙,坡上林木葱郁。画山用湿润的披麻破,行笔细劫秀润,满纸青绿,场面壮观。为文徽明细笔精品,右上方以小楷自题句。署款“是岁嘉靖庚戊六月既望。徽明识。时年八十有一”,铃“徽明”、“停六”白方长方两印。


明 唐寅 《春山伴侣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81.7厘米、横43.7厘米


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出,冷冷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些许诗情画意。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明 仇英 《临溪水阁图》 绢本,设色,纵1027.5厘米、横844.厘米


本幅款署:“仇英实父制。”钤“实父”印。收藏印钤“诚府珍赏”、“庞莱臣珍赏印”2方。


仇英“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工人物楼阁。”或许是出身的关系,其笔下的楼阁多用界笔,刻画精工,但与纯界画不同的是,仇英的绘画技艺同时受到职业画师和文人画家的双重影响。此幅亦是将文人山水与界笔水阁巧妙结合的作品,追求含蓄蕴藉的格调,着意塑造文人高士所欣赏的艺术形象。


仇英,约1498年(一说约1509年)—1552年在世,字实父,号十洲,明代著名画家,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明 项元汴 《梵林图》 纸本,设色,纵25.8、横86厘米


图绘楼阁傍山而筑,长坦围绕之庭院内湖石、翠竹点缀,楼阁之上两人对谈,廊下布置佛堂,一僧人策杖入内,意境宁寂。此图用笔工细,设色淡雅,构图严谨。署款[项墨林作《梵林图》],钤[子京]朱文葫芦印、[墨林山人]白文方印。引首自书[梵林]篆书。卷后自录七言诗一首。另钤[汪庭堅印]、[虚斋审定]等收藏章。


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 纸本水墨设色,纵29.4厘米、横22.8厘米

图册描绘了八幅秋景,各有不同的诗一般的意境,表现技法多样,集中体现董其昌的艺术才能。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曾居松江。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清 王时敏《答菊图》 纸本,设色,纵128.4厘米、横57.2厘米


山上林木密布,远山之腰,云腾雾绕,有似游龙,一直向纵深之处延伸而去。左侧山谷之中,庭院深深,楼阁掩映,一条小道拾级而上,在山谷中蜿蜒。周围林木茂盛,浓荫蔽日,真一个清静的好去处。这件作品构景繁复而集中,但因布置有序,因而层次井然,显现出温厚而博大的气象之美。自题:“甲辰九月,含素以佳菊见赠,写此奉答,王时敏”。甲辰为康熙三年(1664),为其73岁。画右上端钤“归村”椭圆形朱文引首印。原为庞元济家珍藏,钤有“莱臣审定”、“莱臣审藏真迹”等鉴藏印。


王时敏(1592年—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首辅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崇祯初以荫官太常寺卿,故被称为“王奉常”。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清 王鉴·仿古山水图 绢本,设色 纵3062.5厘米、横1537.5厘米


自识:“庚子冬日仿大痴笔意。王鉴。”钤“王鉴之印”、“玄照”印。


本幅右上有王时敏题:“元四大家风格各殊,其源流要皆出于董巨。玄照郡伯于董巨有专诣,所作往往乱真。此图复仿子久而用笔皴法仍师北苑,有董巨之功力,又有子久之逸韵,瓶盘钗钏镕成一金,即使子久复生,神妙亦不过如此,真古今绝艺也。余老钝无成,时亦欲仿子久而粗率疥癞,相去愈远。今见此杰作,珠玉在侧,益惭形秽,遂欲焚弃笔砚矣。叹绝愧绝!庚子仲冬王时敏题”。下钤“王时敏印”、“逊之”印,引首钤“归邨”印。


“庚子”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鉴时年62岁。鉴藏印钤:“虚斋审定”、“莱臣审藏真迹”。


此图沿“S”形的水路,绘一河两岸的景致,笔墨技法娴熟,设色清丽淡雅,表现了江南山水沉郁深秀的自然气象。图中山石、树木勾染以仿大痴,即黄公望的画风为主,同时参法董源及宋人巨然的笔法,显现出王鉴晚年对古人笔墨融会贯通的掌控能力。


王鉴(1598年—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园照,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苏太仓人,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称“王廉州”。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吴历齐名,并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成为画坛正宗。为“清初六家”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