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中脾胃学说的应用

 学中医书馆 2014-12-28

邓铁涛教授认为,关于中医的脾胃实质,若要提个假设的话,从生理、病理来看,中医的脾胃应包括整个消化系统,以及支配整个消化系统的神经及有关体液;从治疗脾胃的角度来看.调理脾胃能治疗各个系统的某些有脾胃证的相当广泛的疾病。

对于肝吸虫肝硬化,邓老认为病因是虫.病位在肝,但由于经久不愈,正气已败,损及他脏,为正虚邪实之证.其中腹水之形成,与脾虚不能健运,水湿停留关系最大,故治疗以健脾为主,兼予养肝、驱虫。

处方1:白丽参9g,陈皮1.5g,炖服以健运脾阳;处方2:太子参、自术、菟丝子、丹参、雷丸各12g,茯苓、楮实、芜夷各9g,何首乌15g,谷芽24g.甘草5g。在健脾的基础上.养肝活血,软坚驱虫。

对于慢性肝炎,邓老认为其病位不仅在肝,更重要的是在脾。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脾虚不运,可致湿浊内生,湿郁日久则可化热;或气血运行失畅,而致瘀血内留;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阳损及阴而致肝阴不足,或脾虚及肾,而致脾肾两盛。本病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相应的兼兜证候,但脾气虚这一基本证候,作为共性,始终存在于绝大多数慢性肝炎患者身上。邓老认为脾病固当治脾,肝病亦当先“实脾”。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故应以健脾朴气、扶土抑木为治疗慢性肝炎之总则。常用自拟“慢肝六昧饮”加减进行治疗。其基本方是四君子汤加革薜、黄皮树叶。随证加减:若脾虚较甚者,加黄芪l5—25以补气;兼湿浊上泛者,加法半夏10g,砂仁6g以和胃降浊;若湿浊中阻者,加薏苡仁15g.白豆蔻6以通阳除湿;兼肝气郁结者,加郁金lOg,白芍15g以舒肝解郁,或合四逆散同用;兼肝阴不足者,去革薛,以太子参易党参,加桑椹子15g,旱莲草、菟丝子各12g以养肝阴;兼肾阴虚者,以太子参易党参、山药易白术,加何首乌、桑寄生各30g,熟地黄、山茱萸、旱莲革各20g以养肾阴;兼血瘀阻络者,加丹参15g,茜草9g,土蟹虫10g以活血化密;兼湿郁化热者,以太子参易党参,加金钱草、田基黄(或鸡骨草)、土茵陈各25g以清利湿热。

对于“甘温能除太热”之论,邓老对此法多加以肯定,并强调所除之热不是低热,而是高热,指出有关方面的方药,不限于补中益气汤,一些甘温健脾的方药均能收到效果。邓老曾用桂甘龙牡汤2剂治愈患肠伤寒l0余天体温仍38.5℃的5岁女孩。邓老认为属此类的发热病证,临床相对少见,特别是在高热之时,更易令医者难下决断,但只要细心辨证,确诊为脾胃内伤之发热,便可遵东垣甘温除大热法以治之。

小孩患蛔虫病,邓老认为外因是一个方面,内因也是一个方面。治疗除了驱虫作针对性的治疗之外,健旺脾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宜先用健脾药1周,然后驱虫药与健脾药同用,便能收效。邓老在下乡巡回医疗时。凡遇胆道蛔虫病,一方面静脉滴注等渗葡萄糖(很多患儿经滴注后疼痛即逐渐缓解),同时予白拟胆蛔汤(炒榧子、鲜苦楝根白皮、使君子、摈榔、乌梅),服药后阵发之痛乃止,多数在12小时前后即排虫。驱虫之后必须用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之类善后,亦可于健脾药中加服l2味驱虫药.1~2周方可收功。

预防感冒,邓老喜用玉屏风散以调理。各药之分量为:黄芪12g,防风3g,白术15g。玉屏风散为治汗之名方,今用于预防感冒,意在实卫固表。卫气虚而表不固,首责之于肺,因肺主皮毛也;但肺之弱,往往因脾虚而来,故张锡纯有“脾虚肺亦弱”之论。方中白术温阳健脾,配合黄芪,朴脾充肺而固表;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效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李东垣语),故防风少而黄芪多;又因芪、防性走,白术性守,故白术的用量与芪防之总量相等,此乃“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发一收,其固在表。卫表得固,外邪难侵,故能预防感冒。

肺气肿之患者,咳嗽屡作,有些病例除痰而痰不减,止嗽而嗽不已.颇为棘手。邓老认为肺气肿者,绝大多数患者舌质嫩而有齿印,或脉大而无力,乃肺脾两虚所致。邓老喜用四君子汤加五爪龙,培土生金以治其本,台三子养亲汤顺气除痰以治其标,此乃遵“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论而立其治法。若气喘者重加鹅管石以降逆气,再根据寒热兼夹加减用药,久治有效。

慢性肾盂肾炎,邓老认为其属中医淋证中气淋、劳淋一类,乃邪少虚多之证。治此病邓老喜用自拟珍风汤:珍珠草、小叶风尾草、太子参各l5g,茯苓l2g,白术、百部各9g,桑寄生18g,甘草5E。本病既是邪少虚多之证,耍使正气充足以逐邪气,健脾便是重要的一着,故用四君子汤以健旺脾胃,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用珍珠草、风尾草以祛邪,形成内外夹击之势;百部逐邪;桑寄生既能帮助扶正.又入肝肾经,为本方之使药。

慢性肾炎,多属中医水肿证阴水之范围,邓老认为慢性肾炎主要园脾肾两脏虚损所致。对该病的辨证分型,邓老主张分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肾阴亏、脾肾衰败并浊蒙心窍4个证型:并强调脾虚是本病的共性,治疗过程中时时注意调朴脾气,保持脾气的健运对于慢性肾炎脾虚湿阻型的治疗,邓老较常用的是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利湿。

处方:党参、薏苡仁、猪苓各15g,白术、桂枝(或肉桂1.5g)、山药、川牛糠各12g,茯苓皮25g,黄芪20g,甘草4g加减法:若湿重而见苔白厚腻的,去山药,加防己12g,砂仁8g;血虚明显的去猪苓、桂枝.加当归12g(或鸡血藤30g),枸杞子12g以养血;若见血压升高的,重用黄芪(用至30g以上可降压),去桂枝、山药,加生石决明(先煎)、代赭石(先煎)各30g,以潜虚阳;若见血尿(镜下血尿)者,去桂枝,选加小叶凤尾草15g,淡豆豉30g,三七末(冲服)3g。若水肿严重,尤其是胸腹腔有大量积水,则先治其标。

邓老早年多采用十枣汤或枳苍丸逐水,后来邓老摸索到一个更简捷的方法,即用甘遂末1g装于空心胶囊,早晨白粥送服。患者上半身肿甚或胸腔积液,则先予麻黄(微炒)15g,苦杏仁10g,熟附子3g,生姜3片,赤小豆30g,茯苓皮60g,以开鬼门,夏天冷服,冬天温服,服后微汗出为度。待水肿或胸水减轻后,仍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若经治疗后病人症状基本消失,唯尿蛋白长期不除的,则改用自拟消蛋白饮:黄芪15—30g,龟板、玉米须各30g.山药、薏苡仁各15g。本方具有健脾固肾.利湿化浊之功,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

邓老认为,治疗脾胃病,还应重视发掘“补”的对立面——“攻下”的经验与理论。邓老早在50年代,就运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阑尾炎,从而打破了急性阑尾炎需在24小时之内施行外科手术和禁用泻下的主张。邓老认为脾胃有虚证,便有实证,有寒证,也有热证,治疗原则自应攻、补、温、凉,朴之中又有朴阳与养阴之别,把有关的学说集中起来,取长补短,就能掌握比较完整的脾胃学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