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过冬,别触五大“雷区”

 明天会更好0616 2014-12-28

老人过冬,别触五大“雷区”

  近期气温持续偏低,广州各大医院的门诊和急诊患者量激增,尤其是老年患者骤增。其中,广医三院的急诊患者比气温下降前增了一倍,而且大多数为老年人,病种主要集中在心衰、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瘙痒或湿疹。

  专家提醒,在冬季,老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并注意保持适量的运动,但也要注意以下问题:比如,尽量不要选择在寒冷的清晨进行晨运,以防脑中风;夜尿起身 时,要保暖当心着凉,预防呼吸道感染;少食多餐,注意胃部保暖以防胃病复发;糖尿病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鞋袜,别过度浸泡双脚。

  防脑中风:早睡晚起 在温度高时段运动

  “冬季,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时候,往往是脑中风患者增多的时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梁燕玲介绍,冬季脑中风患者有出血性脑中风与缺血 性脑中风两种。由于冬天寒冷,老年人血管收缩,血压往往会比夏天的时候更高,尤其是一些有长期高血压史的患者,血管基础不好,动脉硬化,很多血管内有小的 血管瘤,很容易出现爆血管的情况。同时,由于老人在冬天活动量减少,喝水较少,脑部血液循环差,脑部供血不足,血管液度也会增高,非常容易导致血管堵塞, 出现缺血性脑中风。

  “此外,到了冬季,很多老年人的情绪也会更低落,喜欢窝在被子里,”梁燕玲说,这也容易导致血管的收缩调节不好。

  梁燕玲提醒,老人在冬季一定要进行适当运动,尽量不要选择在寒冷的清晨进行晨运,可以早睡晚起,在有太阳和温度高的时间段进行活动;在保暖方面,她说, 虽然很多人认为喝酒有助于保暖,但是从医学角度并不推荐去喝酒去保暖,老人们可以尝试用泡脚、穿多衣服、按摩手脚等方式取暖;在饮食方面,不要吃太多生冷 刺激的难消化食物,喝温开水,可以吃一些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

  梁燕玲还提醒,老人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嘴角歪斜、神志不清等情况都是中风症状。“万一出现这些中风症状,要尽快送院就诊或拨打120。”

  防呼吸道感染:夜尿起身注意保暖别着凉

  “这个阶段天气转冷,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的老年患者都有所增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魏立平介绍,由于天气还没有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慢阻肺的患者增长相对算小,但是上呼吸道以及哮喘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

  魏立平说,在冬季,老年人特别容易感冒。“一方面,是因为人到老年,免疫力、消化机能等不同程度下降;另一方面,是很多老年人因为夜尿起身,不注意保暖而容易着凉,引发呼吸道感染。”

  此外,天气转冷,老人的呼吸道未能够适应寒冷的变化,气管受到刺激,也很容易诱发哮喘。

  魏立平说,冬季的时候,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暖。他建议,在冬季比较冷的时候,老年人尽量将室内温度调整在18摄氏度以上;早上可用冷水洗脸或是用凉水泡 一下鼻子,让鼻子习惯外面的温度;不要频繁进出温差较大的室内室外;多吃新鲜蔬菜,避免喝酒及辛辣的食物;尽量保持房间通风透气,不要紧闭门窗,使空气不 流畅。

  防胃病:少食多餐 注意胃部保暖

  魏立平还分析,寒冷的冬天,老年人的胃病容易旧病复发。他说, 温度过低,会刺激人体内的血液,使得血液中的组织胺比以往增高,同时会分泌更多的胃酸,使得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因此,有 胃病的老年人,这时最容易复发或加重,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与此同时,由于冬季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经常会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这时也容易导致胃病的加重。

  魏立平提醒,在冬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同时,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此外,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防糖尿病:鞋袜合适 忌过度浸泡双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莹介绍,冬季也是老年糖尿病的高发期。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做好冬季的自我保健,糖尿病患者更要高度重视糖尿病足的预防。

  张莹说,冬天,老人的足部保暖很重要。在天气寒冷,的确有很多老年人喜欢在睡前泡脚。但是,糖尿病患者不能过度浸泡双脚。同时,泡脚时要使用中性的肥皂,最好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对温度的改变并不敏感,很多人烫伤也不知道。”

  她提醒,老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学会挑选合适的鞋袜。“买鞋应该在下午时间买,因为脚在下午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肿胀。”她说,同时,老年糖尿病患 者的袜子一定要选择天然材料,如棉线、羊毛等。袜子的上口不宜太紧,否则会影响脚的血液循环,同时,袜子的内部接缝不能太粗糙,避免对脚造成伤害,并要做 到每天更换。

  她还提醒,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在取暖时,切忌离取暖器等热源太近,同时,不要使用暖脚壶和电热毯。“如果脚部的伤口在24~48小时内没有好转迹象,或局部出现红、热、肿等表现,即使感觉不到疼痛,也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防关节病:忌“湿冷” 做做肌肉伸展运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建瑜介绍,降温的时候,关节温度下降尤其明显。由于关节周围血管收缩,促进关节滑膜、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 的降解和释放,导致关节黏液增加、滑膜增厚等,从而导致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尤其是身患关节炎的老人,由于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稍遇寒冷就会出现疼痛加 重。”

  张建瑜提醒,体育锻炼对老年关节病患者同样重要。不过,进行体育锻炼的患者,如在运动中出现肢体疼痛或运动后疼痛持续时间>15 分钟,应适当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率,在患者逐渐适应后再增加。

  她还提醒,虽然“湿冷”不是关节炎的病因,但“湿冷”绝对是关节炎发作的诱因,因此,锻炼时也需要注意关节的保暖。

  张建瑜建议老年人进行单纯的肌肉伸展运动。

  方法一:

  甩腿法:双手扶墙或树等支撑物,一只脚直立,另一只腿抬起做前后甩动。

  方法二:

  骑车法:适用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具体方法是身体平躺于床面上,双脚轮流抬起做蹬自行车的动作,这样可以使腿部得到锻炼,操作起来也比较安全,锻炼需要循序渐进。

  “当然,强度更大的一些训练方式可以到医院相关科室如风湿科、骨科、康复科进行咨询。”她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