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续命汤

 山东中医竹林 2014-12-28
浅谈续命汤
主讲:程刘海
程刘海,字禹洋,号彰机堂主。毕业于四川泸州医学院,是北京“承聖學堂”主人兼首席讲师,北京行知堂中医诊所医师。早年跟从多位四川省名中医学习,后跟随马君容教授研习儿科;曾从刘志杰先生研究汉传中医。尔后,渐自领悟“阴阳大道”,而诸法归于“一”,主张“一门深入,以一御百”。故在学术上,为彰显仲圣之学,以“阴阳为要,仲景为宗”为主旨,复立阴阳理论与仲景临证架构,具备“理论夯实、架构清晰、简明易学、用之实效”的特点;在临床上,“量体裁衣”,谨守仲景,独尊方证。精于妇科与儿科疾病,也擅长亚健康、咳喘、痹症、中风、高血压及消化系统疾病;而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青春痘等,男科疾病如阳痿、早泄等也有深厚的临床经验,疗效满意。
关于这个讲课的问题,之前我想了很久,讲什么好?结果,当晚有个师弟来找我,请我讲经方.他说:讲讲续命汤吧。那我也借这个机会,交流自己的心得。
今晚的课程,虽然叫做“浅谈续命汤”,其实,也是一种漫谈的方式,讲到哪里算哪里,希望对各位朋友有所用处。
对于“续命汤”,应该说是一系列,或者称为“续命汤”家族。自从2008年首次运用《古方录验》续命汤治愈外公的“中风病”之后,就被流传“程刘海能治疗脑中风”,而中风与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加,基本都是使用“续命汤”类方来治疗,尝到一些甜头。又在2012年,在北京的“北京汉传经验临床讲坛(第一期)”的交流会上讲解“小续命汤”,之后,对“续命汤”家族的关心还是比较密切的。发现近几年来,很多学习“经方”的临床医生,使用续命汤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是病病不离续命汤,完全脱离仲景心法。
今天,主要是浅谈续命汤,或者以《古方录验》续命汤为例子,谈谈这些年,我对续命汤的一些心得体会,有好也有坏,这才符合世间法的阴阳属性。关于续命汤类方,有很多,均记载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第八卷“诸风”篇中,例如小续命汤、千金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大续命汤、大续命散、续命煮散、竹沥汤等等。而由林艺校正的《金匮要略》,所载的“续命汤”,则名为“古方录验续命汤”,而且列于“附方”当中。但是,景宋版《脉经》却无此方,可见,“古方录验续命汤”确是林艺等人所增加
的方子,其目的很明确“又才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
《古方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川芎一两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煎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一、主治简析
“中风痱”,“中”是遭受的意思,“风痱”是病名,“痱”《尔雅》:“痱,病也。”,而楼英《医学纲目》:“痱者,废也”。具体来讲,“风痱”则是《千金要方》所载“中风大法”的其中之一。其临床症状则是“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所以,是肢体运动与感觉的障碍。“身体不能自收”(肌张力过低)与“拘急不得转侧”(肌张力过高),则是肢体运动障碍。或者运动艰难,或者肢体无力。“口不能言”,有的是类似口噤(因为下颔骨运动障碍而发音困难),有的是失语。“冒昧不知痛处”,“冒”与头昏沉、不清醒有关,“昧”除了头昏之外,还有眼睛视物不清楚。这些症状,都是脑袋的问题。“不知痛处”,在这里主要是头痛,但是,有的病人是身体各个地方都有可能疼痛,而且是走窜性,不固定的。也有的患者不是疼痛,有可能是发胀,或者麻木。“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在这里,“姚云:与大续命同”,其实,中风病,不管是风痱还是风痹等,其临床症状基本相同,轻者神志清楚,重者不能识人(此时多用大续命汤类)。【扩充:中风根据有无神志障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神志清为中经络,神智障碍为中脏腑,中经络与中脏腑可相互转化,中经络者3天—1周内可向中脏腑发展】“妇人产后去血者”,因为妇人产后大量失血,在古代没有剖宫产,遇到大出血的情况更是常有,【扩充: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1、子宫收缩乏力,常见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或产程延长消耗过多体力引起;2、胎盘滞留致使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关闭引起;3、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在月子当中,都是血去气少,汗出多,最易受风寒,从而导致“中风”,很多月子病,就是此时得来,所表现的症状,与“风痱”没多大差别。“及老人、小儿”,此两种人群,也是因为气血薄弱。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但”是只能的意思。“伏”,就是伏案、伏几,不能平卧睡觉“不得卧”。“咳逆上气”,是咳喘之类,“面目浮肿”是风水多见,急性。从上面的临床症状来看,《古方录验》续命汤治疗范围基本可以确定,那就是与“风”有关,除了肢体上的表现,还有“咳逆上气”与“面目浮肿”。
二、证候简析
《金匮要略》:“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博,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风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这段话,主要指出中风病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邪风不去,滞留“皮肤”而为发。正气亏虚,原文直接定位“血虚”,因为血就是营,是同一物不同名称而已。临床上,营卫为一对阴阳,相互转化,所以,此时卫也亏损。综合来讲,就是营卫、津液根本不足,也就是血弱气少。邪风不去,这里的“风”,除了风邪之外,还包括寒、湿二邪。风不独伤人,必带寒湿。其实,中风病的邪气,还有淤血,其由于“邪风不去”、“血弱气少”导致的络脉内津血凝聚而成。《千金要方》有:“风邪入深,寒热相博”,此也是热邪产生的原因,也就是郁而化热。总的来讲,中风病的病理产物(病邪),则有风寒湿、淤血、郁热。对于中风病的病位,则是在“皮肤”。“皮肤”,当指的是“表”。病位在表,是中风病的最典型特征。但是,现代的中医,总是借着“脑中风”这个名词,总使得中风病不离“脑”。脑,虽然是在表位,但是只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只有“表”,才能完全反映出中风病的病位,并且突出此病与“风”的关系最大。“表”,除了标注病位在表,还明示出中风病的主要证候:表证。因“表”而病,所以在临床上的表现则是肢体的运动与感觉障碍,或者是风水、表证咳逆之类。所以,病位、证候、临床表现,也是一一相应的。“表”,也提示了此病在仲景“三阴三阳”辨证中,属于太阳或者少阴的范畴。若是结合方中当归、川芎的组成,营血分药物的使用,则知其多是少阴病为主。在这里,综合上述,是中风病(或者说《古方录验》续命汤)的证候病机是表位(太阳或少阴)的营卫亏损,淤血内滞,而感风寒湿,留滞生热,邪壅而不用,使得肢体产生异常,或者肢体无力,或者瘫软,或者拘挛,或者肿胀,或者麻木不仁,或者疼痛。若是邪壅咽喉,则是言语不利。
三、方药简析
续命汤类方,主要为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在《伤寒论》描述桂枝汤的条文当中,“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本来,中风病患者本自营卫亏损,“血弱气少”,在外受风寒的情况下,往往就是“邪风”不去,此也是“宜桂枝汤”的原因。而麻黄汤,则是发表散邪的妙方,用于中风病邪气壅盛之时。所以,合并桂枝汤,则是达到通调营卫的作用。换句话来讲,桂枝与麻黄,则是续命汤的主药。但是,对于两方的临床运用,或者还有更深的意义,则需要临床不断发掘。现在,我将续命汤类方中的主要药物,或者相近的药物,进行分门别类,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第一类:调和营卫,用于驱散风寒之邪,卫气分:麻黄、桂枝、防风、羌活。第二类:活血通滞,用于淤血内阻,调通络脉、养营血,营血分:当归、川芎、赤芍、黄芩。第三类:养胃气,补津液:党参、炙甘草、大枣、生姜。第四类:化痰湿:茯苓、杏仁。第五类:清郁热:石膏、黄芩为主。从五类药物来讲,以温通为主,稍佐清热之品,而且这清热的药物很有讲究,例如黄芩,则是可入营血分,清脉络内郁热;石膏,也有辛味,不是一味到底的清,而是有发散作用。见《神农本草经》,又是攻补兼施,从卫气营血各层面来排污,使得邪气不留,不能壅滞;又从胃气、津液、营血着手,以补益正气,使得后方资源充足,源源不断。所以,此是典型的调和之法。
四、适应症简析
1、治“诸风”。风病,是与“风”有关的疾病,除了古代所讲的偏枯、中风之外,
还有脚气、角弓反张、面瘫、癫痫等等。这些资料,都记载在《千金要方》,大家可以一观。在唐宋之前,以续命汤类方治疗“诸风”,则是准绳。孙真人在“续命煮散”里面,记载着自己中风的情况,还有如何服药,他老人家是深有体会。但是,在金元时期,医风骤变,使得此类方剂的使用越来越少,金元四大家,在治疗中风的时候,也是各执一词。这点,有舍本逐末的味道。
2、治“痹症”。“痹”,本来就是不通之意,如果发生于肢体上,多是不通则痛,都是因为邪气壅滞所致,腰痛也是如此。例如《医方集解》在描述小续命汤的时候,则有“风湿腰痛”一句,正是痹症。曾经用续命煮散治疗一女(5岁),此女患有“腺样体肥大”,主要表现打呼噜,经过了解,患儿经常外感,而且打呼噜症状也是外感之后出现并且加重,所以使用原方,但是用量是一两等于5克。经过1个月之后,症状痊愈,胸片显示未见腺样体,其也不容易外感。所以,只要续命汤使用得当,则可攻可补。
3、治“咳喘”。咳喘,或者叫做咳逆上气,严重的就是“但伏不得卧”。例如一些长期咳喘的患者,类似现代的肺气肿、慢支炎、过敏性咳嗽,只要阳明病比较轻微,则可以选用此方。长期咳喘,病入营血分的患者很多,有的时候,单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仁汤效果不好,因为营卫不足,邪气不去,不容易好,可以考虑用续命方子。但是,要掌握好寒热比例。
4、治“月经”、胸痹、颜面水肿等等。在用于治疗月经方面,则是受“大续命散”描述的“妇人带下无子”的启发。
五、使用要点
1、以证候为辨证要点,不可盲目。续命汤类方,都是以少阴病为主要证候,稍有阳明,或者太阴病,并且以营卫亏损、邪气壅滞为特点。这也是其使用前提。但是,有的医生,则不是如此。而是以现代医学的病名为主,看到脑中风、脑肿瘤使用,有的更是无限扩大,连内脏肿瘤也使用,更何况不辨证。还有部分医生,凡是见中风病都用,这种就不能叫做中医,因为已经没有辨证论治了,远离仲景的临床核心“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种医生,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一病一方”谬论。“病名”,是没有辨证意义的,中医关键在于“识证”。证不识,何以辨治?更不用谈“方证对应”。 临床上面,治疗中风病,我用过续命汤类方,也用过桂枝汤,用过人参黄芪汤,也用过当归四逆汤,甚至柴胡桂枝汤,等等,这都是“有是证,用是方”。 临床上面,治疗中风病,我用过续命汤类方,也用过桂枝汤,用过人参黄芪汤,也用过当归四逆汤,甚至柴胡桂枝汤,等等,这都是“有是证,用是方”。
2、中风病,以“桂枝汤”煎服、护理方法为基准,要谨守,切记,否则就会复发。
3、注意麻黄的使用:【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有促进汗腺分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及兴奋肾上腺受体,收缩血管等作用,易引起过汗、精神兴奋、失眠、血压升高等】
一是不能过汗,一般来讲,只要方证对应,按照桂枝汤的煎服、护理方法来,是不会导致过汗的。如果出现过汗,要注意补充汗源,就是喝米糊或者米汤,同时停一下中药,等汗止住了,第二天再服用或者重新辨证处方。
二是麻黄的心烦躁、或者心悸的情况,这种情况,有一过性的,如果是症状不严重,可以不停药;但是,严重了,就需要停药。还有一些阳明病明显的患者,那麻黄的使用,就要小心。或者经常心悸的患者,也最好辨证准确再用,如果用了还是心悸加重,就需要停药。因为麻黄耗散津液、损营血,此种病人最忌讳。
三是麻黄导致失眠的问题。服用麻黄,如果患者是阴证,往往白天精神,晚上睡的很好。但是,也有病人在夜间服药,导致失眠的。所以,有麻黄的方,基本让患者过了7点,就不能服用了,以免影响睡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