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扎克伯格:上网应该是天赋人权!|荐文

 文野 2014-12-28


荐语

社交网站之所以崛起,在于互联网释放了人类的两个基本需求:一是作为有自由意志的符号动物,人要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二是作为社会动物,人要和别人建立连接。而Facebook之所以能成为社交网站里的翘楚,又有几个比较核心的原因:首先,Facebook是真人社交网络平台;其次,在2007年后,Facebook做了开放平台;最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Facebook拥有一个如斯多葛主义代表人物、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一样的领导人——马克·扎克伯格。


文/余晨


许多人对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印象最早来自电影《社交网络》。影片中的扎克伯格被描绘为一个天才黑客,他为了盗取漂亮女孩的个人资料,入侵学校网络,最后种豆得瓜,误打误撞成就了后来的Facebook。

这部影片贬毁了扎克伯格的声誉,以至于在影片播出的2010年,当扎克伯格向新泽西的几所公立学校捐赠一亿美元时,也被人们误解为不过是借此来挽回他败落的名声,尽管事实的真相是,这些捐赠是扎克伯格很早就计划采取的行动。

扎克伯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更相信扎克伯格是一个新时代的马克·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古罗马帝国皇帝,著有《沉思录》),或者一个斯多葛主义者。

本文作者余晨和马克·扎克伯格


创业精神&斯多葛主义


兴起于古希腊后期的斯多葛主义更加关注个人,它强调人内心的自由,强调人要对自己负责,不能因为外面的世界黑暗、腐败就随波逐流。因此,马可·奥勒留虽然是皇帝,拥有大权,但他没有因此堕落于声色犬马或者滥用权力。


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精神,也可被视为斯多葛精神的再现。今天的Facebook拥有超过10亿的用户,已经算是世界“第三大国”。作为“国王”,扎克伯格早已经富可敌国,但他和马可·奥勒留一样注重自我的独立,注重自我的自由和自律。


他加入了由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活动,承诺用自己生前或者去世后的一半财富做慈善。在Facebook的某个联合创始人为逃避高额税负而放弃美国国籍时,扎克伯格则缴纳了以10亿(美元)为单位计的个人所得税。


扎克伯格甚至没有打算让自己的生活安逸下来,他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挑战。仅以个人挑战为例,2009年,他坚持每天戴领带。2010年,他着力学习中文。2011年,他挑战嗜肉的习惯,只吃他自己宰杀的动物。2012年,他坚持每天写代码。2013年,他则坚持每天认识一个不同的人。


早些时候,扎克伯格常随身带一个名为“The Book of Change”的笔记本,上面题写着甘地的一句话“改变世界,从我做起”——这和马可·奥勒留的箴言录倒有异曲同工之妙。扎克伯格确实以他强大的信念改变了世界,Facebook早已经把遍布全球的10亿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国籍的用户连接在了一起。


真人社交&开放平台


这是扎克伯格从开始就怀有的强烈信念:凡人都有家庭和亲朋好友,都期望能维持彼此间的良好联系,这是人的基本需求,因此,就一定要有一种服务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并且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应用。


扎克伯格认为,如果提供一些使用真实身份的服务,也许会很有用。毫无疑问,人的人际关系圈首先起源于实名的亲人和密友圈,而且实名可以让人更诚实,避免对不同的人心口不一。果然,实名制推行后,得到了人们的欢迎,不少人开始采用实名分享。


Facebook办公地点的地砖上印了“HACK”(黑客)这个单词,而这正体现了Facebook的企业文化,即希望技术和网络能够把所有人紧密相联。


Facebook办公地点的地砖拼成

“HACK”(黑客)


Facebook推行真人社交、成为线下社交网在网络世界的真实写照,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在线下本来就有自己的人际网,只是现实中的人际网受限于时空,可能会变得松散,甚至消失,但Facebook又把这些关系网重新建立和加强了。这就使Facebook有别于其他一些匿名社交网站,比如通过共同兴趣建立连接的匿名社交网站。


在2007年率先开放平台,把网站用户和关系数据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使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以针对Facebook开发应用程序,这是Facebook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措施调动了企业和软件开发者参与建设Facebook的热情,直接丰富了Facebook上的应用程序。而更加丰富的服务和体验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最终把Facebook的发展推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增长轨道。

让50亿人都能上网


牛津大学的教授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曾经深入研究过人类的交际圈。他认为,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50人。


扎克伯格并不这样看,他特意强调,电脑这个词来自拉丁文“一起思考”,它成为我们思考的辅助。正是因为有了Facebook这样的社交软件,我们才拥有了一个更加紧密也更加庞大的社交圈子,即使远隔万里,也会彼此关照,世界因此变小了。


因此,继Facebook之后,扎克伯格又有了一个宏大的愿景——为了让全球50亿人都能够上网,他创立了internet.org。目前全球能上网的人还只有不到30亿,扎克伯格认为上网是人权,这一现状必须要做出改变。


Facebook的涂鸦墙


20余年里,全球就有27亿人“迁徙”进入互联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是不是造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而没有给后来者留下多少机会呢?


扎克伯格不这样认为。事实上,每天都有更多的应用软件涌现出来,每天都有人进入互联网行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且不少公司的规模很大。现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备,学生们甚至可以在寝室开始自己的梦想,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今天却实现了。


既然长江后浪推前浪,Facebook又怎么应对创新者的挑战呢?


现在,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崛起,智能手机也才刚刚开始普及,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入移动互联网,这带来了相当大的机会。在历史上,我们的机会从来没有这么巨大过,仅仅靠一个人、一间屋、打造一种服务,就可以让数亿甚至数十亿人受益。而且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这样做,所以互联网时代注定是我们专注于所喜爱的事情,大干一番事业的最好时期。


(本文作者系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


本文摘选自《看见未来:互联网引领者和他们的世界》一书,源于作者参与央视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创作,收录了互联网历史创造者的智慧:埃隆·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杨致远、凯文·凯利、克里斯·安德森、马克·格兰诺维特……这些互联网史上闪耀的巨星,正以“网络”的形式,勾勒出了互联网的轮廓和精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参加《看见未来:互联网引领者和他们的世界》众筹活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