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万艳同悲,千红一哭”,曹雪芹先是卯足了劲把一众红楼儿女夸得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然后,又咬着后槽牙发狠将她们一个个撵到了穷途末路,最后,无一例外地,让她们一个个香消玉殒,魂断奈何。
曹雪芹是最“冷血”的文学巨匠,他发誓要将最美好的东西一一打碎在我们面前,让你欲哭无泪,让你痛彻心扉。他前面一切对美的讴歌与铺垫,为的就是这最后的毁灭。不是单个的毁灭,而是无一幸免的集体毁灭,文学悲剧的震撼效果,在他的笔下,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极致。
但即令是毁灭,曹雪芹也让毁灭变得如此美丽,如此写意。大家和平庸作家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文笔的华丽,而在于意境的雕琢。譬如死,在平庸作家笔下的死,直白,单调,毫无诗意,而到了曹雪芹笔下,死也是一种美的意境,虽然让人伤感,却回味无穷。
红楼梦里几乎每个人最后的结局都难逃一死。
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曹雪芹留下的前八十回书稿,所以,正册里的金陵十二钗我们只见证了秦可卿一个人的死。但由于脂砚斋的“从中作梗”,我们只以为她是暴病而亡。但其实,按曹公的原笔原意,应该是“画梁春尽落香尘”的诗意之死。三尺白绫,画梁春尽,美艳妖治的秦可卿就这样走完了她短暂而屈辱的一生。
书中两大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之死,我们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书稿中无从知晓,即便是高鹗的续书,我们也只知道林黛玉是含恨饮悲焚稿而死。至于宝钗的死,高鹗根本没有写,也许她认为宝钗更应该在尘世里苟且地存活。但我相信,曹雪芹要的是“万艳同悲,千红一窟”的结局,不会不写到宝姐姐的死。而宝钗、黛玉真正的死亡之谜,或许永远是个谜,因为谁也不可能真正看到曹雪芹原笔原意的《红楼梦》后八十回。
其余金陵十二钗之死,根据《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游历大虚幻境所见的正册上的人物判词和听到的那十二支曲子,我们只能依稀、模糊且带一点想象地推断她们的最终死亡结局。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贾元春或死于暴病,或死于政治倾轧;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贾迎春的死也许是十二钗中最没有争议的,生性懦弱的她定然死于禽兽丈夫孙绍祖的家庭暴力;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颇有男儿豪气的贾探春的死虽然无法判定,但我们却能推断她可能是远嫁他乡,把父母家园一齐抛下,嫁到一个荒蛮遥远的异邦之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的命运最不好判定,我也不敢妄加推测。
余者李纨、巧姐、妙玉的个人遭遇,更是扑朔迷离,不可臆测。
反倒是金陵十二钗副册那些次一等女子的死,我们更容易把握。因为她们的结局,很多在前八十回已经有了了断。
司棋,贾迎春的丫头,与做小厮的表弟潘又安偷偷相爱,私定终生,但由于遭到世俗的鄙夷和她母亲的坚决抵制,倔强的司棋最后决绝地一头撞死在墙上。
潘又安见司棋一头撞死在墙上,也用小刀自刎殉情。
张金哥和她的未婚夫被王熙凤拆散,双双自杀。 鸳鸯,贾母的大丫头,在贾母死后,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当然,这只是高鹗的续书,真正曹公的原笔我们无从知晓,想来一定比这还令人震撼。 金钏儿,王夫人的大丫环,王夫人要撵她出去,金钏儿跪地哀告,百般苦求,王夫人执意不肯收留,逼得金钏儿投井自尽。 瑞珠,秦可卿的丫环。秦可卿生前与公公贾珍关系暧昧,服侍秦可卿的瑞珠因此受到贾珍的威胁。秦可卿死后,瑞珠生无可恋,只得触柱而亡。
尤二姐,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在王熙凤借剑杀人计谋下,尤二姐备受折磨,当胎儿被庸医打下后,她绝望地吞金自尽。 尤三姐,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看中柳湘莲后,但因柳湘莲误听传言,怀疑尤三姐也是个不干净之人,索回定礼,刚烈的尤三姐在奉还定礼时拔剑自刎。
虽然都是死,却死得千姿百态,各有分别。
这正是曹雪芹所要呈现给后世的“悲惨世界”。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曹公可谓深谙此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