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质基础在多大程度上能带给人安全感?

 慈溪全媒体 2014-12-29

来自知乎用户@瘾小明的回答:


此文分三部分,每部分有分割线
A 安全感和金钱的关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研究介绍)
B 中国人需要多少钱(根据A的研究结果作估计)
C 中国人存款能力的讨论(根据B结果结合中国人的存款习惯稍作讨论)

---------------------A------------------------数据分割线------------------------------------------

首先先说明安全感和金钱的关系。


把题目具体化一下

金钱基础在多大程度上能带来安全感,可以理解为:

1.多少钱才算够花?

2.金钱能让人感觉多幸福?

3.金钱能让人感觉多满意?


美国gallup机构于2010年9月7日在美国科学学术组织的刊物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高收入提高了生活评分但是不提高幸福》。论文的作者是Daniel Kahneman(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心理学家)和Angus Deaton(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微观经济学家),他们在2008-2009年调查了45万名美国人,主要调查对象是他们的收入对应幸福感还有满意度的关系。


源地址:http://www./content/early/2010/08/27/1011492107.abstract

这两个概念听起来差不多,实际上有区别:


幸福感指的是每天有多频繁,有多强烈地感觉到各种正面负面感觉,比如开心,焦虑,悲伤,愤怒等。幸福感高的人每天会经历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少的消极情绪。说白了就是你有这么多钱的生活感觉上有多爽。


满意度则和情感没有那么大关系,就是一个人给自己生活打个分。比如说王思聪同学也许给他自己的生活打分是10分,但实际上他的生活里面可能并没有感到多快乐(谁信啊)。说白了就是你有这么多钱的生活你以为有多爽。


首先是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


红线指的是有百分之多少的人昨天感到很开心,蓝线指的是有多少人昨天没有担心或悲伤,绿线表示有多少人昨天没有感到焦虑和压力。


很明显可以看出,75000年收入是一个分界线。收入低于75000的,从10000到75000之间,收入的提升会直接带来幸福感比例的显著提升。收入超过75000之后,从75000提升到16万,幸福感比例也会提升但是幅度非常小。也就是说,年收入在75以下的时候,有钱人比没钱人过得幸福。但是当你达到75之后,比你工资高一倍的人,其实跟你的幸福感差不太多,也就稍稍能比你幸福感强一点,而且压力和焦虑还会比你大。


也就是说,钱能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是有阈值的,它不是一个上限,但它是一个门槛,迈过了这个门槛,在钱的问题上,你已经进入幸福的人群了。


那为什么是75000呢?研究者认为75000是一个分水岭,当你收入再高之后,你生活中能做其他事情(除了赚钱)的时间会减少,你就没有其他时间和朋友出去,和家人孩子在一起,保持身体健康,适当娱乐休闲等等。按美国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家庭年收入达到75000的占总数的32.47%,大约三分之一。2011年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是50054美元。


那中国人的门槛是有多高?

这个我会在稍后有详细计算。在这里可以剧透一下,知乎上应该有很多人已经达到了。


既然有门槛,那为什么好像没见过有人迈过了这个门槛说自己钱够了开始幸福了?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收入和满意度的关系。从0-10打分,0是“差得不可能再差了”“你敢更差一点吗?”的水平,10是“好得简直不能再好了”。

结论是:家庭收入和生活打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你越有钱,你对你自己的生活越满意。


注意到这个图的横竖轴是不按比例尺来的,横轴第一个刻度是1万,第二个是2万,第三个是4万,第四个是8万。也就是说实际的打分增长并不像收入增长那么显著。从1万升到2万,你的年收入增长了1万,你的满意度打分可能会增长0.4。但是从15万增长到16万,同样是年收入增长一万,你的满意度可能只增长了0.05分。


这不是废话吗?一年才挣一万的人是最拿钱当钱的人群了。所以这个图的横轴才选择了这样的刻度。


但是这个图同时也说明,虽然有些人一年只有1万美元收入(1万美元在美国相当于中国的饭店服务员的水平,自己连房子都租不起,基本上只能在地下室租个床位),而打分还是高于5的。这已经算是相当高的打分了。在gallup组织对全世界的调查中,美国对生活满意的人口排第9。排在美国前面的有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加拿大、荷兰、瑞士、新西兰。


那多少钱是够呢?


Richard Easterlin(南加州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不管收入多少,最典型的回答就是:再多20%就好了。


至此,题主的三个问题已经回答完毕,整理一下:


1.多少钱才算够花?

对于幸福感来说,是有一个门槛的,美国人是75000/年,中国人的计算在下面。过了这个坎,也算是够花了。

但是当你问别人多少钱才够花?那回答一定是,永远都不够。


2.金钱能让人感觉多幸福?

门槛之前会显著提升幸福,门槛后对幸福的提升不大。


3.金钱能让人感觉多满意?

越多越满意,没有上限。



难道要做钱的奴隶吗?


首先,如果没达到幸福门槛,肯定是先赚钱。

达到了幸福门槛之后,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安全需求其实已经满足了。但是人们往往把钱和上面的层次挂钩,比如觉得有钱才会有朋友,有钱才会被尊重,有钱自己才有价值。这时,钱所满足的,已经不是安全感了,而是其他的东西了。这解释了为什么钱越多越觉得满意。

但是钱在满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上面帮助不大,这也是钱无法在过了门槛之后继续提升幸福感的原因。



-----------------B------------------------------中国人民生活的分割线来了--------------------------------------------------



接下来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时候。


过程比较长,先列结果。

对于中国人来说



下面就是具体分析过程。

现在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美国的75000美元的年收入在中国大约是什么水平。

如果按照75000的收入排在美国前1/3的水平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假设中国排在前1/3的人也可以过这个门槛?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这是最新版,地址 中国统计年鉴-2013

前40%的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是79600元。

换算成每个月就是6633元。

如果是夫妻两人的话,就是一人


3300元


……好像有点少?

收入位于前30%的呢?
不好意思,没统计。

收入位于前20%的呢?
年收入102180元
每人每月
4257元

……这好像也不够吧?

擦,到底怎么算够啊!

所以这个方法不准确,我们可以换另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先估算一下75000美元在美国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然后计算出在中国过同样的生活要多少钱。(当然,住带院子的别野什么的就算了,这个照搬过来中国人将没几个能跨过幸福门槛。)


75000美元让美国人花起来是什么样的概念?


实际上如果不在纽约那种大城市,两个人买房买车不成问题,周末应该还可以郊游,每年可以出去旅游。但是不够你天天去饭店胡吃海喝,不够你坐头等舱,不够你住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不够你买大音响大彩电大苹果(顶配),不够你马尔代夫渡假。钱是够花了,但是不够你随便花。


美国各州收入的数据在此。

由于各个州之间的有差异,现在我们来取位于中间的州吧。

根据美国政府官方给出的各州家庭年收入统计表(State Median Income

做个排序


然后就可以找出中位数,第26名,是Michigan(密西根)州,50015美元。

那在这个州里面一年花75000是怎么样的呢?


要研究这个,我们要知道他们这75000当中有多少钱花在住房上,多少花在交通上,多少花在食物上,多少花在其他之类的。于是我们需要一个michigan州家庭支出比例统计,然后找出年收入75000那一类人群。

可惜没有这种研究。。。


好在我们不是在写论文,只是做个粗略的估算,那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典型的家庭支出在75000左右家庭研究他们的消费组成。


于是我找到了这么四个案例。


数据来源lsnj.org 的页面


遗憾的是这个是在new jersey(新泽西)州的,而new jersey州的中位收入要比michigan高很多,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到,排第三,66692。不过有总比没有好,这总归是一个估算的根据。

最右侧的家庭年支出达到了73371,这符合一个年收入75000家庭的支出水平。


住房是1300美元一个月,相当于8000人民币左右。这里面应该还包括了水电煤气费和取暖费,还有维护费用。

michigan的房租

(来源 http://www./cost-of-living/city_result.jsp?country=United+States&city=Detroit%2C+MI


从675美元(非市中心单间)到1338美元(市中心三室)

买房的月供大概是1100多(来源 Michigan Mortgage Rates

美国的首付很低,我记得次贷危机那段时间根本都是0首付。所以价格相差不多时美国人肯定首选买房。

如果考虑中国,由于一线城市的房价和三线城市简直是天差地别。为了得出一个更直观的结果,我们分开讨论。先说一线,以北京为例,月供大约是9000左右。假如是前20%的居民,税前工资是4673元(中国统计年鉴表11-6),公积金按12%算,公司给交560元。如果夫妻两人都如此,那么一共是1120元。此时房贷还剩7880元,除以2就是3940元,刚才说一个人的月工资是多少来着?4000多吧?

肯定不够啊!


所以讨论一线城市的话我们只能看前10%了。前10%的家庭,基本上一个大人的月工资到手有6700元,公积金880元。那么两人公积金一共是1760,房贷还剩7240,中国前10%的家庭每月还房贷3790元,还有存款2022元,一共是5493元。这样还差1428元。


再看饮食,年支出在73371的家庭,其饮食一个月要花掉744美元,也就是24.8元/天。

这24.8元能买多少吃的呢?我们先要了解美国的物价。

这里是michigan州的食物均价。2014年7月更新的,是最新的。

假如一个四口之家,一天2升牛奶,一条长面包,1kg大米,一打鸡蛋,1kg鸡胸肉,现在已经花掉15.73元了。还剩9元,9元可以买1kg苹果,两大瓶水,1kg土豆。

假如你是一家四口,一天吃这些东西不算过分。一天三顿饭,四张嘴,1kg大米轻松吃掉,12个鸡蛋也不多,苹果什么的1kg总共也就四五个,一人一个就差不多了。


那在一线城市买这些东西要多少钱?

就看北京,到1号店上面搜了搜送货到北京的价格。2升牛奶价格大概是20,一条长面包……中国人早餐不常吃面包。好吧,两个包子3块,1kg散装有机东北大米8块,一打鸡蛋20块,1kg鸡胸肉20块,1kg苹果10块,两大瓶水(3升)6块,1kg土豆4块。一共是91块。

考虑到中国人一般三口之家吃不了这么多,而且收入排前10%的家庭平均成员是2.52人,也就是大概一半家庭三口,一半两口,所以他们的花销大概在60-70之间。就按70算好了,中国物价这么高。


那中国前10%的家庭花在食物上面的钱是多少?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表11-7,一家一天是72元。

正好吻合。

根据我在北京呆过的经验来看,北京的食物的消费水平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平的确不假。


接下来是交通。先看美国,一个四口之家的交通费是一个月511美元,这应该是两辆车的油钱。其中应该是包含了停车费、车险、保养费之类的。换算成rmb是3100多。美国的油钱是6rmb多一升。中国的92#油已经达到了7.98/升。

中国前10%的家庭每个月花在交通上面的钱是1674元。这应该是一辆车的费用。因为假如每天来回20公里,市区百公里10升,也要480块了。再加上停车费一二百,保养费几百,车险平均每个月几百,差不多就是1674。

考虑到美国车很便宜,家有两辆车是很正常的现象,中国家有两辆车光摇号就很难,所以按每家一辆车来算,此项不调整。


医保:美国是医疗保险,484美元。中国公司给交医疗保险,但是我们前10%家庭有医疗保健费用,是409rmb/月。


杂项:这也是一个极难估算的东西。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得不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来估算的原因。单凭自己列举简直太不靠谱了。

美国四人家庭花销是484美元,3000rmb。如果考虑到这里面包含了网费、衣服和鞋、生活用品、洗漱护肤用品、烟酒、出门吃饭娱乐、还有每年的小旅行的话,美国人简直是太节俭了。


我们先看一下美国的物价:


只找到了衣服的物价。
美国的levis的变态的便宜,37美元,230rmb,中国都是800起的好吗。
衣服(zara和h&m来说)一件女裙是42.5美元,263rmb,中国的价格大概是400吧。
一双nike76美元,470rmb,中国打折时可以买到这个价,正常要700左右。
一双男皮鞋87.5美元,540Rmb,中国……反正在北京这个价很难买到有看着不廉价的皮鞋。

但是服装只是杂项当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中国前10%家庭的数据,会发现他们的服装占杂项的44%。

中国前10%家庭的所有杂项支出是1860rmb,其中有服装上面每个月的824元。如果按照服装比美国贵的因素调整一下,把服装花销翻一倍好了,那一共就是1860+824=2684元。比美国少。
但他们的生活用品,日化用品,烟酒,吃喝玩乐,短途旅行都比我们要贵很多。
不过他们的护肤品比我们便宜。
而且作为中国人,我们还要参加婚礼葬礼、领导父亲住院、同事生小孩、二姑的舅妈的表弟的三孙子出国留学等等所有份子钱的话,简直是不敢想象。
所以杂项我们按3000算好了(一共调整了+1140元)。

表上美国人交的税:这个我们直接从工资里面扣掉了。

还有一个是child care。这个就相当于小孩的看护班,幼儿园之类的。美国这方面的花费是相当高的,一个月1764美元,将近11000rmb。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人月支出的50%都花在了住房和子女教育上面。所以这个收入他们真的不敢奢侈,这也正说明了幸福和奢侈无关。
中国前10%的家庭在文教娱乐上面一个月是1140rmb。由于国情差异,不额外调整。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算一下花销了。计算过程就不列在这里了(我知道列了你们也会跳过去的),上面所有的加起来是:

7985元/月/人

两人一共191640元/年。

而且是税后。

而且是月光的。

而且没包括房子首付(假如你们夫妻的父母帮你们出了首付)和车钱(假如是你们父母出了车钱并且一次付清)


但是如果我们讨论普遍中国人的话,这个钱是不够安全感的。因为:

1.普遍中国人是要给父母寄钱的(哪怕没多少钱)。

2.普遍中国人不留一点存款是不可能有安全感的(你说你身体健康只生感冒发烧的小毛病医保可以报,你父母呢?)。

3.普遍中国人过年是要回家的(机票、给父母的钱、给小辈的压岁钱、在家乡吃喝玩乐的钱)。



已知中国前10%的家庭的可支配年收入(也就是税后到手)是161000元,他们每个月能存2000元;前10-20%的家庭可支配年收入102200元,每个月存840元;前20-40%的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是79600元,每个月存700元。
可见,收入越高,存款越多。
现在你收入已经超出前10%的家庭的平均水平了,但你还没有存款,这是一件令中国人很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所以我们假定你和前10%的家庭的平均存款水平一样,一个月2000。
那么你每个月寄回家给父母多少钱?这个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寄。我们先假设你这个不孝的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家带给父母一些钱。
那你过年回家的钱从哪里来?
年终奖啊!!!
一个月税后8000怎么可能没有年终奖,年终奖至少也要1万多吧。

你说:我没有年终奖,我是个开淘宝店的。
啊,那你连公积金和社保都要自己交,你好自为之吧。。。。。。

那么一个月存款2000之后,每人每月收入将上升到:


9000元(税后)。

也就是

两人一共年收入216000元。(税后)


这就是中国一线城市居民的幸福门槛。


中国家庭年收入排前10%的,平均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有16万出头,这些家庭想要在一线城市这么大生存压力的地方达到美国年收入75000家庭的生活水平,最主要差的就是房贷。如果早几年就买了房,房贷压力比现在买房的小,那其实已经差不多过了幸福门槛了。杂项开支一个月多几百块之类的根本不算大问题。假如按照一线城市现在买房的房贷来看,估计中国过线的应该在5%左右吧。


但这只是一线城市的。如果住三线城市的话,不会这么夸张。我们可以简要计算一下。具体过程就不写出来了,相信你们看完一遍上面的已经很烦了。直接说结果:


经过比较,年收入在前20%的家庭在三线城市能达到美国的75000生活水平。


也就是

三线城市:
家庭年收入102200元(税后)
4250元/人/月

前20%的家庭的消费结构大概是这样的:

住房2300一个月房贷。

食物一个月平均1800。

养车费用(保险保养)平均一个月1000。

衣服平均一个月600

家庭设备用品一个月400

文教娱乐一个月737

医疗保健一个月340

其他一个月250


存钱每月840。


年终回老家……不用回。


所以说中国前20%的家庭在三线城市都可以达到幸福门槛。


如果你们的城市消费水平没有这么高,比如四五线城市。。。那种地方房贷压力更小,有些父母有积蓄的直接可以首付付掉一半或者全款,那么家庭年收入在前40%的,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是8万元,每人月薪3300元,已经在四五线城市足够用了。


所以总结起来:

一线城市两人年收入要达到税后216000元。

三线城市两人年收入要达到税后102200元。

二线城市应该介于中间。

四五线城市两人年收入达到80000元。


这个门槛的意义就是: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说明——钱从来就没必要成为人这一生的主要目标。

它只是一个决定了钱在什么程度会失效的分界线。

达到这个门槛之前,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让你幸福,钱是其中的一种。而你可能会把你不够幸福的原因怪在钱不够上面。

你到了这个门槛之后,钱就再也不是理由了。你再不幸福就不要怪钱了。


-----------C---------------------关于中国人的存钱能力的分割钱--------------------------------------------



评论里面的同学们让我意识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人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三线城市的人拿到10万就已经过得很好了。而一线城市,本身竞争压力就大,整个城市都处于一种鸡血状态,当他们过上和三线一样的生活的时候,是无法获得三线城市居民一样的安全感的。

尽管上面的估算已经包含了一年2万多的存款,但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真是远远不够。
一定要有额外的存款和额外的不动产!
一定要有!
否则就没有安全感。

那存多少是多呢?
于是我又去查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这是一本书,百度文库里能搜到)
然后我被中国人的存钱能力震惊了。。。
我发现,在处于前10%收入的家庭中,他们的家庭储蓄率是60.6%
新浪财经在2014年1月转的《财经》杂志报道(家庭储蓄被指富人储蓄:收入最高10%储蓄率近70%|储蓄率)里面也提到了:

从微观数据看,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平均储蓄率高达66.5%,而45%的家庭当年没有任何储蓄,中国家庭的储蓄主要是富人的储蓄。

也就是说,他们一年赚的钱,有60%都存起来了!

如果真的是60%的话,21万多确实不够啊!因为没有满足人们的存钱需求啊!没满足存钱需求,哪来的安全感!
假如为了彻底满足这种存钱需求,那我们需要至少50万才能保证你存下来60%的钱。’
但是收入50万之后,花销肯定大于20万,于是储蓄率又少于60%了,又要再赚。
接着花销又会升高,为了满足60%储蓄需求,还要再赚……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但是这里有个疑问,从《中国统计年鉴2013》来看的话,前10%的家庭,就算是总收入-总支出,也没达到60%的存款率啊。只有22%啊。
所以这个先存疑,不作为本文最终结论的一部分。

不过我想,不光是一线城市,哪个城市都希望自己家庭年入50万吧?谁会和钱过不去啊?
A部分的统计结果也说明,钱越多越满意啊!

此时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要存那么多钱?

如果你问一个路人你存钱有什么用,你会听到各种回答,最不容反驳的一些类似于:
父母生病急用,父母养老送终,孩子喝上澳洲奶粉,孩子幼儿园赞助费,孩子小学初中择校费,孩子请好的补习老师,孩子上国际学校,孩子出国留学,为了孩子进体制内工作而花钱打通人脉,孩子买车买房结婚,全家投资移民,孩子的孩子在澳洲喝奶粉,孩子的孩子在国外上私立贵族精英中学,孩子的孩子在国外上私立名牌常春藤大学……
美国人的孩子不用上双语学校,不用出国留学,上公立大学没多少学费还可以向政府贷款,养老送终有保险,生病也有保险,孩子结婚父母根本就不掏钱,孩子买房买车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就是从不为自己活着。美国人那么自私,上不管老,下不管小,“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为了这些中国特色,你是有必要一年存30万。

是这样吗?美国人就不用存钱吗?

美国人就不用存钱吗!!!

但是美国人在75000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幸福门槛了。
而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管收入多少,都会觉得:我再有20%的钱就好了。
诚然老白是个个例,又是虚构的。他马上就要死了,他死了他家就少了一半的经济支撑。
诚然在美国,孩子上学和结婚确实比中国用父母的钱少一些。
医疗费也有保险,再不济也可以分期付款。
在中国,我们都没有。

那你觉得你应该存够多少钱,买够多少房才有安全感呢?
我想,这个问题,你自己最清楚了。


===================


【2014年11月最佳文章推荐】

1、回复90后即可阅读《一个90后CEO如何激怒整个互联网圈!》


2、回复腾讯即可阅读《腾讯内部价值千万的24张产品策略PPT!》


3、回复世界即可阅读《终身受用的世界顶级思维》


4、回复推广即可阅读《干货:一个新App的应用市场推广方案》


5、回复暴富即可阅读《未来10年的10大暴富行业》


6、回复职业即可阅读《互联网正在“毁掉”10个职业,你是否身在其中?》


7、回复前台即可阅读公司新来了一个漂亮前台。。。


点击阅读原文第一时间关注阅读!


猛戳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