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仁威:意大利的衰落与温州人之崛起

 BBSBIAN 2014-12-29

【昨日又是悲剧的一天,东南亚客机再度失联,意大利船只偏偏也发生了事故。人们对2012年的“康科迪亚”号搁浅事故仍记忆犹新,本月2日该船前船长刚刚出庭受审。意大利沦为欧洲的“东南亚”了吗?从其及时的救援来看,远强于东南亚,可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处境更糟,毕竟意大利人正走在衰落的下坡路上。但还是有人能踩着这片罗马的土地崛起,他们是中国“温州人”。】

2013年5月21日,我们的大巴驱车305公里,从奥地利的克拉根福特抵达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开始在意大利的三天旅行。

我对意大利有特殊的感情,1985年,作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意大利政府合作建设成都儿童营养中心”项目考察团的成员,对意大利进行了十天考察。意大利外交部的贝尔多拉索先生因他来中国考察时,我超规格接待了他,最令他感动的是,我给他买了他这一级官员不能乘座的飞机一等舱,大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他说,我到意大利来,他也要给我超规格的接待。他说到做到,将我们安排在只接待中国正部长一级的王子饭店食宿,菜可以随便点,由我签字即可,由外交部结账,让我们把各种西菜吃了个够,香槟喝了个遍。他还专门为我们配了一部面包车,配了一个意大利司机,让我们自由地在意大利城乡穿行了一周。

这一周考察下来,我发现,意大利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比我才在法国看到的城镇差远了,农村贫民窟不少,生活困难的人很多。

时过境迁。这次来意大利,杨导告诉我,意大利贫富差距大,从北往南,生活水平成三个阶梯。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很穷,社会秩序不好,黑手党猖獗。而且,意大利假冒伪劣产品多,贪官也多。

对意大利的贪官多,我深有感触,多年来,一批批意大利官员来成都考察,每一次来的人都不一样。每当我问新来的意大利客人,我的老朋友为何没来,他们都会直摇头,经贸部的彭处长则将我点醒:被抓起来了!

威尼斯给我的印象是一年不如一年(图片来自网友@Sue面朝天博客

抓归抓,项目照常进行。意大利国立营养院专家安娜·费洛露西教授来了,联合国营养专家卡瓦尼博士来了,中试设备安装组技师组来了。不管谁来,请吃一顿四川特色火锅是免不了的礼节。有一次,我在小天鹅火锅店请技师组全体成员吃火锅,一面吃一面看歌舞表演,技师组组长感慨地对我说:“你们吃得比我们好,我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援助你们!”

其实,我也想不通,特别是这一次在意大利所见所闻,更不知道意大利有什么理由将纳税人的钱用来援助中国。论GDP,中国已成老二,意大利是老七(美中日德英法意);论城乡建设,意大利远不如中国好;论制度,它政局不隐,一个总理难得当上一年,贪污成风,社会秩序混乱,比中国好不到哪里去。

然而,我却是要感谢意大利的,虽然在80年代,因为某种原因,意大利停止了二期工程贷款,使成都儿童营养中心夭折,但因这个项目,我才得以早早出国,开了眼界,因这个项目,我给单位赚回一千多万净资产(后来国企改革时卖的现大洋实数)。

因此,我常怀着感恩的心情对待意大利,至少在有意大利的足球赛中,为意大利球队加油。我更希望,有机会去意大利援建一个项目还情。当然,这是一个我个人实现不了的“中国梦”,但愿中国政府能帮我实现这个梦。

威尼斯给我的印象是一年不如一年。1985年第一次到意大利来,就觉得威尼斯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游客太多,黑压压一片,掩盖了任何美景,乱糟糟的。这一次到威尼斯来,印象更差了:除游客更多外,还添了一个“脏乱差臭”。

这个“臭”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杨导有言在先,劝我们别坐船游水城,一个臭水沟而已。但我不信邪。我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见识过仿威尼斯水城中意大利船夫撑着尖尖的贡多拉船、打着洋鼓、吹着洋号,唱着洋船夫曲的壮观场景。但这毕竟是假的,我平生最厌恶假大空,这次到真的威尼斯来,岂能错过坐游船逛威尼斯水巷子的机会!

况且,1985年到威尼斯来,我们那“叫花子团长”为了节约外汇回去报功,硬不肯花钱坐船一游,是为终身遗憾,这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岂能放过!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贡多拉船是当地的一种尖舟,独具特色。它让我想起了中国的龙舟,狭长型。它有一个自然奔放的尖船头,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的平衡。贡多拉船夫只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戴着一项草帽。船夫们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用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日下午,在威尼斯的大运河上还会举行历史悠久的贡多拉传统划船比赛,如似我国端午节的龙舟比赛。

除了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禁止的。威尼斯大街小巷的风光十分特殊。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还要狭窄,两条船不能并开,只能单行。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层大多为居民的船库。连接街道两岸的是各种各样的石桥或木桥。它们高高地横跨街心,一点也不妨碍行船。威尼斯的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一起飞,形成了这个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

运河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到处是作家、画家、音乐家留下的足迹。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广场东面的圣马可教堂建筑雄伟、富丽堂皇。总督宫是以前威尼斯总督的官邸,各厅都以油画、壁画和大理石雕刻来装饰,十分奢华。总督宫后面的叹息桥是已判决的犯人去往监狱的必经之桥,犯人过桥时常忏悔叹息,因而得名“叹息桥”。

乘坐贡多拉船的雅兴被坐在我身边的太太一声叹息打断:“好臭!”

我们正经过一段臭气薰人的河道,只见未经处理的污水从古老房屋的排污管道中排出。一个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一个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地,为何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保问题?是否这只是我偶尔遇见?但从杨导事先劝我们别花80欧元高价,去游臭水沟的告诫便可知,这种现象己存在了很长时间。

除了臭水沟外,威尼斯的浪漫中多少掺杂一些凄美,地下水抽取过多,造成威尼斯的陆地不断下沉,我们在威尼斯街上看到了多处楼房下陷的痕迹,再加上周期性的潮水,因水而美丽的威尼斯正在被洪水慢慢侵蚀。她还会为我们的世界美丽多久?

在从佛罗伦萨经普拉托至比萨的路上,我们不知在什么地方,进了一家温州人开的饭店吃饭,听了这家饭店老板的一席话,似乎对意大利正在没落的原因有了一点感悟。

这家温州饭店设在一个小院里,是个家庭式的,还有一个小花园,很像中国的“农家乐”。我们在这家饭店吃了两餐。饭菜不错,比我们吃的其他许多家中餐馆均强。温州老板还附带经营水果生意,在我们吃饭时,他用如簧之巧舌,说服我们许多人买了他的又新鲜、又比市场价便宜许多的水果。我估计,他这一项收入,比我们在他那里用餐的收入大得多。

在他的小花园里,我同温州老板摆起在意大利的温州人。温州老板对我说,温州人在普拉托最多,这个只有18万人口的小城,温州人便有3万,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温州人。在普拉托的温州人可厉害了,他们凭借“三刀”,剪刀、皮刀和厨刀,挤垮了当地大多数意大利企业,让“洋人”们成为他们的“打工仔”。

温州商人将温州的赚钱模式带入普拉托,获取了巨大成功。有数据显示:普拉托工业区里的意大利的纺织批发企业,有95%已被华人并购,其中大部分为温州商人。

华人批量进入意大利,是近20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在意大利的华人只有2000人,1996年增至3万人,2000年6万人,2008年15万,这只是合法居民的记录。在意大利的华人中,十个有九个是浙江人,他们的方言千差万别,不过大多数人说他们讲的是温州话,称自己是温州人。在意大利的华人依靠天生的商业敏锐和勤劳在意大利获得了成功。根据意大利商会联盟的统计,华人在意大利的外国居民中占5%,但7个外国企业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的,并且最近5年以154%的速度增长。

为什么温州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打败自称是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意大利雅利安拉丁民族呢?意大利的几名记者为此作了一次贯穿意大利全境的采访,最终才恍然大悟: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华人都是从餐馆、店铺做起的;每天24小时的生意,极度的劳累。

徐秋林,40多岁,来自温州,他创办了时装品牌吉佩尔(Giupel),是第一个进入意大利工业协会的中国企业家。他曾经在餐馆打过工,后来学会缝制衣服和皮革,转战于佛罗伦萨、佩鲁贾和普拉托。之后开始给贝纳通和许多著名意大利时装公司加工,疯狂地工作,拼命地攒钱。

十年后,他拿着钱,想着怎样能赚到更多的钱。他在意大利服装行业独创了根据不同人种的特长,把工作分割开来的公司——意大利人负责设计和市场营销,中国人负责缝制衣服,并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意大利的华裔年轻一代中,很多人都经历过像他一样的“阁楼”生活,完成了从狄更斯描写的底层生活到全球化的跨越。他们有很多面:即使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同样非常辛劳;他们的理念有时候靠近意大利文化,另一些又靠近中国文化;他们付出非凡的努力,想融入意大利社会,但东方人的面孔有时候又让他们被排挤……

意大利人感到不可思议于:华人何以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从初来时的穷困潦倒变得能够自主创业。在我们搜集华人成功的第一手资料时,我们发现任何故事最后都概括成:超常的、近乎病态到极限的牺牲精神。他们在意大利的发家模式,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先打苦工还清出国的费用,然后依靠几年的辛苦积蓄,结合乡土关系为网络的借贷模式,自主创业,做老板。

看着他们,就好像在哈哈镜里看我们自己。我们仍是镜中反射出的形象,但却瘫软、懒惰、自弃,恐惧一切。而在我们面前的华人却拥有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活力和勇气,有着我们在黑白影片里那健壮和敏捷的身影。这些,在一开始,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看着他们更换城市、更换工作、改变生活,而我们只知道换新型手机……

我看过电视连剧:《温州一家人》,阿雨在普拉托的遭遇,是温州人在普拉托创业经历的真实写照。

不管是我在意大利遇到的华人,还是我在周游全世界20多个国家中遇到的华人,都使我强烈地感觉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优秀民族的伟大民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