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燕:老有所依

 westwindws 2014-12-29
  •  2014-02-19 16:03:58   作者:齐燕   来源:   点击:962   评论:0条
  •  【字号: 】 评分等级:0
  • 齐燕:老有所依

     

    养儿防老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我们也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在传统社会,养老问题一直是由家庭来解决和承担的。这样的养老模式得以维持是建立在多子女和社会流动性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但是如今,变化了的家庭结构和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在多子女家庭向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过渡中,养老中产生了一些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让我对这个问题产生思考的是我家发生的一件事情。我的姥爷年前突发脑梗,幸亏及时发现送入医院治疗,姥爷转危为安,现还正在康复中。情况是这样的,姥爷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半边身体动不了了,但是身边只有姥娘一人,于是姥爷和姥娘就等到天亮才打电话给我家和二姨,两家赶紧把姥爷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医生说再晚了就治不好了。我是事后听姥爷讲的,听到之后我觉得后怕和有些担忧,觉得姥爷和姥娘身边得有人照顾才行。如果旁边有我家或二姨家的话,或许当天晚上就可以送去医院了。但是老人不知道打120急救,只是知道叫人来送医院。可怜天下父母心,身体感觉不舒服了还担心影响孩子休息,撑到天亮了才给孩子打电话。姥爷只有两个女儿,虽然女儿嫁的是本地,但都不在本村,照顾他们也很难说是每天都去看一下,只能隔几天去一趟,这样很难说时刻能照顾到老人,及时发现老人头疼脑热,但是又别无他法。可是近些年,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这里竟有越来越多。不是子女们不孝顺故意不理老人,而是近些年出去打工的人渐渐多起来。或者是很多人搬到了县城去住。出去打工是为了增加收入;搬县城去住,也多是在那里打工或做小买卖,一方面是那里挣钱比在农村多一些,另一方面孩子的教育也是考虑的因素,县城的教育资源要比农村的教育资源多,他们为了孩子在县城这样的地方过日子。但是这样的家庭也多是维持温饱还可以,若要把老人接到身边来照顾的话就会比较吃力。我有一个同学,家里条件在农村还算可以的,当她和姐姐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把她们送入县城的学校读书,为了方便照顾她们,她的父母随后也搬到了县城,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同学的姥姥有一段时间生病,同学的母亲只能和兄弟姐妹排好班轮流照顾老人,每隔几天往村里跑。像我父母这一辈,家里兄弟姐妹一般是三四个。在照顾老人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孩子在身边的话,就能及时关照老人。但是现在农村种地越来越不赚钱,很多人会外出打工挣钱。儿子不在身边,女儿不出去打工也一般不在本村,老人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但是老人需要的及时照顾和陪伴却很难得到。

    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意识到老人需要照顾的急迫性。在我家这边,养老金和低保是由老人凭身份证去信用社领取,还有一些是政府给特定年龄的老人发放的一些补贴,都是凭证到银行或信用社自己领取。老人大多不识字,年纪大了骑车不太安全,又坐不惯汽车。儿女在身边的可以让儿女去取,儿女若打工在外地,老人只好自己去取。离家近的还好,远的有几里十几里路,很多老人自己去不了就不去取了。我去年给我奶奶去信用社取养老金的时候,看到在那里排队的有很多老人,并且很多是年纪很大的老人,临近过年,来取钱的人很多,等一两个小时还没有等上,有些老人就走了,有些老人会反复的问,“怎么还没到我”,有好不容易等上了,要取钱的时候,发现身份证没带,只带了存折,证件不够柜台是不会给办理的,于是白跑了一趟。即使排上队了,取钱的过程也要很长时间,因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有人会说“小伙子,我不会写,我摁个手印吧”。有两位老人排队时聊天,其中一个问另一个来取养老金还是低保,回答的人说是儿子给打过来过年的钱,有一两千,但是儿子不回家过年了,言语中透着一些落寞,“给我这些钱我也花不了,钱还不是花在他们身上”。如果儿女在身边,就能及时帮老人领一下钱,过节回来陪陪老人。老人也不会冒着严寒,走那么远的路来取钱。甚至不用跑好多趟才能取到一次钱。

    现在农村,子女多一些的,如我们的父辈他们这一代。再就是比他们小一些的,就是实行计划生育比较严格和彻底的一代了,家里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孩子如果过得比较好的话,可以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方便照顾。如果过得不是很好,家里没有地方接纳老人的话,就只有经常去看望老人。这批人,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于是家里会有至少一个人出去打工。老人不能得到照顾,还要帮子女照顾留在家的孙子孙女。

    但是,如果照顾不过老人来,把老人送往养老院的话,会被认为是不孝的行为,在我们这边的传统观念里,只有无儿无女的老人才会去养老院。所以子女是不会让老人进养老院的。这有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情况在。其实,让老人去养老院并不是不管老人,如果有正规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帮忙照看老人的话,这对老人的照顾来说是一种帮助。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传统的只靠家庭养老到社会也提供一部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开封是我原来上本科时候的城市。那里出去打工的人特别多,所以坐公交都会感到车上老年人占的比例很高。因为老年人比较多,留守的老人也很多,开封的养老院特别多。只是目前公办的养老院资源有限,条件比较好的又比较规范的民办养老院还是比较少。

    话虽如上所说,父母含辛茹苦儿女养大,老了也应该享享子孙绕膝,儿女孝顺的天伦之乐。让老人去养老院也只能是一种暂时的选择。而且,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交往和聊天的圈子。如果让老人去养老院,老人会经历心理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对于子女来说,心里面也会很不舒服,也会觉得没有照顾好父母,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在如今,生活水平与以前相比提高不少,老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这时最需要的是交流与陪伴,这时的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儿孙在旁,会让他们非常高兴。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不再只是报告中的统计数字,而是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社会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后的核心家庭也会越来越多,而核心家庭的养老也会越来越需要社会的关注,在老人身体比较好的时候,一切都不是事儿。当老人年事渐长,需要照料的时候,一些问题就会出现了。我也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如何解决。国家已经开始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障制度,这一制度也确实帮助了老年人。养老金的发放可否更人性化一些,如果这样做了说不定又会增加行政单位的人员,增加行政成本,甚至带来其他的更多问题,很难预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齐燕,硕士生,山东省沂源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