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练功当战睡魔论(黄润田)

 金菊傲霜 2014-12-30

练功当战睡魔论(黄润田)

 

(黄润田练功照)

   

为什么要将战睡魔-----即少睡或不眠呢?传统理论认为,阻碍人身练功,存在三大障碍,又称“三魔”,谓“食、睡、色”。彻底降伏“三魔”,功程必获腾飞,顿悟升华在即。所谓降伏并非使人绝对断除食、睡、色之需求,而是要彻底剔除其有过而至人有损有害。个中分寸,应由人自悟,把握精当。然“三魔”之中,最难制伏者首,当属“睡魔”。故《性命圭旨》云:“修道易,练魔难”,“独有睡魔难练,是以禅家有长坐不卧之法”。

   
气功是战胜睡魔的有力手段。而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观念上彻底改革常人的睡眠习惯,大幅度压缩睡眠的时间。经过众多实践者切身体会到,不论练习何种功法者,如果大胆地砍掉平时所“需”睡眠时间的一半以上(约四、五个小时)后,而代之以练功,其精力非但不衰减,反而倍加振作。按法行之,普遍收到了良好的祛病强身与增功激能的功效。有些练功者每日睡眠不超过1—2小时,已经连续了数日,十几日或数月者,其所收功效更为理想,身心面貌焕然一新。此种破常规的观点,“破记录”的举动,通常是难于使人理解和接受的。非但常人不理解,练家亦有所疑。《丹经》云:“饥餐渴饮困来眠,大道分明体自然。”此种提倡练功少眠或不寐的观点,岂非“颠倒”、“太过”、“逆行”偏激了?于身心恐只有百损而无一益。然而,大量实践战睡魔者所收到的实效,胜于雄辩。况且,倡导战睡魔,既非别出心裁,也不是轻举妄动,传统对此早有定论。例如:《三丰全集》“金丹诗三十六首”有“力敌睡魔”的诗篇:

   “ 气昏嗜睡害非轻,才到初更困倦生。

    必有事焉常恐恐,只教心要强惺惺。

    纵当意思形如醉,打起精神坐到明。

    着此一鞭须猛省,做何事业不能成!”

由此观之,睡魔危害,非同少可。而常人只谓睡眠必足八小时,否则精神体力难于恢复。殊不知此“常规”对于练功的人来说,实在弊大于利。因为“昏者死之根,觉者生之兆。若一觉睡熟,阳光尽为阴浊所陷,就如死人一般。”常人如此,不足为奇,那么,练家不战睡魔,就恐其“离道甚远”,“南辕北辙”了。现实中,有不少练功人,他们“练心末纯,昏多觉少。才一合眼,元神离腔,睡魔入舍。以致魂梦纷飞,无所不至”。其用功结果如何呢?叫做"神出气移”,事倍功半!(以上引自《性命圭旨·亨集》)。

由此可见,练功战睡魔,绝非苦熬夜。少睡多练,以功代眠。久久行之,必达“睡魔不知从何而去”之境界。所获殊效,不胜枚举。故《性命圭旨》总结了几条战睡魔的功效,可供实践者验证:“其身自觉安而轻,其心自觉虚而灵,其气自觉和而清,其神自觉圆而明。若此便入长生路,休问道之成不成。”总之,减少睡眠数量,提高睡眠质量,强化锻炼 “三宝”(精、气、神),激发人体潜能,是战唾魔意义的根本所在。


《孟子》有所谓“存夜气”的主张,既含战睡魔之意,又抓住了半夜练功的大好时机。可见,战胜睡魔,一举多得。真心修炼者,何不身体力行?


有疑者问:初战睡魔,多不适应。人为强制,又不自然。此作何解?我们说,辟谷作为—种功能现象,多由功到自成或外力激发所致,属“自然”呈现,而战睡魔则有所不同,在初始阶段,必须加上一定的人为强制因素(指轻松自然地练功以代替睡眠),否则难以战胜。此举似有违自然规律,实乃“始于有作”,必至"终于无为”,进而“无所不为”。是由“不自然”走向“大自然”的门径。

或言不眠与少睡,不少高功夫者皆能做到,而常人功候末至,唯恐望尘难及。此言看似有理,实则意境还须加深,悟性尚待提高。《黄庭经》云:“真人在己莫问邻”。你难道就不能成为“高人”了吗?应“顿悟”!战睡魔不是要等功夫“到家”之后,而是练功入手,必须先战睡魔。君谓不然,请再阅《黄庭经》,为什么说“昼夜不寐乃成真”,而不言“成真乃昼夜不寐”?可见其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对练功当战睡魔之道,愿有兴趣、有条件的同仁,身体力行,不妨一试。带给您的,将是 “合于自然,臻于无为,达于大定,生慧开悟”的美好境界。最后,谨引《三丰全书》“玄要篇”的“鹧鸪天”的著名诗句来共勉之:

     战魔须战唾魔先,

     此是修行第一鞭。

     目下辛勤熬一夜,

     壶中日月换千年。

    (《气功》杂志1990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