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与城市更新

 昵称21282039 2014-12-31

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与城市更新--

REVITALIZING HISTORIC URBAN QUARTERS

     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简单化的注重限制性保存措施的制定到以后的推动街区振兴与整合的演变过程。所谓振兴就是通过经济的发展为街区保护、维护和改善提供财政支持。这意味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其一是街区固有传统活动的变化,其二是重建街区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的重建又需要明确区分“功能的”和“物质环境的”两种不同的保护方法。

     当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创造场所感和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一个好的城市街区也就代表了一种好的城市设计方法。

 

1 城市历史街区的振兴

     三次保护思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历史地段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运动先后经历了三次思潮。

     第一次历史保护运动的基本策略是保护单体建筑、构筑物和其他遗迹。

     第二次保护运动的重点转移到历史建筑群、城市景观和建筑环境。

保存(preservation) 保护(conservation)

     第三次保护思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特别的和地方化的保护政策,更加注重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投资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单体建筑保护发展到区域性保护,从着重于简单的控制性保护策略转变为注重历史街区功能的振兴、发展和强化。当前与未来的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地区人口及社会结构等,都包括在实施保护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中。

2 考文特广场的经验教训

3 城市历史街区

     现代主义规划强烈的表现出普遍性和抽象化的倾向,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场所感,重新激活并振兴街区的地方性与特殊品质。

城市街区(urban quarters) 都市村落(urban villages)

这些地区需要具有一些有用的城市功能,而不是仅仅保持那种脆弱或几乎荒废的空间形式。

4城市街区的限定

划定物质边界,独特的街区个性和特色,功能和经济方面的关联

5 历史资源保护的价值

美学价值,建筑多样性的价值,环境多样性的价值,功能多样性的价值,资源的价值,文化记忆/遗产连续性的价值,经济与商业价值(稀缺性、购买力、需求和实用性)。

6 振兴城市历史街区

    包括了物质结构的振兴以及在那些建筑和空间中的经济活动的振兴,以及街区的社会公共领域的振兴。一个真正有效的和正常运转的街区是自然的和富有活力的,而不是一群受人雇佣的演员可以表演的舞台。

 

(二) 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的经济挑战

 

1 经济方面的变化

城市区域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变化:一是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和信息产业的出现,城市从制造业中心变为消费中心。二是国际资本主义的重组和一种不断增长的全球经济的来临,城市与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2 过时

城市历史街区所展现的时常是一种多样性混合状态,其中历史建筑的经济寿命都会不同程度的过时,这包括:

物质/结构性过时,功能性过时,形象过时,“法律上”或“官方”过时,区位的过时,财政上的过时(折旧),相对的经济上的过时。

3 保存与保护的控制措施

由于私有土地的使用功能会逐渐向使用价值最高的方向转移,历史地段的建筑就无可避免的面临被拆除的压力。公共机构的干预必须充分尊重市场的运行机制并预测干预所产生的结果。保护及其控制政策可以检验市场处理拆除问题的能力。以期形成一种理想的“基于市场的”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更为高效。

4 城市历史街区的振兴

为了延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针对过时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称之为更新,其目的就是要协调过时及“建筑群所能提供的服务与现代人眼中的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其前提是在供给方面阻止建筑存量的减少。

5 城市历史街区的物质振兴

对应建筑结构、功能、形象方面的过时,可采取三种方法提高建筑及其用地的效用:拆除和再开发、实施建筑整治以适应当前的功能以及改变现有功能。

开发权转移的概念,使一座历史建筑的“上空使用权”合法的转移到另一块场地上。

街区振兴——资产投入——地段价值上升——老建筑相对经济价值下降——面临拆除

根据建筑损坏程度确定进行干预的梯度:保护、修缮、整修、改善、改造、重建与复制。

以资产处置为先导的振兴策略或要恢复人们的自信(树立旗舰项目,短期),或要创造一种对地方经济的新自信(大规模改造再利用,长期)。

6 城市历史街区的经济复兴

一个街区传统活动的功能改善与其经济基础的功能性再造之间的差别对这个街区的特色有着重要影响。

绅士化过程(gentrification中产阶级化)

引发变化的动机是相似的:房产主与地主试图以价值更高的功能或能支付更高房租的房客来增加利润或使其利益最大化。

街区“内部”与“外部”的创造性增长,内部增长是一种以加强地方经济优势为核心的发展;外部增长则吸引外部投资以及对空间的需求,强化、鼓励在历史街区中形成新的功能。

地区四种竞争领域:成为生产中心,成为消费中心,成为区域性开发区,获得地区控制权。

 

(三)重新评估城市历史街区的品质

正统的现在主义开始转向形式繁多的后现代主义,而伴随着现在主义运动的衰落,作为其对立面的历史保护运动在建筑和城市设计领域逐渐唤起公共舆论。

1 现代主义:一个新时代

顺应机器和大工业生产时代,现代主义运动同历史与传统表现为彻底的决裂,历史风格的形态学被摧毁,而要求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反映工业时代精神,对新时代的进步和技术潜力有一种狂热的信仰。

2 现代主义城市空间与形式

现代主义既要通过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又企图使每幢建筑成为无视周边环境而孤立存在的纪念碑,并且在这种实践之间摇摆不定。

功能分区理念是CIAM提出的《雅典宪章》中的重要部分。汽车成为现代城市演化的推动力,而历史则成为大规模开发的绊脚石。

对“空间、阳光、空气”的室内环境需求呼唤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摩天大楼和空旷公园的出现。

对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误读引发以自我为参照对象设计的新观念,城市空间在建筑周围自由流动,而不是被建筑包围和限定。

3 现代主义的实践

二战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得到大规模实践的良机。再开发促进了对早期城市形态实施物质性改善,但彻底的拆除重建则显得粗鲁和无奈。60年代大部分城市规划实质上就是道路交通规划,交通性干道切入历史地段,历史街区的威胁实际上来自内城道路修建计划。

4 保护主义者的反应

综合性再开发、大规模拆除以及道路建设计划导致有意识和有计划的城市功能分区引发的城市活力的丧失,土地使用模式的简单化,消除了原先的“角落”和“缝隙”空间,社会性活动场所被瓦解。邻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活动和空间的重叠和混杂。

对城市来说,“半格网”结构胜过“树”形结构:树形会导致僵化的分区,但半格网包含复杂的重叠、同化、与融合关系。过分集中化的“分区城市”与和谐功能的“步行城市”相对比。

70年代初,国际资本主义的重构催生后工业化趋势。石油危机和环保主义阻止了综合性再开发的城市规划政策,预示着城市规划观念和城市形态全面向后现代过渡的历史性转折。

5 后现代的反应

反喻是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设计手法。现代主义城市空间表现为“实体”和“肌理”的分离,城市逐渐失去其空间的连贯性,变成一堆杂乱无章、相互竞争、彼此孤立的纪念碑和一个个为道路所环绕的建筑群。

现代城市设计决不局限于公共领域的空间定义,它关注的是场所营造(place making)、强化城市公共领域以及促进城市环境更加以人为本。公共领域既包含一种物质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组织结构。空间只有经过人的使用才能成为场所。

6 西雅图先驱广场与纽约奥尔巴尼案例研究

7 结论

    城市再开发越来越多地采取新老结合的形式,一种渐进和插建的开发政策,以可识别的城市空间修复传统的城市形态。

 

(四)以旅游和文化产业为先导的振兴

(五)以住宅建设为先导的振兴

(六)工业及商业街区的振兴

(七)城市历史街区中的设计

建筑和街区的振兴与保护,是两个不可避免的相互对立的过程,前者力求适应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后者则试图限制变化,以保护历史建筑和街区的特点。对一座建筑空间肌理的任何改动将不可挽回的永远改变它的历史,同时这种改变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场所精神 the genius loci

适合将过去带入现在并提供一种仍然能够体味得到的过去——埃森曼

立面确定了“场所”和“时间”感并确立街区的物质空间特征,因此立面是最重要的持久性层面。形式和功能之间有一种相对松散的组合,功能有可能独立于形式而变化。“外部领域”是公共的、历史的和受管制的,“内部领域”是私有的、易变的和自由的。深层的整治是一种翻新,而立面整治是一种景观整治。

立面主义的做法因其阻碍新建筑风格的发展而招致批评,它弱化了建筑设计的意义,仅追求二维的立面,“把城镇景观当作舞台布景一样来设计”。立面主义的辩解在于它能够保留人们熟悉的历史街道景观或城市空间片断,允许当代建筑师在历史立面的后面设计令人兴奋的新空间。而“建筑应保有室内外概念上的整体性”则是一种现代主义的道德成见。

塑造历史街区的空间特征:增加街道容量和围合感;地标品质可以通过天际线设计来加强;利用图底关系;反对将单一小街区合并起来;与现有建筑的规模和尺度相呼应;仅端街景突出正立面的表现力;转交单元采用并置手法;注重建筑底层的景观设计。

所有的设计介入都必须回应现有文脉——文脉统合、文脉并置和文脉延续。三者是对设计过程不同结果的分类,重点是原则而不是细节规定。建筑师应充分理解建筑的历史分层并尽力去理解每一层次的意义,然后才能加入一种新的元素。

功能自身拥有物质、社会和经济的尺度,需要遵循一个适当的设计过程,才会创造出和谐的效果。

(八)走向成功的历史街区的振兴

    街区所具有的历史特征的真实性越强,其场所感越明显,它得到保护和振兴的可能性就越大。成功的街区振兴没有普遍性的标准,振兴方法必须基于地方的特殊条件。一个好的历史街区振兴必须从物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统筹规划,而关键是重新建立人在其中的活动,形成真实的、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