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

 许愿真 2014-12-31

第四部分   作    

基  础  等 

一、   符  合  题 

考点提要:

    “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需要正确地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中心、文体、字数等。作文试题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个构成部分。作文符合题意,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是“限制”越来越少,“自主”越来越多。要使所写的文章“符合题意”,就要对作文题面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等仔细品读,细心揣摩,全面审核和理解其含义,正确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确立中心意旨。主要注意之点是:

    1准确把握题目的意思。全面理解题目的内涵;抓住题眼,确定重点,把握关键。

    2审清题目本身的要求和限制,如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

    3弄清构思重点:

    〈1〉确定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寓言等。

    〈2〉确定范围:所写内容,所用材料。

    〈3〉确定中心。

    〈4〉确定角度:正面,反面等。

【策略解读】

1.对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如话题作文命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话题作文的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吸引注意力,激起写作兴趣,将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审题的重点应放在提示语上,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而会受到约束。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对话题和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要求(或注意)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

2.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一般说来,试题中总会有一两个对理解题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把握住这些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审题就不会产生偏差。

首先要看懂字面义。准确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例如“诚信”有诚实与守信用两层含义,有不少考生把握不当,忽视将二者联系起来理解,因而顾此失彼。或侧重谈“诚”,片面地将“诚”理解为“忠诚”,再引申为“愚忠”、“服从”等。或侧重谈“信”,甚至将“信”误解为“信奉”、“承诺”、“信服”等。诸如此类文章,由于未能从整体上围绕“诚信”行文,因此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

其次要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含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例如“善待自我”,对其深层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善待自我,就是完善自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包括提升自我、批评自我、超越自我、娱乐自我等;从反面看,如此“善待”要不得——迁就自我、放纵自我、包庇自我、戕害自我等。写出了这两种“善待观”,再说明善待自我不仅仅是“自我”的事,它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也就显豁了。

3.仔细领会提示义。近年来的“话题作文”,在表述“话题”的文字之后,往往还有提示语。另外还有几点“注意”“要求”。这些提示语和“注意”“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性语言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的利用。有时候,利用这些提示信息,可以使我们轻松地按照试题的要求成篇。

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中这样说:“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里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①可以围绕“诚信”写自己的经历;②可以写自己对“诚信”的感悟;③可以就社会、家庭等方面,谈对“诚信”的看法;④可以虚构情节编述故事;⑤可以就寓言提供的材料,写一则有关“诚信”的新寓言。不管怎么去写,都要围绕“诚信”展开。

总之,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楚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题时看清试题的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

【例文解析】

话题:心灵的选择(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

生活中遇到选择,正如航行中遇到波浪一样平常。有些选择,我们是很容易在A、B、C、D之间打上勾的,例如有桥在河上,我们不会趟水过去;大雨滂沱的时候,我们不会为是否打开雨伞而犹豫。但是,有的选择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出的,它们会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涛,让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

什么样的选择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呢?心灵的选择。那些给我们造成巨大难题的选择,往往涉及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些选择,向左,会震撼心灵;向右,又可能损害现实利益。当我们遇上时,往往会手足无措,斗争的焦点是精神力量与现实力量之间的较量。如何是好?

首先,选择要有原则。一个缺乏原则的人,不仅不利己,而且损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原则立场,确立自己的生活态度。当遇到心灵的选择时,首先要剖析自己,看看自己站在什么立场上,摆出原则,作出选择。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种完全相同的思想。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一个进步健康的社会来说,一个良好品格的人应该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应该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则。这就是说,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我们应该以“大是”为原则,这既是法律的约束,也是道德的要求。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原则,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个人要承担选择的责任。选择是个人作出的,特别是对于触及心灵的选择。一定会有所得有所失,对于一切后果,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来。像贝尔,他既然选择发明电话,就会担负所有物质上的困难和不为人所理解的困境;像那位登山者,他选择了舍己为人,就要承受可能冻死的命运。如果推卸责任,不仅失去了在选择中放弃的事物,就是自己选择的终点也达不到。担负起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则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两者皆得。

最后,从踏上我们选择的道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勇往直前,绝不后悔。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而成功却一定是坚持的结果。生活的道路不存在回头的可能,不要再留恋或者后悔,选择了一条路,就要一口气走到底,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我们是否有一颗恒心,抱紧信念。

面对心灵的选择,我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上,让我们以原则为路标,以坚持为双脚,大步迈向目标。

解析:这篇议论文准确地抓住题目的“心灵”与“选择”这两个要素进行阐述,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话:“有的选择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出的,它们会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涛,让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这里,两个要素都得到体现,有力地避免了话题的偏离。

话题作文审题要点:

①全面审读题目。话题作文题一般由材料、导语、话题和要求四个部分组成,审题时要完整阅读,逐项审视,不能偏废。

②借助材料和导语打开思路。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帮助考生进行联想,导语,主要帮助考生正面思考作文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可以迅速打开写作思路。

③利用提问法或增词法去处理话题,确定写作内容。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为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般外延较大,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特长去化大为小。可以围绕话题提出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要包含话题)。

④看清要求,落实要求,接受制约。

对应典例

【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话题分析】本考题的正确审题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对“山”与“水”的地位与内涵的确定,可以写自然山水对人的影响,可以拓宽“山”“水”的外延,写自然、环境对人的熏染;还可以赋予“山”“水”以比喻义,如不同文化对人的作用等。二是思考“沉稳”与“灵动”的价值区别。二者都是山水给人的影响,而且都是积极影响,关键是要注意两者的“区别”,要注意“沉稳”与“灵动”的辩证性。三是确定一条主线,明确思考的中心与重点。“山”“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看你选择哪一个切入点,依照哪一条思想线索组织材料。这三条,不一定全面做到,突出一点即可让你的思想篝火明亮起来。

【典例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莱特兄弟完成第一架飞机试飞任务以后,到欧洲去旅行。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主持者请莱特兄弟讲话。莱特兄弟只讲了一句话:“拓我所知,世界上会说话的鸟儿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领会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话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是“少说多干“吗?有道理,因为材料中有“只讲了一句话”。但它不是“基本精神”,基本精神在莱特兄弟的话中。鹦鹉“会说话”,但只是“学话”、“人云亦云”而已。所谓“飞不高”,是指不会有大作为。换言之,基本精神是反对“鹦鹉学舌”,而要有创新精神。据此立论,符合题意。其他如“联系实际”、“议论文”,“800字”也要一一落实。

自从考话题作文以来,不断有人鼓吹“淡化审题”,甚至有人说“想跑题也不容易”。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这是事实,但“淡化审题”之说,却没有根据,也是不太负责的说法。

 

 

二、符 合 文 体 要 求

考点提要:

  所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即文章的表现形式。《考试大纲》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首先,指符合试题指向的文体要求;其次,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符合文体要求”,也就是符合文章写作的形式规范,也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文体自选”,就在文体的确定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提供了多种选择的自由和机会,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擅长的文体,发挥出最佳水平。

1明确文体特点:记叙文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内容具体形象,要素清楚完整,以情动人;议论文运用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要素完整,讲究逻辑性,以理服人;说明文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作出科学的解说或准确的介绍;应用文主要是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注重行文格式的规范性。

    2写出文体特点:

   〈1〉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注意:试题指定写某种文体,不能更改;试题排除写某种文体,其余自由选择。

   〈2〉符合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所谓“符合文体要求”,就是你在审题立意之后,确定以某一种文体形式写作,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决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那就犯了文体不清的错误。

  议论类文体

  议论类文体,主要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要完整,文章要以理服人,逻辑性强。以议论为主,一般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来说理。提出问题,即提出论题或论点是什么,分析问题就是具体分析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自己要坚持这个观点,最后解决问题,做出结论,既然论点经过论证是正确的,那就要坚持,接下来考虑怎么样实行的问题。对于问题深入浅出地说理论述,因为其内部规律、内在联系有迹可寻,所以层次、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议论文的层次安排,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并列式,即各个层次之间为并列关系;(2)递进式,即各个层次之间为一层进一层的关系;(3)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和“分———总”式),这种形式在议论文中比较普遍。

  至于驳论性的文章,要做到:一、摆出敌论,瞄准靶子;二、揭露敌人论据;三、使敌论屡屡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或指出对方的逻辑错误;四、指出其论点的实质和危害;五、树立自己论点,敌论驳倒了,自己的论点也树立起来了。

  记叙类文体

  记叙类文体,表达方式上当然是以记叙为主,结构上比较灵活,一般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等。写记叙文主要是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中心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还要注意记叙的要素、记叙的人称、记叙的顺序等。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开门见山写出记的是哪一个人,这个人具备什么本质特点。围绕中心,可以从几个侧面,选取几件典型的事来安排,来表现这同一个人的本质特点。这几件典型的事也有所侧重,哪详哪略,哪放前哪放后,或欲扬先抑,或欲擒故纵,几件事通过怎样的过渡来连接起来,均须根据主旨的需要来做恰当合理的安排;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的是一件事,一件有意味(可以令人回味的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来龙去脉)及事件的结局以及它对于作者的意味和思想及情感影响,都需要在这篇文章中交代清楚。尤其事件发生的经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引人入胜,就必须有大波大澜,有曲有折,那就要有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险象环生,扣人心弦,这样的文章,设悬念,构伏笔,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等等,均须作巧妙、匠心的设置;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重点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但要按照一定顺序,或作者行踪,或空间转换,有作者活动叙述、交代,有景物细致刻画描写,有作者感情抒发,或触景生情,或意在言外,哪先哪后,哪详哪略,何处抒情何处议论,全可根据主旨表现的需要来做精心安排。 

写说明文主要是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作明晰的介绍或科学的解说。写作说明文要注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条理、说明方法的运用,以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写应用文也要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要符合行文的格式和习惯。

写作要符合文体特征。高考写作题如果是指定某种文体,或排除写某种文体(如“诗歌戏剧除外”),那就一定按这个要求去写。

对应典例

典例1】中国移动通信有一则广告词,它引用了一位业余攀登爱好者的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分析】这是材料作文。在理解材料时,应抓住关键词语“攀登”“新高度”“最好的自己”等,可以立意为“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充满自信”“勇于登上自己的高峰”“不断树立新目标”“人要有进取心”“做最好的自己”等。

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或幽默漫画,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而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这就要求考生要多角度地去思考,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确定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

典例2】请以“胸襟”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分析】“胸襟”的意思是志气、气度。敞开胸襟,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生命放下所有的臆测;是入下我们对他人所产生的敌意与防卫;是原谅、容忍、接纳与愿意学习的态度;是明白永远有另一种角度看待事情,也是对别人,对自己开始有所了解,肯定我们的内在精神,选择一种爱与快乐的人生观。处变不惊,是胸襟;不耍大牌,是胸襟;是怕寂寞,是胸襟;说一点别人爱听的话,是胸襟;只管付出不计较回报,是胸襟;别让关心你的人着急,安抚他们,是胸襟。

这类作文,题目已经明确规定,不需要考生重新拟写。因此,必须在审题上下功夫,正确理解题目字面意思,深入理解题目暗含之意。要善于审视题眼,一般说来,如果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同学们千万不要把现在高考降低作文审题难度与不需要审题画上等号,相反,我们更要加强审题意识。审题失误,是作文的最大失

 

 

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考点提要:

    写文章,目的是表情达意,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个人所表露出来的观点和所抒发的感情,常常反映出各自志趣品位的高低。

    感情是文章是否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自古至今,写文章都强调以情为文、以情动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不泛泛而论,不虚情假意。想象要合乎情理,抒情要恰如其分。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这是对作文内容的基本要求。“感情真挚”有两层含义:抒发真情实感,感染读者,引起其共鸣;抒情自然,不过分夸张,不矫揉造作。

   “思想健康”,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容应反映当代社会的本质和主流,颂扬时代精神、宣传积极向上的新思想、新观念,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享受。摒弃不健康、消极和颓废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

写法指导:

一、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1.书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他的话告诉我们要想“情真”,首先是“事真”,“事真”是“情真”的的基础,就是说只有描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用我手写我心,才能做到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意溢于海,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作者悼念亡妻,通过四个真实的生活片断的回忆,于朴素的笔调中包含着对亡妻的深情,作者写似淡淡,读者读来凄凄,正是这 “真实 ”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个读者。中学生活丰富多彩,中学生若真实地描写自己的生活,写身边的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一定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2.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真情就不能取得感人的效果。古人说:“读《出师表》而不堕泪者,此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堕泪者,此人必不孝。”就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自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前者表达了诸葛亮知恩图报、尽心竭力的诚挚之情;后者表达了李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笃厚之情,正是这两种真实的感情强烈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同样,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中学生正是感情丰富的年龄阶段,对家庭、生活、社会都充满了感情,只要把这种浓浓的感情通过语言真实地描述出来,就是一篇很成功的作品。

3.描写生动感人的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作文中,只要是真实的细节描写,就会动人情思。一些记叙文之所以虚假失实、苍白无力,往往就因为作者流于简单的叙述,不善于细节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听到中举后疯的细节,就真实地展现了科举制度给读书人造成的毒害。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听说水生要去大部队手指被划破的细节,十分真实地将水生嫂内心的波澜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了这些感人的细节,文章因而产生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学生作文中若能突出一两个感人的细节,必能赢得老师青睐。

    4.渲染典型感人的景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里的“真景物”就是典型的景物,而典型的景物往往是景情交融的,这种景与情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项脊轩志》中有一段有情之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在这里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感情真挚,令人凄然。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若也能这样饱蘸深情的描绘出一种境界,自然能博得高分。例如高考作文《飘落的心灵》中,作者对寄情之物“晚秋的落叶”的描写:“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的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着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通过疤痕处“一小片梧桐叶”的浓墨重彩写出一个辍学者内心激烈挣扎的过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如何做到思想健康

高考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试,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不仅看你的文化水平,更关注你的思想素质。如果你的文章里表现出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影响你在阅卷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分数。一篇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有时比是否准确还重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考生的思想素质,因此一定要慎重对待。

1.文章的主题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在不断发展,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观点、新问题出现,这就需要中学生能与时俱进,深入思考,努力探索,挖掘事物的内在意义,反映时代精神。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写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生的文章。纵观近年来的高分作文无不是集中反映当今的新气象,新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中学生如果能从自身的经历中表达对当今社会、对人生独特的思考,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就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欣赏。

2.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作为客观现实反映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写生活的阴暗面或反面,关键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写。有些中学生对社会上好的现象常常视而不见,但对一些丑恶现象却异常关注,在作文中就会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仇视社会,这是不可取的。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零分作文,就是因为考生的作文中表现出了这种不健康的思想倾向。因此中学生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清社会的主流和支流、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对落后的、丑恶的东西,不是不可以写,而是绝不能因此否定社会的发展、进步。对落后的、丑恶的东西要进行批判和鞭挞,分析其实质,揭露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与其作斗争,摒弃这些丑恶现象,达到激浊扬清的作用。 

   3.抓住社会热点,采用新鲜材料。社会热点往往预示着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潮流。有些学生的作文中一用就是老掉牙的材料,没有一点新鲜感,时代感。对时下的一些社会热点毫无知觉,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毫无生气,怎能得高分呢。中学生若能把举世关注的国内和国际热门话题纳入作文,并能对此给以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做时代的弄潮儿,便会给人一种新鲜的生活气息,而且文章思想显得新颖、脱俗,无形中就提高文章的思想品位。

对应典例

品 味 自 己

    站在十七岁的门槛,渴望自己成熟与坚强。曾以为自己真正告别了童真的幼稚,而走向希冀中的成熟。是什么能证实我的成熟呢?是那一摞摞试卷,是一本本书,还是度数逐渐加深的眼镜?没有答案的问题在困扰着我,我倍感迷惘,只好放弃了追问。十七岁是青春飞扬、如诗如画的季节。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我却偏要寻求一种完美,抛弃那繁杂的书本,在雨中寻求一丝安慰,这也许就是辛弃疾所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吧。

    我等待着,等待着记忆中的成熟。我努力装出一副温柔沉默的模样,去扮演一个不真实的自己。玩味其间,我以为自己真正地成熟了,自己真的长大了,可以不顾家长的嘱咐,可以不顾老师的叮咛,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自我的天空里。然而我错了,命运和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我懂得了自己的幼稚与渺小。

    一盏盏红灯把我击倒,让我陷入深不可测的泥潭而努力挣扎。带着受伤的双翼,我回到曾经给我温暖的地方。没有责备,没有埋怨,有的是那一双双关切的眼睛。来自心灵的颤抖把我包围,这就是我要寻找的成熟吗?残缺、无色的美吗?不,我不能再做折翅的天鹅,我要重新做美丽的“丑小鸭”。推开门,面对的仍是一轮红日。只要呼吸还在,那么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仍有寻找与追求成熟的机会与权利。

    拆下了为了飞舞的假翅,我重新开始了永不言败的人生之旅。没有五月的鲜花,没有热烈的掌声,没有虚假的炫耀,我平静地走在小路上,执著地走向明天的理想。尽管前面的路崎岖不平,但我拥有执著的信念;尽管未来的路坦荡如砥,但我仍会小心翼翼,因为我已经迈过幼稚与成熟的界点,懂得了“走过去,就是一片天”的内涵。

    经过生活的磨砺,我学会了品味生活,学会了品味自己。生活告诉我,不论别人怎么说,我要按照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人生如一出戏,也许我是人生舞台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色,但我仍会认真品味剧本,努力演好角色。尽管流年似水,悠悠流淌不复回,但我仍可笑对自我,因为我品味过,演出过。

   点评:

一、文章饱含真情,以十七岁孩子的渴望成熟为切入点,展开对“心怀真善美,瞬间化永恒”的追寻。精心选取“四个”真情瞬间,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自已的成长历程,语言质朴,材料真实感人,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感。

二、思想认识高,内容健康向上。如“我要重新做美丽的‘丑小鸭’”“我仍有寻找与追求成熟的机会与权利”等句子昭示了作者在挫折中屏弃了消极低沉的思想,学会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尽管前面的路崎岖不平,但我拥有执著的信念”“生活告诉我,不论别人怎么说,我要按照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走下去”等句子则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坚定的信念,思想健康,格调高雅,催人奋进。

 

 

四、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考点提要:

    “内容”是指写进作文中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内容充实”即言之有物。记叙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的论据充分,说明的资料充足。其关键是在平时积累素材,具体要求是典型全面、真实准确、新颖生动;方法是通过阅读得到大量的材料,还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广泛联想、合理想象。

    “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中心明确”即各种思想材料必须内聚成一个表达核心,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其贯穿始终,统帅内容。具体要求是抓住主旨,选取一点,抽取共性,全文贯通;方法是准确地审题立意,有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的构思表达。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一项重要要求。

“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记叙事情,能够写出事情的全貌及其重要细节;议论问题,能够运用充足的论据阐明问题的实质。

“中心明确”就是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中心在记叙文中表现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文章的主题思想。不论是直露还是含蓄,作者的感情倾向应明确,主题应明白。中心在议论文中就是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明确。

写法指导:

一、如何做到内容充实呢?

1、积累占有丰富的素材。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胸中有丘壑”,下笔时才能文思泉涌,左右逢源。那么丰富的素材从哪来呢?

(1)拥自然入怀。观赏日月星辰,凝思山川河流。风的私语,花的叹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涛汹涌的江河,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跃然在湖面上的一抹斜晖……都是自然赐予人类的跳动的音符,只要能用敏感的心及时捕捉,就能谱写出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

(2)和社会握手。社会生活,也是我们写作的泉源。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关注家长里短,放眼环球世界……只要你用青春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青春的思想思考这个世界,用青春的心智观照这个世界,即使是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凡小事,也能为我所用,任我驱遣,写成警人警世的隽永奇文。

(3)与课本交流。课本是编者的心血凝聚,选文大多文质兼美,内容涉及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思家爱国、名人事例、名篇名句、典故诗词等方方面面。如能抓住课本,广采博记,并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因时因地,巧妙化用,必能开掘这五彩缤纷的“花圃园地”,创就一篇篇独具特色的精粹美文。

2、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要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要注意材料选择与使用的切凿、典型、新颖。

(1)材料要切凿。真情实感,材料切凿,是内容充实的根基。作文需要真实,但这个真实,不是仅仅对生活的自然摹写,而应是在生活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考生写作时根据为文需要,在把握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可编造故事,代人立言,编拟“格言警句”,来丰富文章内容。但反对考生反复运用陈旧素材,缺乏创意地胡编乱造。例如,不少考生曾一度沉迷神游太空、时间旅行、神鬼传奇、梦中奇遇等缺乏底蕴和真实体验感受的题材,这不仅无益于文章内容充实,反映出的也只能是学生积淀不足和生活感悟力的缺失。

(2)材料要典型。材料典型,是内容充实的命脉。典型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说服力,可以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最佳效果。

写记叙文,要选择最能体现人物身份、职业等特征的材料。例如有同学写一位教师,为了突出其工作负责、富有生活情趣的特点,选择他平时衣着总是一丝不苟、但有一次匆忙中忘记照镜子而使一绺头发高高翘起、惹得全班同学乐不可支的材料来写,同时还写了他作业批改认真负责,以致有调皮同学故意测试他,都逃脱不了他的“火眼金睛”。这样写就既真实又生动典型,突出了人物个性,丰富了文章的情趣。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据材料能在证明观点的基础上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例如一考生在《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一文中披沙拣金,精选了两则典型事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善用美好想象,让夭折的爱女永远与幸福相伴,由此也让自己失女的不幸人生富有了快乐色彩;“中国最后一位贵夫人”康同璧在年老色衰尤其是种种人生打击面前,依然以平和之心来享受生命的快乐。两个论据一中一外,以点概面,足以证明“在生活的长河中,善于寻找身边的快乐,这就是人生智慧”的中心论点,凸现了文章针对高三生活非同寻常却不乏快乐的现实意义。

(3)材料要新颖。材料新颖,是内容充实的一大关键。材料新颖,就是说材料要新鲜活泼,既指那些具有时代气息、充分反映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新人新事,也包括一些虽比较陈旧但作者却有独到发现独到见解从而具有了新的生命力的材料。

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有新颖独到的题材,就离不开平时的留心观察,用心感悟。例如对父母的感情,许多人或是写为了报答父母而勤奋学习,或是写在父母生日那天献上一束鲜花等类题材,而有篇题为《父亲的喷嚏》的文章,专就父亲的喷嚏来写,极为新颖,令人捧腹而感动。作者善于铺垫和描写,以平时怎样因父亲的喷嚏而烦躁,开家长会前怎样提醒父亲切莫打喷嚏为铺垫,然后详细地记叙描写了父亲在一家大商场里打喷嚏的情景,情景描写中穿插着作者对父亲由气而爱的感情,此文选材可谓新颖有趣,从另一角度表现了主题。   

议论文选材也要注意新颖。过旧的材料,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些材料虽然新,如雅典奥运会上的刘翔,在当年来看,材料是很新,但是因为关注率太高,一般引用的人较多,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也难以激发起读者的兴趣。写作时应该更多地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

二、如何做到中心明确呢?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是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都要以中心为依据。中心明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中心要单一集中。话题作文的“话题”都比较宽泛,可容纳的东西较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分解出许多具体的题目,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文章的中心都必须与“话题”的中心意思相合,并且文章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如果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一篇文章,内容应该丰富,但中心也必须明确。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必须受中心的管束和统帅,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

2、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显豁。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迅速清楚地了解文章观点或主旨,这在考试作文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如一考生在《与周瑜相遇》中开头写道:“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这个开头不遮不掩,直接入题,简洁而富有吸引力;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如一考生在《洗礼》的结尾写道:“也许,生命很脆弱,但是挫折在生的面前也会退缩,因为,生命会拼搏,会奉献!”此段在结尾直接点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不懈追求,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也可以段首显示,反复强调等。

3、具体文体应有特定的中心表现形式。不同的文体,中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可以用判断的形式概括,如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开宗明义地就用一判断句直接亮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中心论点。在记叙性的文字中可以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意义或自己的感悟,借此来表现文章的主旨。如一考生在《茉莉花香》结尾写道:“我转身,悄悄地走开了。我是在阅读他们的爱情吗?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洗尽铅华的清亮透明的爱。这种爱的承载者是那小小的茉莉花。泪眼朦胧中,我又仿佛看到爷爷往奶奶的头发中藏茉莉花。奶奶问爷爷:‘香吗?’‘香!’爷爷回答。”此结尾既回应文题,又点出了“亲情无价,爱情永恒”的主旨。

对应典例

我     能

  蓝天,白云,藏着我们无尽的梦幻,那就是为之拼搏、为之奋斗的目的所在。那么,就让我们经历地狱般痛苦的磨炼,炼就出创造天堂的力量;让我们用一方沃土种植我们坚定的信念;让我们用一阵春雨洗礼我们执著的追求,用双手洒下金色的“我能”二字吧。

  流过血,才知道世间的绝唱;搏击过,才知道飞翔的豪迈。绝唱是我们失败后的反思,豪迈是我们奋斗后的经验。在反思与经验中,我们拥有了“我能”,“我能”成为了支撑我们人生信念的指路明灯!曾记否,有多少人,经历十二年的风风雨雨,十二年的期望抱负,却因一时的傲慢而付之东流。失败者的梦在何方?不在萎靡不振的精神里,而在奋起直追的“我能”中。

  在这时,我想起了妈妈,那个为我而努力劳作的妈妈,那个带病为我奔波的妈妈,我只能努力,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我能!但去年高考的失利,着实让我变得焦躁、失望。但在今天的考场上,“我能”仍是我不变的执著!

  心灵深处,又一个声音提醒了我,你知道八次落第的归有光是什么样子吗?七败七战的英国名将威灵顿又是什么样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蒲松龄心里的地位有多高,你又知道吗?不要怕考场上的失利,也不要怕那即将到来的困难,更不要认为自己不能,只怕你没有努力的信心。

  是的,挫折中,我承担着痛苦,在痛苦中,我坚持,我要做一只破茧的蝴蝶,我要冲破这茧的束缚,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让人羡慕的蝴蝶之王。我知道只有磐石般的信念、蒲苇般的韧劲,才能摆脱浮躁,迎接曙光。

  我虽然失败过,但我正在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我相信我能。生命在破茧时才最辉煌,不要灰心,不要逃避,把心放平、放稳,只要我能,一切皆能。

  因为我能,沧海挂云帆,站在高考最前沿,海纳百川;因为我能,不畏绝壁肯登攀,考场逐鹿我为先,前途更宽。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阳光与大海。金色的阳光一点点地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噬,我站在海边,一遍一遍地翻唱着那首《从头再来》。

点评:

文章以“我”的高考失利为内容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旁征博引,从自然万物到中外历史名人,从个人体验到个人抒怀,充分显示了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的特点。

 

 

五、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考点提要:

语言是作文中最基础的能力因素, “语言通顺”是对作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它是指能正确使用词语,正确选用句式,遣词造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等等。文章的语言连贯,保持流畅,没有逻辑和语法上的毛病。即:一段话应该围绕着一个话题,统一于一个中心;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把语言合理地组织起来;注意句子之间不仅有逻辑上的联系,还要有语气上的联系;不出现病句。

语言通顺的基本要求:

   (1)规范,即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来作文,词汇和语法都要规范化。没有生造词语、文白夹杂、前言不搭后语、乱用方言俚语、乱用外文、不按语法规范构句、刻意雕琢而不知所云等现象。

   (2)准确,即选词造句贴切,符合实际,能正确使用词语,没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语病。

   (3)连贯,即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连贯的一般标准是通顺,较高的标准是流畅。

   (4)得体,即注意语言表达的对象、场合乃至说话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语言表述得恰如其分。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的主观思路与客观事物发展的逻辑相互结合的产物。“结构完整”是对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有头有尾,有交代有照应,布局周密,上下连贯,主次分明。所谓“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和构造。其含义为: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齐全;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首尾一贯,前后一致,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作文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对文章结构的要求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段落的划分。合理划分自然段,是写作的基本技能,也是作者思维条理性的外部标志。一个自然段只须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具有单一性;这个中心意思在该段中要得到完整的表现,具有完整性。

   (2)段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段落,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于表达中心的需要;二是合乎逻辑要求。

   (3)段的技术性处理。考生要掌握一些处理段落的基本技巧:段的开头、结尾技巧;段的衔接、过渡与呼应技巧;段的特殊处理技巧;段间的策略性调整。

   考生还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等常用文体的基本结构特色,学会根据不同文体处理文章的结构。

   (一)作文的开头技巧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它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就是它给予的。可见开头多么重要。考场作文写个好开头就能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呢?

   1、开门见山。

   清人梁启超说:“文章最要让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容易动人。”例如,2002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选择永恒》开头写道“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将生与死,明与暗对举,在一次一次拷问每一个灵魂对待选择的态度中亮出自己的观点:选择永恒。

   2、短小精悍。

   开头宜短不宜长,宜简不宜繁。这不仅因为短的空间,能在视觉上引起读者的注目,还因为几行文字要求我们必须把问题提得明确而集中。例如《丰富,怎能拒绝》开头写道:“春的柔美,夏的欢乐,秋的成熟,冬的执着------你最喜欢哪一委?艳阳的热烈,细雨的多情,劲风的干脆,白雪的纯洁,你,最欣赏哪一个?”短短两段,如欢乐的鼓点,触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唤起读者美丽的憧憬。

   3、引人入胜。

   “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如果一见开头便知结果谁还愿意读下去呢?例如《雾里看花丰富多彩》的开头:“窗边有一棵梧桐。那个秋日夕阳红得怪异,似要滴出鲜血。独坐屋中决定读一读梧桐,读它的哲学,读它的人生。”从一棵梧桐上能读出什么哲学和人生要义呢?这个悬念式的开头颇能引人深思。

   (二)作文结尾的技巧

   “结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下面介绍几种好的结尾方法:

   1、启迪人心的结尾

   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这样的结尾一般精炼而有力。

   例如:2002年高考山东考生的《让我轻轻告诉你》,结尾写道“让我们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而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给世界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优美的语句,形象的语言,澎湃的激情,昂扬的格调,在悦人心性的同时,给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2、诗情画意的结尾

   在文章结尾处,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达到高考作文“意境高远”之要求。

   例如,2002年高考重庆考生写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结尾:“黎明来临,太阳从山外探过头来,唤醒了山里的小村庄。在日光阴影处,露珠也在闪着光,远处传来几声清晰的鸟鸣,他正迎着阳光,循着一条开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要改变这个山村。前面的路很长,可路边总有灿烂的山花相伴------”

   文章写一位大学生面对“贫困愚昧的小山村”与“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而进行的“心灵选择”,为了山村,为了山村的孩子,为了传播文明精神,在清冷的月光下,他流着泪做出了选择: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结尾作者所写的画面中,太阳张开笑脸,露珠闪着亮光,鸟儿唱着山歌,山花铺着山路------这明丽欢畅的画面中,饱含着作者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山村教师的热情的礼赞。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衬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师形象。

   3、促膝谈心的结尾

   写作文,作者要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领悟。因此,结尾处,用真切朴实的语言,与读者促膝谈心,很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沧桑看云》一文的结尾:“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用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需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这种结尾给文章一种平和的气氛,接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其欣然接受作者的观点。

   4、感悟升华的结尾

   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耀出生活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例如,2002年高考湖北考生写的《飘落心灵的的秋叶》的结尾:“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在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5、照应开头的结尾

   结尾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

   例如,2002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倾听心灵的钟声》开头写道:“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结尾处作者写道:“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的抉择中前进,从不断的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来,倾听心灵的钟声。”

   文章开头,作者将读者的灵魂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审视,将读者的目光锁定在“人生的岔口,让读者在面对“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的“犹豫、踌躇,举棋不定”中经历一番刻骨铭心的斟酌、思量。结尾处则是为读者开出的妙方:“此时我们只需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即可。真是为文妙点题,文章巧裁写啊!

   6、令人回味的结尾

   好的结尾如品香茗,让人回味再三。那些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笔,读之更是雅有余味。例如《捡拾阳光》描述开窗南北迥异的感受,结尾:“打开朝阳的那扇窗,捡拾生命的阳光,何妨将生命凝结成欢乐贝壳,撒在幸福的岸边;何妨将岁月凝结成一枚绿叶,让每条叶脉都昭示出无尽的生命力。”寓呼告于设问之中,藏哲理于妙喻之内,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章结尾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创新意思,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高考时,考生千万要亮出这“回眸一笑”。

 

 

六、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考点提要: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写作的基本素质,其基本要求就是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是对作文表层形式的要求。

书写规范。主要指字迹端正,文面整洁,不写错别字,不乱涂乱改。“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将这一考点划分为四个给分层次:一等,字体美观;二等,字体端正;三等,字体清楚;四等,字迹难辨。大体要注意: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格式正确,尊重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标点正确。主要指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准确。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正确使用;分析句子的类型和结构,正确断句;符合规定格式。规范指标点应单独占一格或两格;有些标点不宜在行首使用,如句中、句末的点号;有的标点不能在一行之尾使用,如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有些标点不能兼跨两行,如省略号、破折号等。准确使用标点是要求按标点符号自身的功能使用。评分标准还规定每错3个字扣1分。实际上,那些错字连篇、字迹难辨、标点错乱的作文,往往得不到原本应该得到的分数,考生不可不注意。

具体要求:

一、书写正确:

① 不写错别字。评卷时一般是3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3分为止。但必须明白,一篇文章错别字若在10个以上,除说明作者的语文基础差外,对评分还会产生不小的副作用。所以,平时必须养成良好的正确用字的意识与习惯。

② 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 

简化字应以现行报刊的使用标准(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简化字标准》、教材第一册“附录”《简化字总表》)为标准。评卷时将不规范的简化字视作错别字。

③ 标点符号正确 

一是不用错。用错三处标点,视作一个错字;一“逗”到底,末尾一“句”的文章,都会影响到评分。有些同学习惯将句号、引号写成英文标点形式(.或""),应引起注意。

二是位置得当。标点要占格;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末格不能打前标号(引号、书名号、括号前半),顶格不能打后标号和点号;文章的标题不用加书名号。

二、卷面整洁、美观:  

卷面整洁,指卷面没有涂、改、划、擦的痕迹,没有不必要的其他符号,没有墨水点。考场作文,难免有那么两处笔误或确实需要改动的地方,修改时以尽量不影响“卷面整洁”为原则。写了个错字,涂、改、划、擦的痕迹要不明显;有的考生不注意这一点,要不划个大叉,要不涂成个墨坨,必然影响卷面的整洁美观。

题目居中。题,额头;目,眼睛。居中才端正、美观。有的同学题目空两格,与段落没有明显区别,会让人误认为无标题(无标题要扣2分);有的同学空四格,也不美观(想想,谁喜欢一个斜眼的人呢?)。

三、检查修改   

考场作文,不可能也无必要动“大手术”,一般来说,检查修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是否拟题,所拟题目是否恰当;

② 字数是否符合要求。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是不少于800字,字数不够的,大多执行50字扣1分的标准。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少200字也不过扣4分,不算什么。账不能这么算,字数差得太多的习作,内容上往往单薄不充实,给判卷者的印象往往较差,得分不可能高。当然,如果真的差一行两行的话,也不要太放在心上。另外,尽管高考作文的字数没有上限,但写得太长,就会占去较多的时间而影响答其他的题目。理想的字数是在800—1000之间。

③是否有诸如时间、数据、称呼等前后不符的情况,以及有呼无应或照应不周的情况。是否有遗漏字、重复字的情况;是否有错别字以及标点错误;是否有语病等等

驾驭文面的方法:

   (一)一般不用涂改液。使用涂改液,虽然改掉了一个字,但却在文面上留下了污迹,再填上的字又往往字道加粗,字迹不清,弄得脏兮兮的一片,影响文面整洁。

   (二)不用浅色笔书写。纸白色浅,对比度不大,即使好字,也出不来好的文面效果。特别是浅圆珠笔写出来的字,细软无力,难以辨认。我们建议高考用蓝黑墨水书写(不宜用炭素墨水,因为它易污损文面)。

   (三)力求达到基本的书写要求。有些考生以为反正自已的字不美,因而放弃对自己的书写要求。其实,你只要稍加注意,就能使自己的文面提高一个档次。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遒劲漂亮,只求笔笔送到。忌连笔字,忌细长不稳字。忌忽大忽小字,忌挤扭成团字。笔笔交代清楚,偏平重心下移,字形大致统一,笔画少的字也不要挤到一块。

   (四)正确使用删除、修改符号。删去文字时,不宜涂成黑块,抹去一行半行,不宜“刷”成黑条。平时养成正确使用统一删除、修改符号的习惯。

   (五)准确控制字数。近年来,高考作文要求800字以上。而高考评卷中,我们经常见到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够800字,按高考评卷规定,每少50个字扣1分。实际上,字数不够往往被认为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以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就反感,这样作文的得分就可想而知了。

   (六)掌握基本的行款格式。

一字一格,开头空两格提行。

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分四、五段为宜。

人物对话常提行方式书写。

写书信类记叙文,要注意其行文格式。

要有统一的、有层次的序号。一般说,最高层序号用一、二、三;第二层次序号用(一)(二)、(三);第三层次序号用1、2、3;第四层次序号用(1)(2)(3)。

   标题写在文章第一行居中位置,左右两侧尽量相等。副标题前要加破折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