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

 闲之寻味 2014-12-31


  每次看到英国的圣诞科学讲座的消息,心里总是既羡慕又感慨。今天在浓浓的圣诞氛围中,我们来说说这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恐怕也是最著名的公众科学讲座。

  这是英国皇家研究院(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一个历史悠久的系列讲座,它始于1825年的圣诞节假期,除了二战期间特殊中断四年外,每年都举办,到今年应该是第185次。它的创始与发起人就是家喻户晓的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

  说起法拉第,这位自学成才的铁匠儿子,书籍装订学徒,后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电磁学的奠基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人,他的人生转折正是开始于一次注定改变历史的科普讲座。这并不是夸张之词,那几次讲座的主讲人著名化学家汉弗莱·戴维作为钾、钠等元素的发现者,曾在去世前深情地说:我一生最大的发现就是法拉第。戴维正是在伦敦皇家研究院的圆形的演讲大厅中用他那激情四射的演讲点燃了年轻的法拉第。

  这后面还有很长很长的故事,今天先放放。总之后来法拉第也继承了戴维等科学家的演讲传统,在1825年圣诞节来临时为伦敦的科学爱好者、名流、特别是孩子发起了这个讲座,成为最受欢迎的讲座,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第一次并不是他来演讲,但后来他共讲了十九次之多,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他讲的《The Chemical History of a Candle》,常被译作《蜡烛的故事》,成为一本著名的科普读物。


注:图中为法拉第进行圣诞讲座时的情景

  这个讲座有了法拉第等人的良好开端,后来又有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的参与,一百多年来,这个讲座如同圣诞夜的大餐一样成为英国的传统的一部份,并形成一种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无论大人孩子,贵族还是平民都对演讲的内容兴趣盎然、津津乐道。现在,英国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或讲座,时间地点形式各异:周末的、社区的、博物馆的。形成了英国独有的博物与科学文化。英国皇家学会还在1986年设立“迈克尔·法拉第奖”,专门奖励对科普做出特殊贡献的科学家。该奖每年颁发一次,包括一枚银质奖章和2500英镑奖金。同时,还有一个特殊条件:每位获奖者在获奖时应作一次科普讲座。兄弟在英国的时候,呵呵,借用围城里的名言,房东就经常在餐桌上与孩子争论各种最新科学问题,有时还征求我的看法。说句爱国但不中听的话,我们的传统好像很多还多停留在放炮听响的乐趣中。

  圣诞科学讲座所呈现的科学主题都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或是公众感兴趣的,它特别针对的是年轻或儿童观众,具有实验丰富、形式新颖、信息量大、和注重娱乐性的特点。像著名的科普科学家卡尔·萨根、理查·道金斯都曾参与过圣诞科学讲座。多年来演讲的话题涉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的方方面面,如:《机器人的兴起》、《时空的旅行》、《食物的真相》、《神秘数字》、《尺寸的事》等等。BBC四台也会在新年前的几天上午播出,使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比如近几年的内容如下:

2005

John Krebs

The Truth About Food

2006

Marcus du Sautoy

The Num8er My5teries

2007

Hugh Montgomery

Back from the Brink: The Science of  Survival

2008

Christopher Bishop

Hi-tech Trek

2009

Sue Hartley

The 300-Million-Year War

2010

Mark Miodownik

Size Matters

2011

Bruce Hood

Meet Your Brain

2012

Peter Wothers

The Modern Alchemist

2013

Alison Woollard

Life Fantastic

2014

Danielle George

Sparks will fly: How to Hack your Home

   今年的讲座,是一位怀有身孕的年轻女科学家丹尼尔·乔治(Danielle George)讲《如何“黑掉”你的家》。看了一个预告片,投影到水幕上的人物远程控制家中的机械手来抓握小球,设计得蛮有趣。

  我常常反思,科普演讲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如何巧妙避免枯燥乏味,而又能唤起每个人心中对世界的好奇、获得对科学的理解是关键。有些人还固执地认为听众仅仅应该是孩子,其实不然,生活在科学时代的我们,成人、老人、甚至是科学家都仍然需要它。正如已故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深刻地指出:“科学在中国还没有生根。”

好,那就一起来种树培土灌水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5200-853716.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万婴之母”的生日
下一篇:看!我们登上了彗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