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NAS:中国农大发表H7N9新成果

 慈溪全媒体 2014-12-31

    H7N9是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禽流感,属于甲型流感病毒。H7N9感染会造成严重的人体疾病,2013年以来全国已经报告了超过375个 H7N9感染病例。

中国农业大学和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者们对困扰我国禽类养殖数十年的流感病毒进行研究,揭示了H7N9病毒的起源。这一成果发表在十二月二十九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农大的刘金华(Jinhua Liu)教授和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Robert Webster。

鸡源H9N2流感病毒能降低产蛋量,使鸡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应该持续监控禽类养殖场的流感病毒,H9N2突变可以预示危险病毒的形成,对此加以控制可以避免公共安全受到威胁。

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跟踪了H9N2在1994年到2013年之间的演化。研究显示,H9N2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在2009年大幅减少。而在2010到2013年之间,H9N2病毒演化出了一个优势亚型,能够抵抗养殖场广泛接种的H9N2疫苗。

这一事件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受到H9N2感染的鸡成为了理想容器,在那里H9N2与来自候鸟和家鸭的其他禽流感病毒交换基因。由此生成的H7N9病毒含有H9N2的六个基因。

“跟踪禽类养殖场的H9N2遗传多样性,可以预测能造成人类疫情的新兴病毒,”Webster说。

促使H9N2在2010年出现优势亚型的因素包括:疫苗接种;流感病毒突变、混合和交换基因的天然倾向。

我国1998年开始给禽类接种H9N2疫苗,由此预防禽流感爆发。这种疫苗识别和结合流感病毒表面的血球凝集素(HA),阻止病毒感染健康细胞。不过,如果HA基因突变改变了蛋白的形态,疫苗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随着时间推移,这种HA突变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不过疫苗压力会加快突变的速度。

研究人员发现,2010年到2011年间,H9N2疫苗已经不能有效防护H9N2新亚型,无法阻止病毒广泛传播。研究还显示,H9N2与鹌鹑和鸭子的流感病毒进行过基因交换,提高了H9N2新亚型的传播能力。这些因素使H9N2病毒逃过了疫苗控制,快速在养殖场中传播。

“H9N2优势亚型的出现是H7N9病毒生成的第一步,因为它大大提升了H9N2与其他流感亚型的重配几率(即交换基因),” 刘教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