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粹的南宋文化

 茶香飘万里 2014-12-31
所谓南宋精神,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 就是誓死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精神不见于汉唐, 也不晚出于明清, 而正是在南宋一代的历史中, 由无数文臣、武将、爱国志士和普通百姓用鲜血和生命共同铸成的.民族英雄岳飞、爱国诗人陆游、对国家和民族一往情深并始终坚贞不屈的抗元大臣文天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著名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更认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南宋的建立,最后确立了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在此后的八百多年间从未遭到逆转, 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靖康之变”以后, 生活于北方特别是京城开封一带的大批儒家学者和文化人,纷纷跟随宋高宗南下,他们中有以杨时、尹焞(tūn)、胡安国、吕本中等人为代表的二程弟子和再传弟子,有以陈与义、苏汉臣、李唐、李迪为代表的著名画家, 此外还有宫廷乐师和各种技艺之人.此后,仍有不少北方文化人陆续南下.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才能, 或通过薪火相传,或与南方文化相交流, 互相学习, 兼收并蓄南北精华, 形成了先进的南宋文化.


南宋绍兴、乾道年间, 理学正式形成, 并同时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四大理学家,他们不仅是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杰出的教育家,也是身体力行儒家”仁政”思想的官员.特别是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 更成了孔孟以来最伟大的儒家学者. 理学从理宗朝成为正统思想以后直至晚清, 其影响之深广,没有其他思想可以与之匹敌. 理学虽有其局限性,但是如果不是历代统治阶级和假道学家的有意曲解, 不是腐儒们的冬烘之见, 它所倡导的国家至上、百姓至上的精神, 本来是应该发挥出更多作用的. 陆九渊的心学,做为理学的一派,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与朱熹的道学有着尖锐的对立, 后来又影响到明代阳明学的产生.朱、陆之争自南宋起一直继续到清代, 其争论的意义虽然不大,但对理学的精细化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谓南宋精神,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誓死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精神不见于汉唐,也不晚出于明清,而正是在南宋一代的历史中,由无数文臣、武将、爱国志士和普通百姓用鲜血和生命共同铸成的. 民族英雄岳飞、爱国诗人陆游、对国家和民族一往情深并始终坚贞不屈的抗元大臣文天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南宋虽亡,但他们的英雄气概、献身精神和对国家、对民族的拳拳之心,一直激励着今天的人们, 并化作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 大家清楚地知道, 每当我们的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刻, 岳飞的<<满江红>>就会响彻白山黑水和大江南北,”还我河山”的口号就会震荡在祖国大地;每当国家遭人宰割或出现分裂的时候,陆游的爱国诗篇就会在人们心中回荡,化作战斗的号角;每当志士仁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前仆后继,进行不懈斗争而遭到挫折或身陷囹圄之时,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和<<正气歌>>就会在耳边响起, 鼓舞人们树立不屈不挠的斗志.


南宋史学对后世的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是南宋所编撰的史籍十分丰富,总字数估计在2亿以上,为后人研究以宋代史为主的前代史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与之比较,李唐立国虽有290,但它所编撰的史籍不到南宋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一斑.
2是史书体裁更加完备, 对史事的记载更为详备和多样化.南宋史学家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体, 分别立目, 完整地记载历史事件的纪事本末体;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创立了”因年以著统, 大书以提要, 而分注以被备言”的纲目体; 朱熹的<<伊洛渊源录>>, 则是启记述学术宗派史的学案体的先河.上述3种新的史书体裁, 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3是金石学的兴盛, 为史籍的考证提供了新的资料.金石学虽肇始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但是到南宋才开始走向兴盛, 众多的金石学著作纷纷问世,从而为明清时期金石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4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修史要经世致用的思想. 南宋史学家不仅重视当代史的研究,而且力主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从历史上寻找兴衰之源, 培养爱国、有用的人才.如吕祖谦说:”学者需当为有用之学.”叶适认为:”臣窃尝悲当世之故, 而其义不得以尽言.请泛论前世之帝王得失成败可考之迹, 以见其意.”这类思想更贯穿于著名史学家郑樵、李焘、李心传、胡三省等人的著作中,对后代的史学家有很大的启迪和教益.


南宋的文学、艺术包括诗词、散文、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歌舞、戏剧等多种,在各个方面都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特别是话本小说和戏曲,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所谓”话本”,是指”说话人”表演时所用的底本.说话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虽然历史已很悠久,但只有到了南宋, 随着都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才开始走向大盛.南宋话本的内容丰富、故事性强, 人物形象生动, 并运用白话口语来叙述, 深受市民的喜欢.元明以来的<<古今小说>><<三言两拍>>等短篇白话小说, 明清时期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 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继承和发展了南宋的话本小说而来.


南宋文化所以没有随着南宋的灭亡而断送,当然有其历史的原因.这是因为南宋灭亡以后, 随着临安府作为都城地位的丧失和蒙古贵族的武力逼迫, 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部分南方人被掳掠或强征到了北方, 如至元十二年(1275)七月, 元军占领建康府不久,元世祖即派人到江南”搜访儒、医、僧、道、阴阳人等”. 次年春天, 元军进入临安府, 在将南宋君臣送往大都的同时,又发遣三学诸生赴大都.至元二十二年(1285)正月, ”徙江南乐工八百家于京师”.后来, 部分居住于杭州的士大夫和文化人极其子弟, 为了生计,也陆续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居住. 这些人作为文化的载体, 将先进的南宋文化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法”, 更促进了这种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有学者断言:近代的中国文化, 其实皆脱胎于南宋文化.这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综上所述,南宋一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贡献甚大的朝代, 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值得我们去重视它,研究它.当然, 南宋也存在着中国封建社会所固有的种种弊病, 同样不能加以忽视.特别是它执行的”重文抑武”政策, 是造成将领地位低下、国家军事力量不振的重要原因, 使得财政收入几乎尽以养兵(军费常占全部财政支出的十分之八九), 由此必然要加强对农民的剥削, 既使广大农民丧失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也加剧了阶级矛盾,并酿成后世人对武人的歧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