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忆过中条山语轴》看王铎行书

 隨风飘逝 2014-12-31
     想谈一谈王铎,这样的想法很久了,但一直下不了笔,最大的理由,是王铎太丰富了,不容易说清楚。以前,一直误以为他是从米元章出来的,但后来仔细玩味,比米要丰富得多,有时,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集大成者,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艺术招数太多了,这一点,他是直接晋人的,书法发展到明清时,王铎的存在,让人颇有一种异军突起的感觉。我又想起了张羽翔教授的那句话:文人写字,就是不老老实实地写,非要搞出些名堂来。王铎作品极多,随便找出了一个《忆过中条山语轴》行书,希望从中能够窥见王孟津一些消息。
      从《忆过中条山语轴》看王铎行书
    1、先看看笔势变化,横的笔势是平仰覆,“歲”的几个横,第一横很短,快成点了,二横覆势,二三横,是较为复杂的笔势,先覆势后仰势,如果忽略前半段,可理解为仰势。“書”,三四横是仰势,其余是覆势。“封”,找两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左部第三横,极强的覆势,右部,极强的仰势。此三字,在笔势变化上可见一斑。
从《忆过中条山语轴》看王铎行书

    2、竖的笔势变化。如:“带”,上面四个竖,左三个向右,第四竖向左。末竖上面向左下面向右,是个复杂的笔势变化,这一点与横的复杂性一样。“條”,左面两竖向左,右面的竖勾向右,强烈的弧线。“霞”,上面的中竖向右,下面的左竖向右。
    笔势的丰富性在王铎的行书作品中得以充分的展示。
从《忆过中条山语轴》看王铎行书


    3、结构上,王铎调动了各种手段,比如“年”,上下两个部分倾侧不同。上部分向右倾斜,下面向左倾斜,这种上下部分角度的不同在《集王圣教序》中有不少的例子。“臻”,左面向右倾,右面向左倾,形成上合下开的结构,“憶”也是上合下开。这样的结构技巧很多,总的来说就是字写得“很不老实”,总要搞出些姿态变化,字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忆过中条山语轴》看王铎行书

    4、疏密变化,以下几个例子很明显,总有一个地方很舒朗,这也是结构手段之一。
从《忆过中条山语轴》看王铎行书

    5、最丰富多变的,是他的字与字配合的技巧,经常要做到字的中轴线倾斜,比如“春鄉”二字组合上字向左倾。下字向右倾,“鄉”的右部分又向左倾,其他如“高遠”、“條至河”、“知非觏”、“宇带”等等,如图所标示,这样的手段在王铎的作品中大量被运用。

从《忆过中条山语轴》看王铎行书
    6、整行的曲线,我们通过画出基本上的中轴线,以第一行为例,会看到这一行有着丰富的曲线,把它用红色虚线标示出来。这不仅是通过字的中轴线形成,还要用到字的错位等手段。
    总之,我们欣赏王铎的作品,会明显感受到,他的艺术手段的丰富,这也源于他对古先贤经典作品的深入研究,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并学习运用之。在这点上,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人,或者比起唐以后者,似乎也是比较突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