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文彪:生态修复生意链

 remw4569 2014-12-31

内蒙古出生的王文彪对空气质量格外敏感。前不久,在和河北省长张庆伟会谈时,王文彪数次提出,参与到河北省的大气污染防治中来,为河北治霾尽一份力。

  这倒不是句客套话,这个月,亿利资源刚刚拿下了来自河北的生态修复的大单,与河北省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三年内,亿利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在河 北实施20000t/h的传统锅炉改造项目,并在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等4个环北京城市区域内,完成500万亩左右平原造林工程。

  生态大单

  生态修复,如今是亿利资源的优势业务。

  2014年3月,亿利资源集团承接了“河北坝上1000平方公里生态屏障工程”和“160公里京张生态走廊工程”。这大半年的光景里,亿利将库布其沙漠里锻造出来的植树队伍,整建制地引入到坝上,参与坝上地区的生态造林。

  此前,张家口地区已经实施了多年的绿化,已经是满眼绿色了。但因为张家口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现有的绿化程度仍然不够。亿利所承接的,全是干旱缺水,地形复杂的地区,是生态修复的硬骨头。

  好在,亿利的生态修复产业,是从改造沙漠开始的,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本就是起家的本领。在库布其沙漠,亿利资源的生态修复按照不同类型区,分 别建设防风固沙林、滩地防护林、黄河锁边林,并形成了完整的防护林体系。因而,亿利积累了一个丰富的种质资源库,一大批耐寒、耐旱的乡土植物种储存在库布 其沙漠里,如沙柳、柠条、杨柴、花棒、甘草等,这些植物种适合在干旱的沙漠中生长,既是防沙固沙的优良植物种,又具有可持续利用的饲草料价值。

  凭借着这个强大的种质资源库,以及26年治沙形成了一系列专利技术和管理经验,亿利布局了一大批产业。

  例如,由治理沙漠派生出来的甘草种质和制药产业。在库布其沙漠中,甘草能顽强的生存,在不破坏其甘草根系的情况下,人工采集其可用部分,可作为 药用的作物。另一方面,甘草作为豆科植物,具有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以及氮含量的效果。亿利向制药延伸产业,形成了以“甘草良咽”为优势品牌的复方甘草 片,甘草合剂等一批甘草药品。如今,“梁外甘草”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上,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亿利资源的生态修复的生意,近些年已经走出了国门,在蒙古国和埃及,亿利均有落地的项目。不过,王文彪更看重与河北的合作,因为当下河北省的环境污染深受关注。

  亿利资源集团副总裁尹成国,今年大半年都待在坝上,选取适合在地势险峻的燕山山脉上生长的植物,并探索适合在这些地区作业的机械。

  说起来,沙漠生态修复是一项无上光荣的事业,但操作起来却无比艰辛。在向沙漠进军的商业探索中,现有的力量仍然严重不足。尹成国的感触最为深 刻,生态修复产业化的很多技术,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例如,沙漠上最先种植的一般是沙柳等灌木,沙柳每年需要平茬。但现在,中国在沙漠作业的一些l园林机械是 个空白,甚至连灌木平茬的机械都没有,亿利资源现在组装的平茬机器的刀片,就是从德国进口,这样的刀片每把需要3万元,且需要经常更换。

  中国是全球遭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 km,占国土面积的27.46%。根据库布其治沙实践经验看,中国可治理的沙漠如果全部得以利用,就能增加近2万亿元的绿色GDP,就能让2亿多沙区人口脱贫致富。

  商业化治沙

  根据此次签署的协议,河北省将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的PPP模式,由亿利资源投资河北省生态建设,在G6高速公路怀来段70公里至122公里 处的鸡鸣山和高速两侧适合地带建设“2G生态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打造长50公里、宽2公里的奥运光伏迎宾廊道,沿线打造“生态光伏产业”项目。

  生态修复和光伏发电扯上关系,仍然源于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实践。

  在库布其沙漠,亿利资源做了110万兆瓦示范项目。王文彪认为,在沙漠里做光伏电站一举多得:光伏发电板在上面发电,下面可以做牧场,可以养鸡、养羊,搞蔬菜大棚等,另外,用沙生植物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料,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

  沿着库布其沙漠的穿沙公路,可以看到一排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光伏电板。这样的商业探索,已经在库布其沙漠见到了效益。王文彪做过一个测算,在这个 商业模式下,不仅光伏产业有投资效益,也促进了生态修复的效益,其中生态收益占到光伏收益的20%多。综合看来,这门生意就大有可为了。

  这是最让王文彪兴奋的原因,把光伏产业运用到废弃土地利用和荒漠化治理上,是完全可以走得通的,可以做成百年的产业。换句话说,可以把生态修复做成一门生意。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治理沙漠,王文彪获得了无数的奖项。但在商业世界里,大家始终觉得,治理沙漠是一项公益事业,不是个可以赚钱盈利的好生意。甚至前两天,王文彪的一个朋友来访,仍对王文彪心存疑虑:修复沙漠,你得等200年后才能赚了钱?

  这种“偏见”是无形的压力。王文彪说,这种压力我背了很多年,现在就是要通过创新,让本来200年才能赚到的钱,缩短到20年、10年,甚至5年,这样才会有资本来投入到生态修复中。

  9月份,在库布其沙漠,王文彪特意请来了卢志强、王玉锁、南存辉[微博]、 朱新礼、茅永红、潘刚、徐冠巨等八位具影响力企业家,一起来探讨生态文明,通过考察库布其沙漠的生态修复实践,让这些企业家相信,生态修复是可以赚钱的。 而亿利资源和汇源集团已经结盟,在库布其沙漠实施现代农业开发项目,在集约化农业、种植、养殖、牧草和观光旅游等产品的研发上,双方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眼下,这便是推广这个产业的极好的机遇。这个月,亿利与河北省数次会谈,王文彪与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会面上,力陈这个模式的优点。崇礼建设150 公里的生态光伏景观大道,王文彪测算了一下,此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22亿吨,吸收二氧化硫24万吨,可吸收粉尘3000万吨。当这个项目 做成,亿利便有了一张崭新的名片,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投入到生态修复中。

  问答

  你怎么看2014年中国经济发生的改变?

  王文彪:今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对这样的判断,我是非常认同的。中国不管怎么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大家都需要原生态的蓝天、白 云,需要干净的水和干净的空气。这些就要求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兴经济业态,才能实现这种转变,如果还按过去的做法是不行的。亿利搞生态沙漠是为了 修复绿地、搞生态能源是为了修复空气,搞生态地产是为了建设美丽家园,这是我对新常态的理解。

  对于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变革期,你在企业转型上做了哪些思考?

  王文彪:十几天前,我碰到几个内蒙古的朋友。他们说,今年5月份企业运行出了问题,感到当头一棒,产品滞销了,银行贷款找不到了,转型也找不到 方向了。这表明他们企业转型的前瞻性不强,因为这种转型不是一年两年了,在十八大前就有这种气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就是这样。亿利从2011 年就开始转型,是不是最前卫的我不敢讲,但我们做了好多的实在的动作,如我们搞生态能源,聚焦沙漠修复和空气修复,发展了几个主要产业。为了吸引人才加强 研发队伍,我们连区域都转了,从内蒙古转移到了北京。回头看来,如果不是我们几年前就开始转型,那么亿利的故事会和那些企业一样。

  你如何理解在这个时代创新对一个企业的意义?你的公司在创新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文彪:创新是我们转型的生命力。比如我们的“微煤雾化”技术,通过这项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我们可以改造传统锅炉,实现了低排放高效率的燃 烧。我们专门设立了微煤雾化研究院,现在是3.0版本,马上要出来4.0版本,一年一版,还在完善。我们刚刚和河北签完约,3年内改造河北1/3传统锅 炉。再就是我们的沙漠生态产业。我们正在构建一个立体化生态体系,包括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能源一直到生态金融。现在,对我们来说,挑战还 是为生态产业探索出一个商业模式,然后不断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让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个人参与到这里来。

  据你的判断,你所在的行业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你带了什么样的机会?

  王文彪:现在谈生态修复,很多人都想到的就是城市园林绿化,这已经不是我们主要追逐的东西了。我们理解的生态修复是废弃土地的修复,没有土地的 修复不可能有生态修复,这是最重要的。第二是不仅是修复整个废弃的土地,包括沙漠土地、盐碱土地等还要修复。第三是修复空气,只有将这三者统筹起来才是生 态修复。

  这次我去澳大利亚,有人说你能不能把你库布其治沙的模式用到澳大利亚,把澳大利亚的沙漠修复了,我首先回答是肯定的,但这就需要PPP的模式来 支撑。在中国也一样,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技术和管理经验,证明沙漠是可以被修复的。要将这种模式推广出去,造福全人类,就需要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包括 政府的支持、企业和产业的联合、当地民众的参与,构建起这种立体模式,生态修复就是一个可以做到全世界的生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