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

 怀旧一家 2015-01-01
三十二、印花税票
    “邮票与集邮”栏目为何要介绍“印花税票”(习惯简称“印花”)?邮票与印花有何关系?为什么往昔收集邮票的人,都喜欢兼集印花税票?特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情况与相关的知识。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印花税票,包括印花和其他各种税票,如烟酒税票、司法印纸、海关专用税票、保险印纸、鸭子邮票(猎枪许可证)、专利凭证等等。但主要是以收集“印花”为主,因为发行的国家多,品种丰富,形式与邮票仿佛。日本称“印花税票”为“收入印纸”,与我国习称的“汇兑印纸”、“包裹印纸”等同名,故为集邮者所垂青(上图),也可以说是一种“爱屋及乌”的表现。
    “印花”是征收印花税的一种凭证,各个国家都制定相应的“印花税法”,规定征税的范围与税率,根据税率印制不同面值的印花,作为纳税时贴用的凭证,并加以注销。这与邮票供寄信人寄邮件时贴用,作为缴纳邮资的凭证方法相同。印花自贴纳税,邮票自贴纳费,这就初步回答了为什么集邮同时集印花的原因。更进一步分析,能发现印花与邮票关系密切,邮票由主管邮电部门印制,印花由主管税务部门印制,都是代表国家发行。由于两者在表现形式上相同,都要求标出国名、名称和面值,其他如图案设计、凿打齿孔、涂刷背胶,有时同一时期发行的邮票与印花,使用相同的水印纸,很多时候,邮票与印花出自一个印刷厂,如北京邮票厂曾承揽过印花的印制任务。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
    常常有人把邮票(印花)与火花说成是“姊妹”,有人在信封上贴上图案或主题相类似的火花后实寄,称之为“两花封”(图1)。其实真正的姊妹花应当是“邮票”与“印花”,它们不是同胞姊妹(如过去的英国邮票与印花均由财政部门发行,目前情况不了解),就是异姓姊妹(分别由邮政、财政主管部门发行),因之邮票与印花有着血缘的关系,同属国家发行的“有价票证”。
    古代开办通讯与征收赋税何者为先,未加考证,如果将印花与邮票来论辈份,则印花居长。从文献记载,印花出现的历史远比邮票的早。在邮票还未诞生之前,印花的名称就叫做“Stamp",税务局叫“Stamp office",印花税叫“Stamp tax”或"Stamp duty"。
    现在Stamp这个词已成邮票的口头语,音译成中文叫“士担”或“士担纸”。但Stamp这个词在邮票发明之前就已存在,有戳子、印章、标记、压印、盖章等多种含义。回顾邮票发明之时,邮票发明人罗兰·希尔在他的文件中还称邮票为“Label”(小纸片,有的英汉辞典也泽作 (有胶水的)邮票、印花税票),直到19世纪末,Stamp才广泛应用于邮票,故后来编的英汉字典把Stamp这词同时译成印花与邮票。后来逐渐分化成 Postage Stamp为邮票,Revenue Stamp为印花。渐渐地Stamp喧宾夺主,成为邮票所专用,印花则用Revenue了。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2                      图3
    征收印花税,创始于1624年的荷兰,后来各国仿行,当时收税时并无税票,其办法较简单,只在单据、凭证上印上刻有花纹的戳记(图2),犹如将花纹印在布上(称“印花布”)一样,故这种税收就称谓“印花税”,倒是很巧妙的创作。后来办法进步,印制了税票,也就叫“印花税票”,用印花来纳税就称“贴花”了。印花税的征收,在制度上早于现代邮政,但印花税票是什么时候出现,尚未见记载,据资料介绍,英国为弥补浩大的军费开支,乃于1765年制定“印花税条例” (Stamp Act,左图),征税范围包括殖民地所有商业、法律单据、证件、报纸、书刊、入场券、年历等,但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坚决抗议,拒贴印花税票,举行暴动,捣毁税务机关,焚烧印花税票,印花税条例乃名存实亡(次年废除),据此,则印花税票的诞生,最迟可上溯到1765年(图3),是邮票的老大姐。
    邮票有年鉴(目录),印花也有年鉴 (目录),但后者比前者为少见。美国斯科特邮票年鉴上,美国邮票独占鳌头,同时收载印花税票(Revenue Stamp)、证件税票(Documentary Stamp)、专卖税票(Proprietary Stamp)和货物转让税票(Stock Transfer Stamp)等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4
    在我国早期的邮票卖品目录上也多附带出售印花税票,如解放前苏州五洲邮票社(抗战时迁上海)的卖品目录就有多种中外税票流通,品种有我国清代、民国的,外国有日、美、法、俄、印度、菲律宾、古巴、暹罗(今泰国),地区的有香港等约50种(图4)
    印花与邮票关系最密切是并用与代用,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5                              图6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7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8
    在早期,邮票与印花曾有过并用现象,如英国1878年发行的图案为Postage and Inland Revenue(邮资和国内税金,图5);1883—1884年发行过多种Postage & Revenue的两用票(图6),以后也陆续有发行。在英国不少殖民地的邮票也多邮、税并用,如香港1874年发行的2元、3元、10元的邮票,即印有Stamp Duty字样(图7);1941年的票上印有中文“印捐士担”字样(图8),说明一物两用的现象是很多的。收集香港大面值票,如盖邮政日戳者价格高,销商业戳记者价格必低,因大面值票当印花贴用的机会多于邮用也。

    在邮学名词中类似的名称有“税票”(Fiscal Stamp或Revenue)、“邮政税票”(Postal Fiscal)、“印花税票” (Revenue Stamp)、战税邮票(War tax stamp)。战税邮票是西班牙于1874年1月1日第一个发行(图9),止于1899年。
    邮票与印花一物两用,使过去的老百姓常常混淆不清。另一原因,是我国邮政部门曾开办过“代售印花”的业务。1913年当时的财政部曾委托邮政总局转饬全国各级邮政局所代售印花,故有人在贴足邮票的信上,写上“税足”两个字,把缴付邮资也看作是缴税了。
    近代各式各样的“附捐邮票”,也是邮票与捐税合在一起的凭证,故称Semi-postal Stamp(半邮票或准邮票),虽不象印花贴用单据、簿册、契约上表示纳税,但寄信的人除支付邮资外要额外的捐一笔款,从广义说,也是邮税合用之物。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0
    印花与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邮票的瓜葛,还大量表现在互相代用上,如以邮票代替印花,以印花代替邮票,后者尤多于前者,这种借代屡见不鲜。如驰名中外的清代“红印花暂作邮票”(图10),就是利用海关库存中的三分红色税票加盖的。除加盖八种暂作邮票外,还有一种“原票”(左
图11)外流,可说是一枚真正的税票,也是极其珍罕的税票。1948年中华邮政曾大量
利用当时的印花税票加盖成金元邮票(图12)、银元邮票(图13)、基数邮票(图14)使用,品种复杂而多。其中银元、基数数量较少、收集较难。当年钟笑炉先生对这种印花税票作过广泛而深入的版式研究,目的在于区分加盖邮票的不同品种。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2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3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4
  印花与邮票既有并用,又有代用的历史,故集邮兼集印花,研究邮票又研究印花,就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了。新中因成立后,印花税沿袭旧制征收,印制了多种印花税票。钟笑炉先生在著述邮文的同时,就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票目录》一书。到了1958年因简化税制,取消了印花税,并入综合税中征收,新的印花税票又重新出现,因未在有关单据上(如发票)广泛贴用,于是印花就不印了,切断了系统收集印花的渠道。这样,对印花的收集被淡化了。1988年起又恢复了印花税的征收,对收集者缺少来源,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有新的印花税票进行收集。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5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6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7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8
    我国印花税票,最早在清光绪末年曾先后在日本与美国印制,作为开征印花税之用,因遭国人反对,未能实施而流产,但税票后来从档案中外流而传世。在英国印过海关专用税票(贴派司用),俗称“红印花”。其税票因加盖“暂作洋银”邮票而外流,过去都视作未印“原票”,曾随同“红印花暂作邮票”同时展出,实际应当归入“税票类”。辛亥革命后,我国才首次正式征收印花税,初时利用清代所存的印花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后暂用(图15),不久乃专印长城图印花(图16),后来印行多次。解放后征收印花税,亦用旧政府所存印花加盖后使用(图17),随后专门设计印制五星红旗与地球图的印花(图18),分全国通用与地区贴用。地区分类如解放区邮票,以大行政区为单位,如华东区、东北区等。1958年因取消印花税而中止印花的印制。直到30年后的1988年重新恢复,并发行新版印花税票,现已出了1988年和1989年两版。我存有一个北京邮票厂的“印花税票样卡”(图19),上贴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前5枚小型,1988年印制,后2枚大型,1989年印制(图20)。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19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20
    印花与邮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收集印花是集邮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相互补充,希望通过印花的继续发行 (目前品种不多,应多设计),能产生一批收集印花税票的爱好者,尤其在国际邮展中已允许展出税票的今天,更宜急起直追。我一向认为集邮是无限的,参展是有限的,在收藏上不应受参展的框框所影响,因为邮展规则是会变的,今天不能展的东西,说不定日后大有作为,印花税票可作如是看。
    长期以来,印花被很多人视为“灰姑娘”,不能参加国际邮展,国内众多邮刊的舆论导向,是提倡集正规邮品(指有邮政意义的),不集非正规邮品(指不能参展的),故印花也当作非正规邮品而摒弃,无人问津。当我们尚把印花视为异端时,国际邮展上已悄悄地以“试验类”进入展厅,如1988年世界邮展,1989午印度世界邮展,由于信息反馈姗姗来迟,国内邮人尚在鼓中。直到1990年新西兰世界邮展上有一部“泰国税票”获大镀金奖,消息传来,才如梦方醒,感到我们又落后了。
    在国际邮展中税票集与邮票集的参加办法相同,可使用标准贴片制作,组集方式与传统类邮集相似(如收藏丰富,也不排除组织专题类邮集)。展品也是序言、目录领先,所展税票一般可按发行时间先后排列,也能展出全张、方连、实物,并要求有版式的研究(图21)。如传统类邮集,可以展出样票、变体、错体及珍品。当然对税票类专集的评审,要求评审员须具备相关的财政方面的知识,与评审邮集要具备邮政知识是一样的。

图说集邮大师郭润康《集邮讲话》(三十三)--印花税票
图21
    税票用的术语,如新票、旧票、有齿、无齿、厚纸、薄纸、方连,双连、错体、变体、加印、加盖,也与邮票术语通用,其实物(如发票、契约等实用单据)也与实寄封类似,是提高税集不可缺少之品。
    自从税票专集在国际邮展中崭露头角之后,国内邮坛也不甘落后,急起直迫,不少邮友,发掘旧藏,或研究,或组集,1991年9月上海浦东地区第二届集邮巡回展览上,就出现“中国税票”的集子,可说是登高一呼,并获得二等奖,令人高兴。最可喜的是上海还出了《印花交流》的民刊,自1990年7月创刊,到 1992年9月已出27期,刊载有关税票的专门著述,并开展税品的交流服务,为促进、发展、提高我国税票类的收集鸣锣开道。目前应集中力量收集旧中国、解放区、新中国早期的税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涉猎敌伪时期的税票。香港与澳门的税票,今昔台湾的税票,都值得集藏的。希望在今后的各级邮展中能看到我国税票类的展品,更盼望93年全国邮展中能有佳集出现。如评审条件尚不具备,可以作为“试验类”或非竞赛的展出,逐步过渡到竞赛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