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军3年专注手机、路由器和电视 ?利润不重要,先占据市场份额

 齐鲁生 2015-01-01

雷军:一路打造“小米系”

12月26日,金山软件[1.71%]CEO张宏江过生日。他得到了一个粉红色的生日礼物——小米充电器。雷军亲自参加了他的生日宴会,大家笑得都很开心。

2014年就快过去了,雷军系正在日益壮大。

在这一年里,雷军完善了不少布局:在智能硬件方面,小米已经投资了25家公司,米系生态链开始初具规模;在产品上,雷军的金山和小米合计投资2.2亿美元入股世纪互联,持股超过淡马锡,从应用层到云端尽在掌握;在内容上,原新浪执行副总裁陈彤的加盟让小米拿下了两个重量级视频公司优酷和爱奇艺,未来无论电视、平板和手机,都能有充分的内容源。

当然,最令雷军欣慰的,是小米的核心——手机,出货量超过了6000万台,明年的目标已经提高到了1亿台以上。

在北京12月下旬寒冷冬日的一个上午,雷军坐下来细细地剖析了他和小米的各种想法和未来。

小米“太年轻”

其实雷军做手机早有征兆。

在小米公司正式宣布成立之前,就有朋友在每次见到雷军的时候总是看他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手机。这一点雷军自己也承认,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手机,他都用过。

然而用互联网的方式卖手机却是小米的“独门武功”。外界对小米的评价总是:这是一家会营销的公司,就连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开始学习小米的营销模式。

但外界所说的“营销”大多是指“炒作”和“饥饿营销”。而后面一个“指控”如果不是经济观察报记者亲耳听到小米在廊坊的代工厂的台湾籍负责人亲口解释,确实很难令人相信——“我们富智康是负责生产小米手机的工厂,每次听到‘饥饿营销’这四个字就特别难受,因为真的是生产不过来。”

是的,小米从一诞生就遇到了很多“怀疑”,包括上游供应商们。那个时候的雷军没有其他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认真地说服他们。

还记得最早,雷军是一家一家配件供应商去谈,一家一家面板厂商去死磕——就在日本发生核泄漏之后不久,雷军亲自带队飞赴夏普,夏普看到雷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亲自带队来谈项目非常激动,于是雷军拿下了当时业界最紧俏的面板。

到了2014年,一路狂奔的小米开始遭遇到更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专利问题,这也是小米国际化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不能说小米没有想到这一点。因为小米在2012年之前注册的发明专利有35个,2012年是257个,2013年是643个,到了2014年已经增长到了1300以上,这2235个均是发明专利申请,2015年时,小米将有2000个以上的发明专利。

但尽管如此,这仍然无法短时间内解决小米在国际市场上的问题。

对此雷军毫不讳言,他沉默了一下,坦承:“小米太年轻,只有三年。”

在小米所遭遇的问题中还有一个就是对小米“野心”的误解:很多人都认为小米无所不做——小米的未来没有边界。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雷军一再强调:小米只做三样东西,手机、路由器和电视。其他领域,如空气净化器、手环等等,全部采用投资方式介入。

接受小米的投资但不要站队

小米从2013年年初开始布局整个智能家居的核心业务,雷军选择的突破口是路由器,因为路由器是一个家里不多的24小时开机的设备,而且是联网的设备,是整个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雷军心里其实把路由器设定成家庭服务器。

这样的看法缘于现在中国家庭的PC开机率越来越低,路由器反而成了家庭智能化的控制中心、存储中心和计算中心——这是雷军的大思路。

但这个市场显然竞争非常激烈,除了雷军,BAT、京东等巨头都在开始着手在这块市场植入自己的基因。

但是雷军的重点并不是一个的智能硬件产品,而是智能硬件的生态。

按照雷军的思路,初期小米应该找大公司合作。但是看来事实上并未如他所愿。相比较而言,小米的规模和时间相对还比较短,尽管小米从2014年年初就开始和各大家电巨头沟通,但一直都没有结果——此前小米还找过海尔和海信,最后和美的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或许雷军正在打造另一个雷军系的势力范围?其实这正是雷军担心的。

他试图让外界理解,小米最终和美的合作只是一个翘板,而不是一个“城墙”——小米在智能硬件上布局其实是分了两步:

第一步就是大家熟知的投资25家智能硬件创业厂商。但这一步却是第二步的基础:因为接下来的巨头这边,美的有八九个月的时间是在看小米是否能跟美的“门当户对”——小米此前是否有过成功案例,小米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雷军生怕人们认为因为他和格力打赌才有了美的这么一个合约,他甚至用了“做企业是不能任性的”的话,因为那毕竟是十几亿人民币的合作,小米肯定是有战略性目的的,跟他和董明珠打不打赌没有必然关系。

雷军试图说明,小米的心态是不排他、开放式、不站队——对小米所有的合作伙伴,甚至是投资的公司,小米都不要求站队:“我强调一下,我们不是要建立一个封闭的生态链,而是一个全开放的生态链。我们参与投资或合作的伙伴,我们都鼓励他跟我们的同行合作。”

投资100家复制100家

雷军曾经表示,小米要投资一百家公司、复制一百家小米,但任何人都很好奇,因为这或许将使小米在其中面临很大风险。

但在雷军看来,手机上下游生态链的投资一定是有失败的就有成功的。一个创业公司的失败率是90%,但小米投资之后,这个创业公司的成功率就会大幅度提升——创业公司可以使用小米公司的品牌和渠道。

不过,这是他更不喜欢被外界“误解”的地方:“如果将来有几家小米投资的公司关门了,当然我不希望有一家关门,大家就会说小米模式破产了,大家就说雷军不行了。”

在雷军看来,他要投资的这100家公司基本都是智能硬件生态链上的,而且跟小米软硬件结合的模式比较像。但他对O2O领域却十分谨慎,认为O2O是个很复杂的概念,对于O2O这个领域小米的整个战略思路是‘能不做就不做,能合作就合作’。

“如果不需要投资就能合作,我们干嘛要去投呢。有些资源需要大家产生足够的互信,投资有时候是一种加强伙伴关系的手段。”雷军说。

其实雷军在做小米之前,考虑过是先做手机还是先做路由器。

因为在雷军看来,路由器从来就没有过互联网化的创新,而这个创新非常重要,但他和几个创始人权衡了一下觉得应该先做手机。电视对小米来说就是一个大屏设备,其他都一样。这三个方面的打法都是依靠生态链来延展,因为可能全球跨国公司有比较强的生态链,但中国国内有比较强的生态链的公司不多。

印证了雷军这个想法的,是新浪前总编辑陈彤的加盟。陈彤一上任就宣布了小米的一项重大内容投资:数千万美元入股优酷和3亿美元入股爱奇艺。

除了内容投资外,雷军还在“基础设施”上砸下重金,来保证小米的数据和周边一切的安全性:12月1日,国内最大的云服务运营商世纪互联也宣布已分别与金山软件、小米和新加坡淡马锡签署股权认购协议,累计获得2.96亿美元投资,其中雷军系的金山和小米合计向世纪互联投资2.2亿美元。

或许“小米”已经不再简单地是一个手机的品牌,它也正在逐步疯长为一个树系公司:小米已有虚拟运营商牌照正在申请支付牌照,,从硬件到应用商店,从周边到内容,小米都不缺。

撬动美的是为了手机

然而,即便雷军大张旗鼓地投资了25家智能硬件、并与美的牵手合作,但谁也没有想到,雷军自己揭秘了他做智能硬件的目的:增加小米手机的附加值。

雷军说:“过去大家看到的手机领域竞争,就是你出50款,我就出100款,打得鸡飞狗跳。但是今天,小米与外界打的是全生态链竞争。”

按照雷军的逻辑,当一个产品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尤其是手机这种平台性的硬件,它强有力地依赖生态链的成长,且进入一个多维竞争态势。一个设备如果没有自己的生态链支撑是没有用的。未来,手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惨烈的时候,人们买手机的时候更多的考虑不是这个手机本身,而是这个手机能与周边的智能硬件连接的程度。

是的,在小米手机上,应用适配、游戏适配、智能硬件的连接性都比较好,配件比较多,这种产业链配套产品跟以往其他手机厂商是完全不一样的。除了苹果手机以外,雷军认为小米手机是今年配件最多的——小米在整个产品竞争里面,一上来就考虑了整个生态链的问题。“生态链的竞争在短期看不到多大的效应,但是三五年之后,围绕你这个设备,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支撑的时候,你的这个强势度就一步一步地体现出来了。”雷军说。

雷军还举了一个小例子,小米在今年的七月份公布了小米已出的五款机型,每一款的销量都是巨大的,每一款小米都力求把它做好以后卖足够长时间,让用户容易适配,更重要的是,让开发者更容易适配。

红米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销售已经过了三千多万只,小米3也是一千七八百万只的量。这么大的量,雷军考虑整个生态链的兼容——事实上,小米所有的产品基本都选择了标准分辨率,没有一个是特别怪的、很难适配的终端,而且雷军也力求来推动整个产业的标准化。

而小米平板电脑则采用了与i-Pad相同的分辨率,这就使得原来为iPad做应用的团队,很容易为小米平板做适配,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后来就连Google也这样做了。所以雷军把“标准化”和“开放”看做小米整个经济生态链的一个基础。

这就是雷军的逻辑——小米极其专注在三件产品上:手机、路由器和电视。其他小米能够不做的都尽量不做,交给合作伙伴做。

雷军给自己列了几个原则:第一,克制贪婪。其核心就是少做事情,把自己最核心的东西做好。第二就是“横纵联合”。小米一直试图从战略策略上多交朋友,尽可能地广泛兼容,跟行业协同。而小米的第三个原则,就是通过生态链的方式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心中无敌,便无敌于天下。”雷军笑着说:“如果你是这种开放性的心态,反而更容易做长。这就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策略。”

问答

你怎么看2014年中国经济发生的改变?

雷军:整体还不错,改变是在行业。

对于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变革期,你在企业转型上做了哪些思考?

雷军:2014年收获最大的建议是坚持原来的路。利润不重要,先占据市场份额。小米刚刚发展了3年,正在按照最初设定的目标快速发展,谈不上思考转型。

你如何理解在这个时代创新对一个企业的意义?你的公司在创新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雷军:公司很年轻,还没遇到创新上的挑战,请了很多优秀的人,好的idea很容易有,但坚持做好工作很难。

据你的判断,你所在的行业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你带了什么样的机会?

雷军:整体市场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智能手机市场总额在下降,原因是3G转4G,处在过渡期的消费者有很多顾虑。第二是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减少终端补贴,减少推广力度。手机这个行业体量很大,已经越来越和大的市场环境相关,但如果大环境严峻,可能对于我们这个提供质优价廉产品的公司是个好的机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